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5/13 12:53:32瀏覽626|回應0|推薦7 | |
前文提到,249首並不是芬尼克羅斯貝較廣為人知的詩作,但是它的詩意卻最足以描述芬尼一生在信心中享主恩典,並渴望在永世裏見主榮面的情境。我對照了英文詩歌本,發現它的第四節與中文略有不同。
.
中文第四節是
有日,所以我要準備,把燈剔亮,儆醒守待;
那日我得與主相會,永遠享受祂的同在。
.
英文則作
Some day, till then I’ll watch and wait,
My lamp all trimmed and burning bright,
That when my Savior I will greet,
My faith will then be changed to sight.
.
英文最後一句「 My faith will then be changed to sight.」真是絕妙好詞!它一面含示芬尼眼盲心不盲的一生,一面更點出她對此生終極盼望的確信。相形之下,中文的「 永遠享受祂的同在。」就顯得太過平常。若是改為「信成眼見,主永同在」是否會好一點?
.
有趣的是,後來我讀到芬尼的英文原作,發現它與我們英文詩歌本的歌詞不盡相同,最讓我驚訝的是,上文所提,最足以描繪芬尼一生情境的那最後一句,竟然不是芬尼的原詞。
.
現將兩個版本同列於下:
.
新詞中的第一、二節,將芬尼原詞「王的宮殿」(palace) 與「天堂」(heaven),修改為「王的同在」(presence)與「同祂」(with Him)。
王比殿更為尊貴,天無主也是乏味。新詞的確更勝一籌。
.
第三節改了不少。芬尼的原詞一開頭是頗有詩意的寫景寓意:
Some day, when fades the golden sun
Beneath the rosy-tinted West,
.
新詞則是採用馬太福音二十五章的內容:
.
Or some day when my Lord will come,
And called to meet Him I’ll be blest,
.
新詞捨棄寫情寫景,直接引用經文,一面加強了真理的完整;一面也是就著芬尼自己在第四節開頭的思路,在此與其前後呼應。
平心而論,就著詩意來說,芬尼原詞的確是較為瑰麗抒情;但是,新詞卻更有內涵,也更貼切於芬尼一生信靠主、事奉主的寫照。新詞的修改,是出自對芬尼有所認識者之手筆,這樣的修改應是對芬尼的一種尊重與賞識。
.
令我希奇的是,一生沒有見過山水景物的芬尼,在她原詩中竟然能那麼自然的使用色彩來寫作:golden sun, rosy-tinted west, 信手拈來毫不矯情,真是奇特。
.
第四節改得也多。芬尼原詩的結尾,仍是一種詩意的發表。「當我救主打開天門,我魂就要如飛而去。」美則美矣,卻與真理不甚符合,因此也就顯得失之輕浮了。當主來時,祂不是打開久閉的天門讓我們進天堂,祂乃是來呼召儆醒等候者上去與祂相會。祂一面來,我們一面去;祂一直來,我們一直去,在這來去之間我們就一直享受祂的同在,直到那日我們與祂完全相會,一切奧祕都要解開,所信之事都成眼見!
That when my Savior I will greet,
My faith will then be changed to sight.
.
信哉斯言。改得真好!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