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瞬間沒了腿 照片太血腥?
2013/04/24 15:25:29瀏覽2878|回應0|推薦8

圖:爆炸發生後,醫療人員將一名雙腿已被炸得血肉模糊的選手緊急送醫。紐約時報說,這張照片已成了波士頓馬拉松比賽襲擊事件的「象徵」。(美聯社)

兩枚炸彈爆炸後,波士頓馬拉松終點成了血腥之地;有些人用盡全力跑到終點,卻在瞬間永遠失去一條腿。

35歲參賽者、美國羅德島州騎警巴斯塔健說:「這些跑者剛跑完全程,現在已失去腿。好多人失去腿,到處是血,到處都是,還有骨頭和血肉模糊的碎片。」

目擊者羅斯說:「有人的腿從我的頭旁邊飛過去。」哈特菲德說:「那些肢體落到我附近時,我開始想:我著火了嗎?」44歲的選手家屬孟德松正在慶祝家人跑完全程,他看到傷者多半傷在下肢。

21歲的莎拉第一次參加馬拉松賽,剛到終點就聽見爆炸。她說:「有點諷刺,我們剛跑完馬拉松,就想繼續跑,趕著逃命去。」

關於斷腳的照片,國內有兩家報紙刊登,一家報紙在斷腿處打了馬賽克;另一家沒這麼做,有讀者打電話去抗議,因為「太血腥」。

該報社長表示,他一早打開報紙看到此照,就暗叫不妙,擔心讀者是否能接受。編輯作業當天,該報高層主管在選用此照時,讀者的反應已在預料之中,也討論過是否打馬賽克,最後決定原照呈現,為什麼?

一位主管認為「這是一張讓人心痛、有故事的照片。這張照片的故事是,一個熱愛馬拉松的人,跑步可能是他每天醒來的第一件事,跑步是他的生活、他的生命;但在這一天,他的生命被截斷一半。」

現場有多少傷患,就有多少相同的故事。

紐約時報網路版、丹佛郵報(The Denver Post)、新聞記事報(The News Journal)用了斷腿者坐輪椅被推著走的照片,與國內兩家媒體相同。紐約時報網路版、丹佛郵報是當主照,大大一張,斷腿看得很清楚,新聞記事報做小張,三家都沒打馬賽克。美聯社打了馬賽克。

因為炸彈(壓力鍋)是放在看台下爆炸,所以傷者多半是下肢被炸。舊金山紀事報(Shan Francisco Chronicle)畫面是腿傷男子坐在輪椅上,由醫護人員推著走;聖科魯茲哨兵(Santa Cruze Sentinel)畫面是醫護人員正在救護一個腳傷(似乎沒斷)的女子。

圖:爆炸現場一位女選手腿部大量出血,民眾用雙手緊緊壓住傷者的出血部位止血,等待醫療人員趕來。(美聯社)

紐約時報說,斷腿的這張照片已成了波士頓馬拉松比賽襲擊事件的「象徵」。該不該用斷腳照片,會是未來新聞學討論的議題。

就是恐怖行動 電影播過!

村上春樹在「尋找漩窩貓的方法」一書,收錄他旅居美國期間所寫的散文。書中第一篇散文,就是寫他參加波士頓馬拉松賽的過程、感想及盛況,所以一聽到這則新聞,浮起來的第一個念頭是:慘了,那比賽超多人的耶!

很多好萊塢反恐電影,都「預想」了這樣的情節,在美國人最愛的棒球、美式足球比賽期間,恐怖份子在球場放置炸彈,甚至小型核子彈,殺傷力非常強。這次的歹徒,是否有樣學樣,學會了?

「馬拉松」是標題中不可或缺的因素,那種場合沿途都是啦啦隊,一出事絕對死傷慘重。國際級馬拉松還有種族共融,世界和平象徵;選擇這樣的地方犯案,就是恐怖行動,比單純的犯罪嚴重許多。

但在外國報紙上,「馬拉松」三字並不多見,原因應是讀者早從電視轉播得知消息,因此標題多為「波士頓爆炸」、「這是恐怖攻擊」、「波士頓恐怖日」、「波士頓震撼」。

通常媒體在選用照片時,儘量避免太血腥場面,譬如滿地血跡、肢骸斷碎等,但在這樣一個恐怖行動中,這就是「主畫面」,要不要刊登?

有一組相近照片,五家外國媒體用了兩種呈現手法:一個女子坐在地上,兩腿髒汙,不知是沙土或炸彈碎片;她的身後地上有一大灘血,接著是幾個躺在地上的傷患。

 

這五家外國媒體中,有三家用了大量、多行數的標題壓在血灘與傷患上,顯得較不驚聳;另外兩家報紙則原圖呈現,沒有壓標題字。有多少讀者不敢看這樣的血腥畫面?又有多少讀者希望看到全景,知道是否如標題那樣:「馬拉松屠殺」?

還有一張照片,一家外國報紙呈現一個女子驚恐畫面,用了「去背」(切除背景)手法,凸顯個人,標題是「波士頓爆破」。另一家報紙呈現全畫面,可以看到這個女子站在街中央,背後是一群茫然的人,標題「波士頓恐怖」。

通常「去背」手法用於大家熟知場景,例如王建民投球,場景一定是看台球迷;但波士頓爆炸案或九一一恐怖攻擊,應該讓讀者看到全景。編輯應考慮這點。畢竟這是恐怖行動,場景很重要,且不血腥,讀者應會想看。 

( 時事評論國際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k1858camry&aid=7524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