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之二十六 - 抱怨媽媽嚴格 (文字稿)
2020/04/16 13:30:26瀏覽207|回應0|推薦0


抱怨媽媽嚴格

跟兒子在一起的故事太多了,比如他媽媽老訓他。訓他完了以後,「坐正了!那個嘴!芝麻都留在嘴上了!抖著個腿,坐也坐不好,看你身上那些東西!」兒子說:「爸,我不願意跟媽在一起。我跟媽在一起我就緊張,我覺得跟你單獨在一起特好。」我說:「拉開抽屜。」他一拉開,「這誰的抽屜?」「我的。」「裡邊放的什麼?」「襪子。」「整齊嗎?」「整齊。」「誰放的?」「不知道。」「媽放的。十月份了,夏天衣服呢?衣櫃裡夏天衣服呢?」「不知道。」「媽全給你洗了收起來了。看看底下那塑膠箱,打開。」打開一看,「疊得整齊嗎?」「整齊。」「看看衣櫃裡掛的衣服,都什麼衣服?」「秋天冬天的。」「誰掛的?」「不知道。」「媽給你掛的。每天晚上你學習完了十點鐘上床睡覺,書包誰幫你收拾的?你媽給你收拾的。每天早上你一上車,那個豆漿不冷不熱的,正合適喝,誰幫你在廚房熱的?」「媽熱的。」「你的毛衣昨天這還有洞,今兒就縫上了,誰給你縫的?都是你睡覺的時候你媽幫你縫的。」眼淚就下來了。「爸,什麼都甭說了。」「你媽媽不愛你?」當然他媽有她的問題,他媽很執著,他媽有些時候說他說得比較厲害。著急啊,為孩子,怕他學習不好,怕他學習跟不上。但是,我們在處理這個母子之間的關係的時候,當有問題的時候,我們怎麼處理?還是師父說的,走感化的道路。你說,你能說他媽這樣做不對嗎?不能說。你能說孩子他媽這樣做不對嗎?孩子肯定有他的問題,只不過是媽媽在處理他的時候,是把自己的情緒放在裡邊了。對待孩子的這種教育,更多的是批評、指責、嚴加訓斥,就是那種不留餘地,不考慮孩子感受,肯定是有這些問題。因為她是他媽啊,她愛他啊,她著急。作為我們這些人在旁邊看著,對孩子更多的就是這種感化,化解衝突。

  家裡確實有衝突啊,媽媽跟兒子的衝突,因為她管他,這種衝突是不可迴避的。他學習不好,第一個就是他媽媽知道;他不懂禮貌,第一個也是他媽媽要管。要管,管完了就有管和被管的矛盾。那我們作為父親在他身邊,就要知道你媽媽對你有多麼不容易。他都沒意識到,他根本就意識不到。我說:「你看你這襪子,冬天是冬天的,夏天是夏天的。你看你這內衣內褲這個抽屜,囑咐幫傭阿姨,每個內褲每件衣服都要燙。天天給你換衣服,天天給你縫衣服。每天早上起來,拿到車上這個飯,不冷不熱。太熱了,來不及吃就到學校了;太冷了,對身體不健康。這都是你媽一點一滴地在你不知道的情況下幫你做。你媽從來沒跟你說過這些,今天我得說說。我不講你媽媽對你的批評和教育是不是有些方法不對,我講講你媽有多愛你。」

  我問兒子,這哪個更重要?「當然是愛更重要。」「有了這種愛你能不能接受你媽媽對你嚴厲的批評?」「我能接受。」同時不僅能接受,還要改,不讓媽媽著急。這是最圓滿的解決方法。自己成就了,媽媽就不著急了。哪有說媽媽不希望自己孩子成就的?你學習成績好了,你在班裡優秀了,你媽媽最高興。你讓媽媽高興,就是布施,你不願意布施你就沒福。

( 知識學習其他 )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