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將心守靜,猶未離病 / 聖嚴法師--觀證
2015/05/20 22:02:54瀏覽630|回應1|推薦14

將心守靜,猶未離病 /  聖嚴法師--觀證

觀證…. 坐久成勞,不坐又如何?
當然是不一定要打坐,但能不能在生活境界中不起煩惱,把身心放鬆、放下,心中沒有任何執著、追求,保持寧靜、安定?
如果自覺力量不夠,打坐會是好方法,這也是為何法鼓山也提倡禪修班的原因。
所謂上座安心修法,下座綿密觀照,俾能使功夫日積月累。

http://web.ddm.org.tw/main/page_view.aspx

 

呂哲齊

將心守靜,猶未離病
/ 聖嚴法師

牛頭法融的《心銘》中,有這樣的兩句話。
「將心守靜,猶未離病。」

從這兩句話可以理解到,靜坐不等於參禪,
靜修不等於學佛,打坐未必能開悟。

中國佛教對於「禪」有兩種定義。
其一是由靜坐入禪定,稱為小乘的次第禪,
且跟一般宗教的冥想、默禱相通。
這些都是將心守靜,把心守於寧靜、安靜、平靜的狀態;
淺的層次叫靜坐,深的層次叫禪定。
另外一個定義是中國禪宗的「禪悟」,

不一定要打坐,只要把身心放鬆、放下。
心中沒有任何執著、追求,就能保持寧靜、安定。
我曾將之形容為無底的垃圾桶,也是無形的反射鏡。
於此境界中沒有煩惱的現象,但有智慧的功能。

牛頭法融的意思是說,如果將心守靜,就還未離開病。
「病」是什麼?如果僅是靜坐的安靜,心沒有明,
一旦干擾發生,馬上還會受到影響而起波動。

難怪守靜習定的人,總是希望單獨躲入深山去,
或者離群索居;他們厭懼煩囂,喜歡寧靜。
這種人即使能入定,
在定中沒有煩惱的現象,
但是他們的自我中心一直都在。
當定力消失而出定時,輕微的問題可能還引不起煩惱,
萬一遇到狂風驟雨、跟他自身的利害得失有大衝突時,
依然會有貪欲瞋怒等煩惱出現。

因此牛頭禪師認為,
這樣的修行法或修行層次,尚未離開煩惱的病。

中國的禪宗,雖以打坐做為修行方法之一,
然而更重視在十字街頭參禪,在人群之中、市區之內用功。
身處人間而不為人間的種種現象所困擾,那才是禪悟的功夫。
普通人如果懂得禪悟的意義,並且常常面對環境練習心平氣和,
那也可謂近乎禪悟的功能。

即使未臻禪悟的境地,功夫日積月累,
煩惱的起伏也會越來越少,這也是人生的一大解脫。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e0938767770&aid=23360848

 回應文章

多硯坊 (休)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5/05/21 11:23

人間的道場

入世而鬧中取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