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7/12/25 06:54:25瀏覽523|回應0|推薦13 | |
【有我?無我?】/ 觀證1219 【有我?無我?】凡夫的身體,主要有二個部分,一個是物質(生理性),一個是精神(了別性)。不論是物質或精神方面,都是無常生滅的。但是,印度的外道認為,在這個有生滅、有變化、有老病死的生命體裡面,有一個不生滅、不變化、不老病死、永久存在的一種體性,這個東西叫做【我】。如果我們不深入佛法,可能會認同這個理論,可能會感覺這個理論很好,因為認為身體老病死以後,我的體性還會存在,還會再得到一個身體,不論人的、天上的、地獄、惡鬼、畜生,雖然身體是有變化,但是,我的體性是沒有變化、永久存在,印度外道是如此主張。 . 但是,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覺悟成道以後,否認有我論,沒有我,這個身體就是老病死,裡面沒有我。因為觀察這個生命體,在生滅變化老病死裡面,並沒有那一個不生滅,不變化不老病死的我,另外,這個生滅變化老病死的身體也不是我,沒有我【我】就空了,這些有生滅變化的色受想行識,也都空了,金剛經云:【不住色生心,不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心裡就解脫了。 . 如果主張【有我論】,就會認為【我】不可空,在色受想行識裡面,只有生滅變化老病死的東西可以空掉,但是,【我】的體性是真實有,如此,對於【我】的執著就牢不可破,私心亦不可破。人若有私心,那麼,人與人之間就不能和平共處,人與人之間就不能解決問題。若是【無我】,色受想行識無我、無我所,心裡無執著,心裡無所執著沒有【我】,就可以犧牲自己愛護他人,人與人間就不會起衝突。 . 所以,我們應該學習不淨觀【觀身不淨】,或者修苦觀【觀受是苦】,或者修【觀心無常、觀法無我】,或者,根據金剛經修我空觀、法空觀,全隨自己的意,願意依金剛經修我空觀、法空觀,或是願意修四念處觀都很好。雖然修止能達到非想非非想定,是很高的禪定,但仍是生死凡夫,而修觀,能夠斷煩惱、見真理,能明心見性。 . 藉由以上這樣的觀法,就可以體悟到身心息都是生滅、無常、無我的,一切因緣所生法,自性是空的,即可悟到一切法的真實面貌是人無我、法無我,因此見到一切法的真實相。 . 那既然沒有我,沒有法,所修出來的定境,當然也一定不是真實存在的,一切的定境,不管你是欲界定、未到地定、初禪、二禪……四禪八定,還是種種的三昧,都是生滅法、無常、無我的、都是假的,都不是真實存在的,這樣就不會執著在定境當中。 . 到這裡雖然能夠深觀一切法,但還不是究竟,還沒有開悟,因為還有一個能觀跟所觀,能觀就是能觀察的智慧,所觀就是身、心、息、還有定境,一個能觀一個所觀,只要有能有所,就沒有開悟,因為能所對立,在真如本性當中,沒有二元對立,沒有能所對立的,所以,這個時候就要捨觀,進入不二的階段。 . 前面講修觀的部分,不論觀什麼,也就是還有一個心念在觀,所以就有一個能觀的心,還有一個所觀的境界,有能觀、所觀還是二元對立。如果用能觀、所觀二元對立,一直修習下去,只能達到對治常、樂、我、淨四顛倒的效果,沒辦法開悟,不可能見到菩提自性。 . 因此,要再回過頭來,去反觀這一念能觀的心,這個能觀的心,是不是永恆真實的存在呢?反觀這一念心,它也是無常生滅的,既然能觀的心不可得,哪裡有所觀的境界呢?這樣是不是能所同時就消亡了,所以,一定是在能所同時消亡之後,我們才有機會見到我們的真心本性,因為能、所是我們自性的作用,它不是本體,我們要從這個作用回過頭來,回歸到本體,所以這個能觀、所觀的作用,消亡了之後,就可以回歸到自性,就能照見五蘊皆空。 . 經過以上的深觀因緣生法,了知一切法不可得,即能止息一切的分別、執著、妄想,回歸到清淨自性,雖已證到清淨自性,但是,證相有相似證、真實證的區別,相似證就是好像是,但不是真實的是,已經很接近,但不是真正的證到了。 . 為什麼會有相似證,它是平常薰修來的,平常聽經聞法,聽到一些有關於自性的見地,還有名相、言說的種子,種到第八阿賴耶識,在修觀心地很寧靜時,一切好像空掉了,此種子就起現行,以為自己見到清淨的自性,那是第六意識的法塵境界。因為你坐到好似能所雙亡,第六意識已經沒有分別,進入第六意識的清淨現量,無分別的境界,但是並不等於開悟,因為,第六意識相對的是法塵,這個其實就是第六意識法塵境界的現前。 . 楞嚴經說:【縱滅一切見聞覺知。內守幽閑。猶為法塵分別影事】,縱滅一切見聞覺知,就是六意識進入沒有分別清淨現量,已經沒有見聞覺知,內守幽閑,就是守住內心那個空空寂寂的,覺得現在能所雙亡,一切好像都空掉了,猶是法塵分別影事,那種現象只是第六意識所呈現的法塵境界而已,不是真正的見性了,並沒有真正見到清淨的自性。 . 是真實證、還是相似證很容易分別,只要出定時,所有的煩惱、習氣都現前,這是假的,修觀時全都空掉了!自認開悟了!一出定貪嗔癡慢疑樣樣俱全,所有的習氣全部都現前,這就是相似證而不是真實證,那是第六意識的法塵境界,並不是真實的證。 . 真實證就是真正見到清淨的自性,是真正的見性,然後生起了這個空性的智慧,這個空性的智慧是屬於無漏的智慧,所以它能夠斷煩惱,可以斷盡三界的煩惱,然後證入涅槃,了脫生死,這個就是真實證。 . 悟入真實證的人,他在日常生活當中,不會再有過去的習氣、煩惱,了然一切法都不是實有,一切法的自性是空的,但是又宛然顯現、好像是真實存在的,但菩薩深觀一切法都是因緣所生,心隨時安住在清淨的境界當中,不會有分別、執著、妄想。 . 真實證的境界,就是善分別一切法,但是不染著一切法,再進一步去成就一切法,菩薩就是真實證到,自性清淨的境界,才能夠成就空性的智慧,然後以廣大的慈悲心,行六度、四攝法來利益眾生。 . 圖.文/網路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