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毛澤東與中醫的革命感情(一)
2010/03/13 19:22:35瀏覽985|回應0|推薦7

毛澤東與中醫的革命感情(一)

文    王健宇

(一)中醫「金針撥障術」治好毛澤東失明

【主席失明   國家機密】

1973年8月28日這一天,為期五天的中共十大閉幕。

這一天,除了少數的人外,沒有人知道坐在椅子上的毛澤東其實已不能靠自己站起來,當司儀喊出:「黨代表們全體起立,用熱烈掌聲歡送毛主席離開會場。」時,周恩來機智的大聲說:「主席要目送大家離開!」

毛澤東跟著說:「你們不走我也不走!」,讓十大代表先退場。

就這樣,毛澤東在人民的心中,依舊是報紙和收音機裡「滿面紅光、神采奕奕、身材高大、聲音洪亮」的形象,依舊是精神而健康的毛主席。

但是更令人震驚的是,當時人們還不知道,82歲的毛澤東其實已經因白內障而兩眼失明了一年多。

毛澤東失明了,他的日常生活都由生活秘書張玉鳳照顧,重要的國家文件,也由張玉鳳逐字念給毛澤東聽,然後由毛澤東裁決批示。

毛澤東雖然眼睛看不見了,但毛澤東的腦子還是清楚的。

毛澤東失明,毛澤東很急,他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習慣性問旁邊的人現在幾點了;

毛澤東有閱讀的習慣,他一向會在床邊放上好幾疊書,以便睡前翻閱,現在不能閱讀他所喜歡的書,對嗜書如命他是一種痛苦的折磨;

毛澤東喜歡寫毛筆字,自從失明後,已經一年多不曾揮毫寫字。

毛澤東失明,黨中央更急,如何趕快讓毛澤東復明成了最重要的國家大事。

只是,要讓毛澤東復明的方法只有開刀一途, 當時不論中醫或西醫對白內障開刀手術的技術上沒有問題,一般都有85%的成功率,但是問題出在毛澤東的慢性肺心病,早在1970年代初,他還因此休克過。他不但會嚴重咳嗽,而且痰很多又很黏,但是咽喉麻痺使他沒有了正常情況下咳嗽以後的吞咽反應,毛澤東痰吐不出痰來,一口氣上不來,所以每次毛澤東要吐痰時,都要把上身彎到沙發上,靠張玉鳳幫他拍背或是直接用手把痰摳出來。

這種情況下,當時西醫白內障手術會有4到6公分的手術切口,就會有可能造成手術意外。因為西醫白內障手術後通常會縫五針,無論術中還是術後,如果發生嚴重咳嗽,縫合處有可能裂開,只要裂開一針都有可能產生嚴重後果。


【開刀復明   屬意中醫】

於是黨中央找上了中醫師唐由之。

唐由之本名叫唐昆吾,1942年16歲時拜在中醫眼科名家陸南山門下為徒,5年後在杭州開設眼科診所,唐由之只有高中學歷,雖然已經開業當了醫生,他還是一心想進入大學就讀研究。1951年北京大學醫療系本科班招生,他報了名,但又擔心考不上被人笑話,於是給自己改名叫「由之」,意思取自《論語》的「大小由之,無使不可」,意思是:考取考不取均可,或說做大事做小事均可,不強求。

黨中央之所以找唐由之,是因為他重現了古籍中的「金針撥障術」,中醫眼科對於「金針撥障術」的記錄,始自唐代終於明清,清時還有一本黃庭鏡的《目經大成》提到過這種手術。1972年,在周恩來的安排下,唐由之成功完成柬埔寨賓努親王的白內障手術。

中醫用針撥術治療白內障,只要幾分鍾的手術時間,而且切口只有1.8至2公分,無需縫合,對年老體弱的患者更適合。政治局同樣要了解中醫用針撥術給毛澤東治療成功的把握是多大,唐由之的回答也是85%。儘管唐由之從1958年起,研究並發掘出來的「白內障針撥術」,到1974年已經成功地幫助6000多名患者見到了光明。

1975年7月23日,毛澤東決定讓中醫來幫他進行手術。

那一天,唐由之進入到毛澤東的書房,為了進行手術,早在幾天以前天,唐由之已經讓人把書房裡的東西搬到了外面,對書房進行了無菌消毒。

1975年7月23日,是給毛澤東動手術的日子,手術室就是他的書房。事前多天,唐由之已經讓人悄悄把書房裡的東西搬到了外面,對書房進行了無菌消毒。到了晚上十一點左右,毛澤東還沒開口說可以手術,書房外的醫護人員們都推舉唐由之進去問問。

唐由之問:「主席,您考慮好了沒有?」

毛澤反而問了他一句:「你都準備好了?」這樣一對話,好像這天的手術能夠按計劃進行了。

當得知唐由之準備好了,毛澤東又問了一句「沒有缺點?」

唐由之照實說:「有,我給您沖淚道的時候,您頭在沙發上動了一下,我知道有一些疼,因為麻醉沒有弄好。」

毛澤東爽朗地哈哈一笑:「做」。

在手術過程中,毛澤東要工作人員播放古典樂曲《滿江紅》,唐由之把毛澤東當成一位普通患者,唐由之已經做過數千次的手術。毛澤東聽唐由之跟他說話,唐由之解釋為什麼要給他加鹽水,鹽水流入口中時會有點鹹,鹽水都消過毒就算喝下去也沒關係。

當他聽到唐由之說:「把這只眼包起來手術就做好了時」,手術已經做好了。前後只有四分鍾。當唐由之扶他起身時,毛澤東以為還沒有開始做呢。

【 由之由之  佳話傳之】

毛澤東眼前蒙著紗布睡了兩個小時,子夜時分醒來,要人把唐由之找來。

「主席,您找我?」。

「由之啊!你看這次手術可以成功嗎?」毛澤東問到。

「應該沒問題!」唐由之其實心裡有數,毛澤東手術很成功,一天就能癒合好。

「你知道我眼睛復明後最想作的第一件事是什麼嗎?」

唐由之當然不知道。

毛澤東慢慢念著魯迅《悼楊銓》那首詩:

「豈有豪情似舊時,花開花落兩由之,何期淚灑江南雨,又為斯民哭健兒。」

其實毛澤東第一次聽到唐由之名字時,就想起這首詩,因為詩裏也有「由之」二字。

毛澤東當時就決定,如果唐由之幫他成功完成手術,就要親手抄下這首詩給他致謝,留作一段佳話。

不久紗布取下,毛澤東果真就請張玉鳳拿來筆和紙,寫出了魯迅那首詩,送給了唐由之。

唐由之離開中南海前,醫療組工作人員跟毛澤東合了一張影,毛澤東坐在正中間的一張椅子上,全體醫護人員共8人呈側翼型圍站在旁邊,毛澤東高興地說:「這下子,自己成了老太爺了。」,還跟唐由之相約,明年再來給他做右眼手術。

唐由之不久後被派往北韓,幫金日成治療眼疾,並從此結下了20年的友誼。

令唐由之惋惜的是,他沒有機會使毛澤東雙眼都重見光明了,毛澤東沒等到做第二只眼睛,就1976年9月8日那一天,毛澤東去世,永遠的閉上了雙眼。

(本文作者王健宇為台北縣板橋市華康中醫診所 醫師)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rwangcy&aid=385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