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3/03 12:50:28瀏覽4254|回應17|推薦178 | |
花博會場之一的美術公園區是以前美術公園改建而成的區域,園區內不但保留了美術公園的老樹和綠地、金字塔和草坪階梯,甚至是原有的濕地都加以再利用。 此區是以「庭」為整體規劃主題,園區內有兩座新建展館 -「舞蝶館」和「風味館」,皆由同一個設計團隊做整體規劃。 花博原先規劃展區配置時,欲強調建築物設計和周邊園區規劃,應有整體概念,因此位於美術公園內的風味館,延續「舞蝶館」一貫竹編紋理概念來設計。風味館旁圍繞著寰宇庭園區,是各國花卉展示與競賽場地,是以台灣傳統竹籃編織紋理 - 六角與三角形的組合為設計概念及表現手法,串連起35個展示單元及參觀步道系統,以構成美術公園整體配置。 塔柱也做了花博象徵圖案。 透明藍的金字塔保留了下來。 利用草坪階梯上的空地建成遊客服務中心和廁所。 美術公園原有的生態池。 美術公園區的風味館和舞蝶館,都位於寰宇庭園區之中。下圖前方為新加坡庭園。
同時建立客家藝術整體品牌形象,讓國內外體驗台灣客家文化藝術創新多元面貌,提昇客家文化藝術國際形象及知名度,在新時代文化交匯洪流中凝聚客家意識,發揚硬頸的客家精神,進而將客家優良精神及特色推廣至全世界。 迎客坊提供了許多親民、互動的表演。
風味館為花博14座展館中,唯一以吉祥物花精靈為主題展示之館,亦是本次花博最大的紀念品旗艦店,近600坪的空間,於館內販售上千種花博花精靈特色主題商品,也規劃有輕食餐飲區及花卉產品實作DIY教學,展現出花博會的多樣面貌與風味。 花博期間將針對季節和節慶,推出限量特典商品,如限量典藏公仔、季節主題商品等,琳瑯滿目、應有盡有,讓民眾除賞花之美外,更能將此回憶帶回家珍藏。獨家專賣的商品包括:鄧麗君公仔、花博吉祥物造型帽、永生花等等。 風味館入口處。
《精品區》
永生花的販售櫃。 花博運用永生花製作成花飾、花束,還有可愛的小酒杯內也放進永生花製作成小裝飾品,不但可愛,保存期限長 (約3-5年),更獨具花博紀念性。本以為風味館為永生花唯一的販售點,其後發現在爭豔館的C區和週邊花卉商店也有販售。 永生花小酒杯 - 紅玫瑰。 永生花小酒杯 - 瓢蟲來訪。
以花精靈 (蘭兒) 為主題之展館。 (圖為網路擷取,有侵權請告知....) 花精靈蘭兒和小球三用玩偶帽。同時可擁有毛帽、圍巾和手套,戴上去粉可愛哦。 這麼多紀念品,讓人眼花撩亂,瘋狂大採購。 小朋友最愛玩製作紀念徽章,也很愛買玩偶。這裡真的是小孩的快樂天堂呢! 館內有兩個通往二樓的出入口,這是其中之一,另一個在接近出口處。 走到這兒,就是出口了。 出口處還貼了熱銷商品排行榜。 有時會聽到某些遊客碎碎念園區到處都在賣東西,但是事實是,很多遊客都喜歡買紀念品,甚至於逛紀念品店比花博園區的時間還久,所以說這些抱怨是沒有意義的事情。
《展覽區》 (平常沒有展覽)
12區花油畫展。 (圖為網路擷取,有侵權請告知...) 很容易會被忽略的畫展。 (圖為網路擷取,有侵權請告知...)
這邊為展區內唯二的景觀餐廳 (另一處在美術館南進門2樓),在夜間,更可遠眺色彩絢爛的流行館。 餐廳在白天和晚上各有不同的風情。 (圖為網路擷取,有侵權請告知....) 這間餐廳的造型很吸引人。 現在多了100元點心餐盒的選擇。 玫瑰花瓣造型麵包。這款麵包我還蠻喜歡吃的。 三杯雞荷葉套餐 (飲料為咖啡) 及泡芙。 口味一般般。
可以看到流行館。這邊觀賞園區的夜景也很不錯。 左邊就是荷蘭庭園。 風味館2樓有一出口走道可連通金字塔通道。 可以看到遠處的舞蝶館。 金字塔通道。
搭配水面的波光倒影,十分吸睛。
本館就是大家所熟知的北美館 (台北市立美術館)。以前小時候的校外教學是北美館對面的市立動物園和兒童樂園,年紀稍長則是北美館了。所以台北人對這兩區是再熟悉不過了。這次為了花博,特別新建了新區 (南進門)。 先介紹一下北美館的簡史,在1976年,依中央政府加強文化建設政策,計畫在台北市籌建一座高水準美術館,並納入政府十二項大建設之內。於1980年10月正式開工興築,全部工程於1983年1月完工。 台北市立美術館於1983年12月24日正式落成開館,開啟了傳遞藝術訊息與藝術推廣的使命。美術館建築宏偉而獨特,矗立於美術公園內,臨抱基隆河與圓山美景,類似四合院的傳統建築為元素,創造出建築藝術與自然庭園環境相結合的自然景觀。 其大廳樓高約9米,整體採傳統文字「井」字形,外觀清晰可見,四周牆面設計為整片玻璃自然採光,中庭也承接自然光源,光影隨時間移動瞬間變化,顯現出自然生動的特質,意在以美術館為文化的活水泉源。低輻射玻璃帷幕能有效阻絕大部分熱能,可讓大量光線透入及不規則斜交鋼構,用以強調造型獨特性且兼具結構穩固。館內各樓層對稱突出而挑高懸空的展覽室,將建立新的觀賞藝術品空間,大型觀景窗可環視遠眺圓山、高架橋、美術公園、基隆河及花博會展區。 美術館為了襯托花博百花齊放、氣勢磅礡的展覽會場,特別於花博展出期間策劃與花博主題相呼應之展覽,以美麗與靈感為規劃與展示主題,配合花博以自然環境、地球、綠議題、人文、直觀色彩、東方為策展主軸。 首先於2010年11月登場的「丁雄泉個展---從狂狷豪邁到絢麗色彩」,介紹五O年代初期,活躍於歐美藝壇的華裔傑出畫家丁雄泉,他與「眼鏡蛇畫派」(CoBra Group)藝術家阿雷新斯基(P. Alechinsky)、瓊恩(A. Jorn)等人交往互相影響,斯時畫作展現激烈狂狷的抽象表現風格。1960年丁雄泉移居紐約,適逢「普普藝術」興起,丁雄泉的繪畫逐漸轉向介於抽象與具象之間,表現手法仍然極其自由激進且繪畫豐富鮮艷的色彩,尤其擅長繪寫女人與花卉題材,表現深刻淋漓盡致的藝術情感,博得「採花大盜」之稱號。 另外,本館特別企劃之六大展覽,「永遠的他鄉:高更展」及「莫內的花園」特展需另行購票,其餘各項展覽均享免費參觀,讓民眾同時探索藝術與花卉之美感。 (文字引用美術館官網) 這邊是區別參觀花博與美術館的分流處,每隔一段時間,志工會吹哨隔開人流。另外在美術館門口有一個檢查站,參觀花博的民眾須先蓋章才能進美術館參觀。 1樓大廳兩旁設置座椅可供遊客休憩賞景。 (圖片擷取自台北市立美術館官網,有侵權請告知...) 1樓大廳有三處紀念品販賣區,而在特展區出口還有一處。
《特展區》
展期 :2010/11/27 - 2011/02/20 (這次的展覽已經結束) 高更的代表色為鮮艷的橘紅色。此為特展的入口處。 保羅.高更傳奇的一生,為了追求遠方的呼喚,不惜頃家蕩產遠渡他鄉,企圖走出西方繪畫的新格局,謂為現代藝術的啟蒙大師。 高更畫作色彩濃烈,在他超越時代的美學構圖下,卻有散發出無盡的詩意與靜謐的憂傷。本展係台灣首次策劃之高更個展,展覽作品將從歐洲、美國、日本等十多所美術館、基金會及私人藏家商借50餘件高更的油畫、版畫、紙上作品、銅雕及木刻等,希 本展為強調高更把下一代從自然主義束縛中解放出來的影響力,同時也展出受到高更所啟發與影響的布列塔尼地區畫家如阿凡橋派及那比派等16位藝術家約25件作品,藉由這些追隨者的作品,來瞭解高更如何透過自己與畫派對後世如野獸主義與表現主義不可磨滅的影響與貢獻。
作品名稱:睡在長沙發的梅特. 1875. 凱爾頓基金會收藏 (美國加州) 這幅高更妻子的睡姿畫作,是在他婚後及事業穩定下,所從事的繪畫興趣之作。這是一張小幅習作,卻投入了細緻的描繪,此畫並以棕色調為主。在畫作的右下角角落,放置了簡易的畫具與畫布,向人暗示他開始作畫的決心,而不單單只是業餘者的心態。 (圖片擷取自台北市立美術館官網,有侵權請告知...) 作品名稱:馬丁尼克風景. 1887. 蘇格蘭國立美術館收藏 (英國) 本欲前往巴拿馬卻來到馬丁尼克島的高更,創作出更濃厚的自然氣息與異國色彩。此幅畫有三分之二為土地、樹林、海洋和山脈,色彩濃厚而豔麗,這樣的濃豔效果並不是基於光線照射,而是帶著主觀的色彩感受。此時的高更,已開始走不同於印象派的風格。 (圖片擷取自台北市立美術館官網,有侵權請告知...) 作品名稱:草地上的談話,阿凡橋. 1888. 比利時皇家美術館收藏 (比利時) 在前往大溪地之前,高更曾四度到阿凡橋。布列塔尼半島的風土民情,吸引著他並遠離巴黎,意象鮮明的生活樣貌,讓他留此,與畫友們在這形成阿凡橋畫派。畫作中央人物的穿著,就是布列塔尼當地的特色民服;粉綠色的樹叢在畫心烘托深色衣服的人物,一切彷彿是靜止在那一瞬間,繽紛的色彩,奇妙地給人一種優雅的氛圍。 (圖片擷取自台北市立美術館官網,有侵權請告知...) 作品名稱:葛羅奈克的饗宴. 1888. 奧爾良美術館收藏 (法國) 這件桌上的靜物,畫的是阿凡橋一家客棧豐盛食物的視覺印象,呈現大塊色面及濃豔的色彩,代替了明暗的表現。往後這種鮮橘大紅的色彩就成為高更的色彩印記。 (圖片擷取自台北市立美術館官網,有侵權請告知...)
作品名稱:三個大溪地人. 1899. 蘇格蘭國立美術館收藏 (英國) 高更定居於大溪地,直到生病無法作畫之後才移居他島。雖然1897年他的女兒不幸過逝,但此作品並未受其影響。形象健康的野性之美, 以及飽滿身軀散發著神秘感與官能性不同的三個大溪地人, 這是一幅極具性挑逗的畫作。畫中央的男人, 在面對左邊女人含蓄的微笑或右邊女人裸露上半身並手拿捧花的情慾挑逗, 正不知如何選擇,或深思之中。 (圖片擷取自台北市立美術館官網,有侵權請告知...)
作品名稱:死亡的幽靈看著她. 1894. 凱爾頓基金會收藏 (美國加州) 畫中的女人對高更說她看見死亡的靈魂,感到十分害怕,高更見她害怕時緊緊躺在床上,就畫了一張在白色床單上,黝黑的女子躺在床上露出全裸背部身體,帶著恐懼的眼神,融合了野性的美感與恐懼的情感。兩年後高更將之製成版畫,臉部的白色反差出主角人物的驚恐,版畫左上角的PGO為高更的縮寫簽名。 (圖片擷取自台北市立美術館官網,有侵權請告知...) 作品名稱:奧維利 (野蠻人). 1894-95. 凱爾頓基金會收藏 (美國加州) 這件浮雕是由高更製作的石膏原模在其死後的1926年翻成青模,表現出強硬的側面輪廓及硬朗的線條,這是高更的側臉像。 (圖片擷取自台北市立美術館官網,有侵權請告知...) 作品名稱:天鵝. 1889-1890. 凱爾頓基金會收藏 (美國加州) 高更在1880年代晚期開始製作木頭浮雕。這件作品刻畫天鵝戲水的情景,在邊緣粗寬的景框中,彷彿一幅圖畫。背景塗上深的色彩,烘托著天鵝浮現在一層層的水波之上,對應著從畫面上方伸入畫面的樹枝以及葉叢,顯得特別浮凸而真實。 (圖片擷取自台北市立美術館官網,有侵權請告知...) 作品名稱:諾亞‧諾亞 (著作的封面). 1902 高更根據他在大溪地的回憶與筆記,後來在1902年寫成了《諾亞.諾亞》(Noa Noa,大溪地語音譯,原意為「香味」)這本手稿。這本書的目的在於幫助一般觀眾了解有關大溪地的神話和日常生活樣貌,幫助大家瞭解高更在南太平洋地區所繪製的這批具有神祕主義特質的畫作。所以,本書的內容大都在敘述大溪地的生活、宗教與社會習俗。 (圖片擷取自台北市立美術館官網,有侵權請告知...)
展期:2011/03/05 - 2011/06/05 其中最矚目的是他的日本橋巨幅畫作,這部份的介紹等往後會再補充。 藍色調的睡蓮 (圖片擷取自台北市立美術館官網,有侵權請告知...)
《地下樓兒童館預定地》
「KoKo自然」是一項為兒童觀眾規劃的展覽,以「自然」為主題,藉由敘述「自然如何成為風景,以及風景如何詮釋自然」,鼓勵兒童以藝術眼光重新認識日常生活。展覽採取刺激親子互動讓成人觀眾也得以自由觀展的形態,羅列十二件本館典藏作品, 本展展出藝術家包括朱德群、呂基正、李澤藩、何德來、林天瑞、馬白水、高業榮、席德進、鄭世璠、楊三郎、楊啟東、廖德政等,展出作品描繪住家附近景色、郊區景物、風景名勝等,從對自然的描繪、旅遊寫生的紀錄,到表達情緒的憑藉,以多樣的手法承載藝術家對風景的情感記憶。本展以六個子題呈現,分別為《自然‧風景‧畫》、《手中山景》、《一抹風景‧一段故事》、《透視風景》、《色彩的語趣》與《書話自然》,將十二件作品進行具脈絡性的安排,呈現自然進入畫框成為「風景」的過程。本展並邀請當代藝術家陳逸堅為本展設計入口意象,透過比例放大,模擬草原斷面,營造觀眾可穿梭可休憩的巨型雕塑。 「KoKo自然」以敲門聲命名,模擬觀眾在敲開門後,尋幽探訪的期待心理。KoKo是一種具行動感的詞語,走入展場既是欣賞作品的觀眾,也是解構自然探索的主動者,當敲門聲響起,即為一場多重感官的藝術經驗揭開序幕! (文字引用美術館官網)
(圖為網路擷取,有侵權請告知...)
北美館為了迎接花博配合局部「改造」工程,除了南進門的動工,還有北美館和台北故事館之間廣場的鋪面整頓,以及台北故事館餐廳「浮出地面」的增建等。2009年這些工程以一億六千多萬的經費順利發包,其中經費最高、變動最大的當屬美術館的南進門工程。這個出入口的增闢,耗資高達近一億四千萬元,由建築師簡學義所領銜的竹間聯合建築事務所負責。 南進門是在中山美術公園增加一個出入口,並設計一個廊道,沿著美術館和公園間、再轉向中山北路,直接與美術館一樓主展場前方的走道相通。這個出入口所費不貲,以玻璃、鋼構製造,玻璃表面加裝隔熱紙,配合空調,以克服台灣炎熱的氣候。 這邊可以拍到完整的北美館南面。 花博美術館南進門因採用Low-E玻璃帷幕及大量不規則斜交鋼構,且需使用特殊工法施作、工期長,故整體單價較高,這也是當初被質疑的地方。 從匈牙利庭園看過去,別有一番風味。 白天進入南進門2樓區域,就已經被光影所投射的樹枝意象建築所吸引。左側一排為幾何造型置物櫃。 到了夜晚,燈光打上之後,所呈現出的光影線條交錯,更為美觀。 北美館南進門通往北美館正門及台北故事館的木棧連通走道。這個走道是花博會營運到2010年12月才正式啟用,取代了由南進門2樓進入北美館正門大廳的方案。 夜晚的北美館燈光變幻,呈現亮麗丰采。
館內的餐廳共有三個。
位於南進門2樓,這間輕食餐廳有著非常好的景觀視野,可看到寰宇庭園區的一處角落。 燈光打上,餐廳也變身了。這裡提供了點心、咖啡、花茶和簡餐。 花瓣造型的桌椅。 這個VIP位子視野最優。
坐在這兒可享受陽光。
《Cosi O Cosi - 餐飲室》
常會看到學生團體在這邊賣力地演出。 待續...... ---------------------------------------------------------------------------------- s.t.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