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4/29 12:03:46瀏覽641|回應0|推薦9 | |
閱讀丁學文的一篇文章:自信魅力的競爭優勢提到 像我們這樣的五、六年級生在本土化、國際化之前,接受紮實的中文教育、經過傳統文化的洗禮,長大之後剛好碰上中國市場的開放,這些傳統文化的背景和共通的語言,讓我們比其他國家的人擁有更多的優勢進入中國大陸。 話說現在大陸的企業領導人,許多和我們一樣五、六年級生,話匣子打開聊起中國歷史和傳統文化,很容易溝通,以前念書讀四書五經的經驗,成為進入大陸市場的最佳媒介。因為文革關係反而讓大陸年輕人對於許多傳統中國文化更加憧憬嚮往,如果你懂得運用唐宋詩詞、論語、詩經,肯定讓對方服氣,談起生意自然順利多了;在台灣長大的我們早就習慣西方文化的溝通方式,也比大陸人更懂得經營人際關係,比大陸更有國際化的視野,容易敞開心胸接受全球化經濟的到來。這是我們的機會。 但是七年級以後,還有此相同的機會嗎?我們在享有上一輩的父母在經濟起飛的獲利轉投資,讓我們有完整良好教育。現在政府有在為下一代提供長期競爭力的計劃嗎?我存疑!兩岸現在最大的差距不是產業發展、也不是政治、國家,而是國家未來的主人翁的競爭力在消長。 成功的人永遠都在尋求向上提升的力量跟動機。人都是這樣,唯有體認到自己的不足時,才會產生向上的動力。所以願意去看看比我更優秀的年輕人,知道長江有後浪在追,也因為看到更大的市場,驅使自己要更加努力。吃苦要有動機,這個動機就是「要成功」。如果環境讓年輕人覺得:「反正我又不會成功,現在幹嘛要吃苦?」代表問題大了。 |
|
( 心情隨筆|工作職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