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當中醫遇見歷史】──吳佩孚與白虎湯的奇遇記
2007/06/15 01:00:44瀏覽3647|回應2|推薦10

                         第一個登上《時代》周刊封面的中國人──吳佩孚

■文   王健宇醫師

中國在北洋政府時期有很多各據一方的大小軍閥,這些軍閥大多出身行伍,大字不認識幾個,但是其中卻有一個軍閥例外。

那個人就是吳佩孚。

吳佩孚是晚清秀才出身,他6歲入私塾,22歲時中秀才,後來投筆從戎,成為北洋軍閥中直系軍閥的首領,海外歷史學家甚至以「學者軍閥」來稱呼他。

吳佩孚一生爭議,雖然在教科書中早被定位為負面的人物,但他的勢力在當時卻引起國際相當大的矚目。

當時吳佩孚被公認為「中國最有權勢的人物」,從吳佩孚在1924年9月8日率先登上美國《時代》周刊的封面人物,是第一個登上《時代》周刊封面的中國人可知一斑。比起1927年4月4日,蔣介石第一次上《時代》的封面人物還要早。

吳佩孚個性很急,脾氣又壞,常常動怒,一旦大發脾氣牙齒痛的老毛病就發作。

有一年吳佩孚在大發脾氣後,牙齒又痛起來,吃了止痛藥也不能止痛,找來了許多中西醫師診治還是痛,痛到整晚都難以入眠,因為沒睡好,脾氣又更壞,弄得吳佩孚身邊的人心驚膽跳,坐立難安。

這一天一大早,吳佩孚的參謀匆匆找來名中醫師陸仲安幫他看病,陸仲安一把脈,嚇了一跳,因為吳佩孚的脈象是醫書上典型的「陽明經熱盛」,患者會有煩燥口渴,口乾舌燥,面紅耳赤,怕熱,而且大汗出個不停的現象,這些症狀吳佩孚都有,用白虎湯就可以治好。

只是陸仲安心中有二個疑問:

第一是吳佩孚脈象不但有力,而且是非常燥熱的脈象,是他行醫多年所未見,除了先天體質特異外,不知道吳佩孚到底是吃了什麼食物所致?

第二是明明用白虎湯就能治好吳佩孚的牙痛,只是因為吳佩孚體質非常燥熱,一定要加重其中石膏的劑量才行,為何之前的中醫師沒發現呢?

只見吳佩孚皺著眉,忍著牙痛,恭敬的對陸仲安說:「陸大夫!快幫我治好這要人命的牙痛吧!這牙一痛,什麼事也做不了,真叫人心急啊!」

陸仲安笑了一笑,拿起毛筆便要寫方。

「磨墨!磨墨!」吳佩孚使意要屬下伺候陸仲安,磨墨的是副官,他一邊磨墨,一邊盯著看陸仲安到底開了什麼方。

「藥方開好了!」陸仲安開的是加重石膏劑量的白虎湯。

「快!拿藥方去抓藥!」吳佩孚一邊用手按著牙痛的地方,一邊指揮副官去抓藥。

副官拿著藥單正去抓藥,一看到藥單內容卻停下了腳步。

 「知母、石膏、甘草、粳米…」一共是四味藥。

「怎麼了?快去啊!」吳佩孚有些動怒。

「報…報告…大帥…這要跟昨天蕭大夫開的一樣啊…」因為副官昨天才抓過藥,所以印象還很深刻。

昨天吳佩孚吃了藥後,還是牙痛不止,所以副官不免遲疑藥效。

陸仲安對自己的醫術很有信心,便起身微笑說:「可否請大帥將蕭大夫的藥單拿出來,讓陸某見識見識?」

副官取來藥單,和陸仲安的藥單兩相對照,果真一模一樣,都是「知母、石膏、甘草、粳米」這四味藥。

「沒錯吧?都是這四味藥。」副官得意的說。

「不得對大夫無禮!」吳佩孚大聲斥喝副官,轉身十分有禮的對陸仲安說:「陸大夫,這帖藥我昨天吃過了,可是牙還是痛,能請大夫換一下藥嗎?」

「大帥,不用換!」陸仲安微笑著回答,指著自己的藥單說:「蕭大夫所開白虎湯完全正確,但是之所以無效,只是因為大帥體內太過燥熱,故必須加重石膏的劑量才能奏效。」

吳佩孚拿過兩張藥單一看,果然如陸仲安所言,方是一樣,但是蕭大夫的方中,石膏是八錢重,陸仲安方石膏卻是八兩重,足足多了十倍!

「大帥體內陽燥太過,石膏劑量太輕猶如杯水車薪,根本無濟於事,必要加重石膏劑量至八兩,才能藥到病除!」陸仲安緩緩的說著。

聽到陸仲安這麼分析,又看到陸仲安充滿自信的表情,「好!副官!快依陸大夫處方抓藥!煎好了快送來給本帥喝!」吳佩孚下令。

不過一劑藥下,當天晚上吳佩孚的牙痛居然完全好了!

吳佩孚很高興,要人再把陸仲安請來府中吃飯。

這時陸仲安發現,餐桌上擺滿了山珍海味,但是吳佩孚特別喜歡吃水餃,而且是羊肉水餃,只見吳佩孚只顧著一口吃著水餃,一口配著大蒜和辣椒,一口喝著烈酒。

「原來吳佩孚的燥熱是這麼來的啊…」

飲宴完畢,陸仲安對吳佩孚說:「大帥體內陽燥一直太強,希望能少喝酒,少吃辛辣食物,不然日後牙疾必會再發…」

吳佩孚到底是讀書人出身,他隨口唸出自己寫過的一首詩:

「得意時,清白乃心,不納妾,不積金錢,飲酒賦詩,猶是書生本色;失敗後,倔強到底,不出洋,不進租界,灌園抱甕,真個解甲歸田。」

吳佩孚握著陸仲安的手說:「仲安啊仲安,吳某也是讀書人,只是因緣際會涉身亂世政局,許多事身不由己,也無能為力,所以偶得美酒佳餚,也就任意而為了。幸好吳某有你這位良醫,日後牙疾再犯就靠你了!」

又過了一年,有一天吳佩孚牙齒痛的老毛病果然又發作,這次還是陸仲安用白虎湯幫他治好了,不過石膏已加到一斤重之多。

1939年12月4日吳佩孚又因吃羊肉水餃引發牙痛,這時陸仲安早已去逝,這一天由一日籍牙醫替吳佩孚拔牙。

因為吳佩孚向來拒絕與日本政府合作,雙方嫌隙已深;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日本帝國主義扶植溥儀搞偽滿洲國,吳佩孚曾批評滿州國為日本附庸。

1935年日本策動華北自治,有意請吳佩孚做「華北王」。吳佩孚又以「自治者,自亂也。」加以拒絕。

1937年抗戰爆發後,吳佩孚仍拒絕與日本人合作。

由於吳佩孚一直拒絕與日本人合作,終於惹來殺身之禍。

1939年12月4日由日籍牙醫替吳佩孚拔牙後,吳佩孚隨即在當天暴死,有傳聞說吳佩孚可能是因為拒絕與日人合作而被謀殺。

 

 

(本文作者王健宇為台北縣板橋市華康中醫診所醫師)

 

==============================

【王健宇醫師中醫教室】

 

●白虎湯

《白虎湯》

【出典】 傷寒論

【組成】 知母、石膏、甘草、粳米

【功能】 清熱生津,消渴解煩。

【主治】

治陽明證汗出,渴欲飲水,脈洪大浮滑,不惡寒,反惡熱,及中喝煩熱而渴。

【臨床應用】

用於高熱頭痛、胃火亢盛導致的牙痛、麻疹合併肺炎、高血壓、糖尿病、流行性出血熱、風濕性心臟炎、大葉性肺炎、流行性腦膜炎、乙型腦炎、眼科外障、赤眼腫痛、中暑、小兒夏季熱等,證屬陽明經熱或氣分大熱者。應用本方,以身大熱、口大渴、大汗出、脈洪大等 「 四大 」 證為指標。

【現代藥理】

1.生石膏:解熱,清胃火,生津止渴。

2.知母:解熱,抗菌消炎。

3.甘草:解毒,矯味作用。

4.粳米:可補充因高熱而導致的體力消耗。

 

●羊肉
 《本草綱目》記載:「羊肉補中益氣,性甘、大熱。」
羊肉可益氣補虛,補血助陽,促進血液循環,增強禦寒能力。不過,羊肉屬大熱之品,因此凡有發熱、牙痛、口舌生瘡、咳吐黃痰等上火症狀的人都不宜食用。
患有肝病、高血壓、急性腸炎或其他感染性疾病的病人,或者在發熱期間也不宜食用。
羊肉溫熱而助陽,一次不要吃得太多。

 

●酒

熱飲傷肺,溫飲和中。
少飲則和血行氣,壯神禦寒,遣興消愁,辟邪逐穢,暖水臟,行藥勢。
過飲則傷神耗血,損胃爍精,動火生痰,發怒助慾,酒是色媒人。致生濕熱諸病。

●蒜

《本草綱目》稱:大蒜「其氣熏烈,能通五臟,達諸竅,去寒濕,辟邪惡,消痛腫,化症積肉食此其功也。」

《本草綱目》云:「大蒜味辛性溫,辛能散氣,熱能助火,傷肺、損目、昏神、伐性」,「久食傷肝」。」
《本草經疏》云:「凡脾胃有熱,肝腎有火,氣虛血虛之人,切忽沾唇。」
《本經逢原》云:「凡陰虛火旺及目疾,口齒、喉、舌諸患及時行病後也應忌食。」

==============================

【附:上過美國《時代週刊》封面的中國人(1924年~1959年)】

1、吳佩孚,時間是1924年9月8日。
2、蔣介石,時間是1927年4月4日。
3、蔣介石與夫人宋美齡。時間是1931年10月26日。
4、末代皇帝溥儀,時間是1934年5月5日。
5、汪精衛,時間是1935年3月18日。
6、日本天皇,滿洲溥儀,史達林和蔣介石,時間是1936年2月24日。
7、陳誠,時間是1941年6月16日。
8、蔣介石,時間是1942年6月1日。
9、宋美齡,時間是1943年3月1日。
10、吳國楨,時間是1950年8月7日。
11、毛澤東,時間是1950年12月11日。
12、周恩來,時間是1951年6月18日。
13、周恩來,時間是1954年3月10日。
14、蔣介石,時間1955年4月18日。
15、羅瑞卿,時間是1956年3月5日。
16、毛澤東,時間是1958年12月1日。
17、劉少奇,時間是1959年10月12日。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rwangcy&aid=1027013

 回應文章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是阿
2008/02/24 16:42

樓下網友說的極是

您可以考慮出書喔  

之前看過許多醫師的書

也是一堆看診經驗 再載入一些常識

您這更棒了   還是好看的歷史故事呢


糸召小丌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你真厲害
2007/10/22 00:49

雖然個人曾讀過吳佩孚的傳記.但看到你以故事角度來詮釋中藥.實在很佩服.尤其末了還做個時代封面人物考...真讓人驚豔

或許你可以認真考慮出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