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白雪公主~木偶版
2008/02/02 05:57:01瀏覽468|回應0|推薦7

自從秋末初冬,戶外氣溫逐漸下降之後,我們常去的購物中心就開始每週六約中午之前,在玩具店前演出木偶戲。我們因為週末作息比較不一定,加上完全聽不懂,所以從來沒有刻意的帶小朋友去看戲。就這麼偶然的一次,帶他們去湊熱鬧,本來是打算去看其他的小朋友的,沒想到上演的正是剛教兄弟倆的白雪公主,這下我們母子三人就完全被吸引了!(很遺憾這家購物中心室內不準拍照,所以這場木偶演出我也無法照下來和大家分享實景) 

初次看木偶戲,兄弟倆除了對那些木偶感到好奇之外,最吸引他們的其實是在演故事的爺爺和奶奶!其實整個道具陳設很簡單,就是一張大長桌上面擺著背景圖和故事中隨時演到的角色,由奶奶幫木偶擺姿勢,換背景圖,詮釋惡皇后和白雪公主的角色,及偶爾的笛子配樂,而爺爺就擔綱其他所有的演出包括獵人,七矮人,王子,旁白,和多種樂器的配樂如吉他,小提琴,鐵琴,symbol,tambourine(小手鼓)等等。爺爺用沙啞又多變的聲音及豐富的肢體語言和表情,把現場的每一個孩子牢牢的吸引著,就連我們三個唯一聽不懂的外國人,也看的目不轉睛。在場看表演的小朋友年紀大約在一歲半到五、六歲之間,幾乎每一位小朋友都全神灌注的聽爺爺演故事。有趣的是,當故事情節需要的時候,爺爺就彈吉他或拉小提琴來一段歐洲童謠,這時年紀比較小的小朋友就會情不自禁的站起來跳舞給大家看,而這種現象很有帶動的作用,先是一個起來跳,音樂再來的時候就更多小朋友起來跟著擺動,好可愛!

這整場的木偶戲讓我想到台灣的布袋戲,同樣是古代的玩偶戲,兩者都有類似的敲鑼打鼓,只是台灣的布袋戲規模比較大,而這場木偶戲就爺爺和奶奶兩個人演。看完了這場木偶戲讓我再次的體會到講故事的人的重要性,他的描述功力是故事的成敗關鍵。想想也真是如此,像我自己也是很愛聽故事的人,尤其是家族中的陳年往事我更是百聽不厭,只是想聽故事我也會挑人講,同一件事情由不同的人述說就有很不同的感受和觀點。對小朋友來說,聽年輕的大哥哥、大姐姐講故事在第一印象是比較賞心悅目,但是像我們這次看到的爺爺,因為經驗老道還是一樣掌握了孩子的專注力,難怪人家常說薑是老的辣。

不過不知道大家講白雪公主時都會拿故事中的那些情節做焦點教育,我家哥哥很好笑,講完故事後就只記得我提醒他的:"白雪公主沒有乖乖,因為她吃了不該吃的東西,所以哥哥也不要亂吃東西,吃了不該吃的東西就會像白雪公主一樣躺在那裡了。"我在講吃毒蘋果這一段的時候就跟兄弟倆強調,小矮人有警告白雪公主不可以隨便吃陌生人的東西,結果她還是吃了壞婆婆的蘋果,就是這樣不聽話才讓白雪公主躺在那邊不能起來。就像媽咪和爸爸常常提醒哥哥和弟弟東西不能亂吃,尤其是不認識的阿姨或叔叔給的糖果或餅乾,更不能馬上吃,一定要先跟人家說謝謝,等媽媽和爸爸說可以吃才吃。結果看完這場木偶戲,除了一直說好看還要再看之外,哥哥還是不忘數落白雪公主的不是,不應該吃那個壞蘋果!真的是典型的三歲小娃,一直指出別人的缺點來突顯自己的乖巧。^^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oremicde88&aid=1589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