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5/31 13:41:34瀏覽631|回應0|推薦1 | ||||||||||||||||||||||||||||||||||||||||||||||||||||||||||
肥胖及健康減重新知(一)觀念篇 現代社會人民生活水準提高,平均卡路里的攝入量不斷提升,造成肥胖族群急劇上升,成為現代人的一種慢性疾病.肥胖會引起新陳代謝異常,發生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而後續發生心血管疾病.腦血管疾病等等.根據Framingham Heart Study的研究結果,每增加1磅,每26年的死亡風險在32~42歲的族群會增加1%,在50~62歲的族群會增加2%。而過多脂肪組織產生游離脂肪酸造成了胰島素阻抗及代謝症候群,游離脂肪酸也導致一連串的發炎反應.根據美國心臟醫學會( A H A ) 在2 0 0 5 年的報告( G r u n d y e t a l )所提出,「減重」是改善代謝症候群的第一要務,它可以改善大部分甚至全部代謝症候群的危險因子. 肥胖定義為明顯超重與脂肪層過厚.其評定標準如下: 1.肥胖度 肥胖度=(實際體重-標準體重)÷標準體重×±100% 正常適中:±10%。 超重 >10%20%-30% 輕度肥胖 >20%-30%, 中度肥胖 >30%-50% 重度肥胖 >50% 2.體重指數(body mass index)簡稱BMI,又譯為體質指數 BMI(kg/m2)=體重(kg)/身高的平方 輕體重BMI:BMI<18.5 font=""> 健康體重BMI 18.5≤BMI<24 font=""> 超重25≤BMI<29.98≤bmi font=""> 肥胖30≤BMI 3.腰圍和腰-臀比 腰圍絕對值(男性>102 cm,女性>88 cm)或者腰-臀比(男性>0.9,女性>0.85) 體脂肪率 男性體脂>25%,女性>33%是診斷為肥胖的標準 體脂率:1.2*BMI+0.23*年齡-5.4-10.8*性別 其中男性性別取值為1,女性為取值0。 肥胖原因:原因不會是單一因素,而是日積月累各種因素引起的. 1)遺傳與環境因素:父母中有一人肥胖,則子女有40%肥胖的機率,如果父母雙方皆肥胖, 子女可能肥胖的機率升高至70%─80%。真正因為“多因子遺傳”的例子并不多見,遺傳 了父母“錯誤的飲食習慣”,而造成肥胖的例子,則屢見不鮮。 荷蘭馬斯垂克大學(Maastricht University)研究人員追蹤5千多名男女的體重增減情況10年, 他們發現,突變版的MMP2基因在發福的女性體內很常見,而男性則不然。 中研院生醫所研究員潘文涵和其團隊發現ESR1、PPARγ基因的三個位點發生變異現象,會影 響人體胰島素阻抗性、熱量元素代謝,及肥胖細胞分化等功能.人體約有3萬多個基因, 其中127個基因與人體肥胖相關,胖瘦有6成由基因決定,但環境因素仍然相當關鍵,運 動及健康飲食才能瘦身減重、遠離疾病。 肥胖基因又稱為FTO基因(fat mass and obesity-associated gene),目前常見的肥胖基因包括 ADRB2(有兩個基因)、ADRB3、UCP1,這四個肥胖基因都與脂肪溶解、新陳代謝與遺 傳有關。可透過黏膜檢查了解機肥胖基因. 1.ADRB2肥胖警告基因: 碳水化合物型,肥胖BMI隨年齡增加,不易形成肌肉,屬全身性肥胖(香蕉型)。對「諾美婷」) 的減肥效果不佳. 2.ADRB3肥胖警告基因: 臟器型肥胖,脂肪主要囤積在腹部周圍,屬上半身肥胖(蘋果型)。採取低GI與少鹽飲食,避免血液中胰島素量增加造成糖尿病與減低高血壓之風險於新陳代謝有關. 3.UCP1肥胖警告基因: 頑固型肥胖,脂肪易囤積於臀部與大腿,屬下半身肥胖(西洋梨型)。 該基因主要表現在棕色脂肪組織的粒腺體,與細胞產熱以及過氧化物清除有關.高脂 肪食物一天只能吃一次。進食順序應採蔬果類先吃、次吃澱粉主食、最後吃魚肉豆 等蛋白質。 4.PPARγ:脂質型肥胖,脂肪細胞分化數量增多,容易吸收油脂導致肥胖.具有Pro12 Ala及Pro115 Gln多型性.帶有Ala12多型性,量避免攝食動物性油脂,例如:猪油、牛油..等。 5.GNB3 :代謝型肥胖,影響熱量的代謝緩慢,使細胞囤積脂肪造成肥胖.與脂肪代謝有關.「諾美婷」) 效果較差 另外leptin、leptin receptor、POMC、MC-4R、PC1及SM-I等基因若其中一個基因發生變異也與肥胖有關.,可用抽血檢查了解缺陷.例如Leptin 由脂肪細胞構成,經血液傳送到腦部,在腦部的飽食中樞起抑制作用,也活化褐色脂肪組織.其一旦產生缺陷,則無法抑制食慾.褐色脂肪組織經粒線體轉換成熱量.所以少了褐色脂肪,多餘的熱量會累積. 2)物質代謝與內分泌功能的改變 3)脂肪細胞數目的增多與肥大 4)神經精神因素:睡眠減少或失眠,會影響內分泌,生長激素減少,瘦體素減少,反而造成飲食過多. 5)生活及飲食習慣:生活作息不正常 ,三餐不固定,吃宵夜,睡眠減少或失眠,飲食中纖維質不足, 油炸碳烤攝取過多,含糖飲料過多都會造成肥胖. 6)藥物性肥胖:長期服用類固醇.四肢正常,反而臉型,身體,肩背會肥胖. 減重瘦身有許多方法,包括FDA核准之羅氏鮮(olistat),諾美婷.手術,雷射或超音波溶脂,抽脂等. 但雷射或超音波溶脂適合體態雕塑,手術又有麻醉風險.藥物有其副作用. 改善新陳代謝機能恢復健康狀態才是減重的根本目標.
例子: 肥胖體質基因檢測報告
肥胖危害 過重會影響內分泌系統的功能,造成新陳代謝症候群,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增加癌症發生的危險性.生殖能力下降以及心理障礙等.此外還有關節軟組織負重而造成損傷.另外也會引起膽結石,脂肪肝,睡眠呼吸中止症及痛風.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