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0/04/08 08:51:54瀏覽7983|回應1|推薦6 | |
最近看到薪水22K被吵的沸沸揚揚,看了感觸良多。 因為這根本不是問題,這是現在職場的現實,只是被挑起來了,它就成為了一個問題。 民國84年調查資訊人員的起薪是40K 乘 以 14 個月. 民國88年我當兵回來,開始投入職場。 我是高中學歷,工作是PC的組裝及作業系統維護,也就是公司內使用者主機維護。 起薪是27K。 半年後我努力考上當時熱門的微軟網路工程師認證(MCSE),並跳槽到一間電子商務公司,薪水變成37K。 我跟我當時從柏克萊大學回來的資深同事相同薪水。 原因是開始搭上網際網路起步的列車,而且我有MCSE證照,所以公司起薪給的蠻高的。 但之後遇上網路泡沬化,那時公司從員工70人裁到剩7人,結果公司被另一家公司併購了。 因為我當時已是核心資訊人員了(二年工作經驗),薪水也從37K調到45K。 我在原公司再待了三年就離職了, 到另外一家半導體設備廠服務,薪水又從45K掉到37K,負責ERP維護並擔任Team Leader。 這近十年的不景氣,企業歷經網路泡沫化、停建核四、SARS、金融海嘯、政黨惡鬥、中國崛起。 公司行號自己生存都很困難了,也早產生了一套遊戲規則。 我現在來介紹這個遊戲規則(算下來至今最少已有五年了)。 公司接下來再聛進人員,就全找22K的沒有經驗的員工了。 二專資訊科系畢業22K,如果是大學資訊科系畢並有MCSE證照,那好一點,大概25K,如果沒有證照,那可能也是22K,了不起23K或24K吧。 原因是公司的工作,並不需要台、成、清、交,那種最TOP的資訊人才。 而且80%的工作都是在維護資訊系統順利運作,只有20%較困難的工作需要我帶領資淺員工去進行。 這些例行維護的工作,有制度的公司通常都已有文件或標準的SOP流程。 資淺員工只要照做就行了。 另外不論是資料庫、網路系統、或程式開發,公司也都有一套標準的培養流程, 公司並不是要培養最TOP的資訊人才,公司需要的是能完成公司交付任務的人才。 從沒經驗到三個月就能上線,如果有問題,他們後面還有我這資深員工去頂著。 也就是說資訊人員是可以量產的。 其實22K公司也知道薪水是比較低,所以只要表現好,通常都會每年調薪3%以上,員工看到每年都有調薪也很開心,所以這個員工至少會在這個公司待三年,直到他成為獨當一面的資訊工程師他才有可能離開,比起有經驗的人可能一兩年就跳槽頻率要少得多了。 資訊業是如些,我相信其它行業一定也有他們的應變之道。 所以現在求職並不是學歷就可以打死一切了,而是比以往更殘酷的生存環境. 22K起薪只是職場入門,熟手或資深員工大概普遍30K40K,50K以上是一個職場門階,至於100K以上那又是另一個較大的職場門階. 只要全心投入職場,努力培養並拿出您的專業,相信也會有自己的職場藍海。 相關文章: |
|
( 休閒生活|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