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芭樂新聞學 「芭樂特」又來了
2009/03/24 08:23:51瀏覽3678|回應3|推薦26

有趣的新聞。另外,我曾寫過「芭樂特」偽紀錄片的評析,附錄在新聞下方,提供參考,

【聯合報編譯張佑生/綜合報導】曾以偽紀錄片「芭樂特」惡搞各地民眾的諧星沙夏貝倫柯恩,日前假扮外國記者,混進阿拉巴馬州軍校,還有模有樣換上軍裝,參加國民兵訓練。這一切都是一部德國電視台紀錄片的內容。

柯恩換裝時不忘秀出「芭樂特」片中招牌的連身丁字內衣褲,後來被一名年輕學員揭發,原先不識芭樂特的女上士卡翠娜.提蒙斯才恍然大悟。

這起事件發生在今年213,同意讓柯恩和拍攝人員進入軍校的提蒙斯誤以為是幫助外國記者,她說:「他們表示來自德國電視台,要拍一部軍士官受訓過程的紀錄片,希望能安排人員住校實地體驗。我們照程序接待他們,帶他們四處看看。」

柯恩在2006年的「芭樂特」中就曾飾演哈薩克記者,這次飾演澳洲同志時尚作家布魯諾,宣稱要讓異性戀男人在穿網狀T恤同性戀老外在場時感到不自在。東窗事發後,柯恩的發言人拒絕回應。

台灣青年必修(理)芭樂新聞學

偽紀錄片:哈薩克顛覆美國、布希被兩顆子彈射殺;偽新聞、芭樂票:攏總是假的啦。 

最近的院線片《芭樂特:哈薩克青年必修(理)美國文化》劇情誇張,有人愈看愈迷糊,查詢才知是「偽紀錄片」 (mocumentary) ──芭樂電影。同樣,最近的電視新聞「周政保:全國頻道公開嗆聲殺老大」驚動社會,卻是記者自製自拍的「偽新聞」(pseudo news──芭樂新聞。

「芭樂票」是指不能兌現的空頭支票,簡單講就是假的啦,很多選舉政見也屬這類。芭樂票由來已久,但後起之秀的芭樂電影、芭樂新聞正在竄紅。

芭樂特是哈薩克電視主播,在家鄉家喻戶曉。他的英文怪腔怪調,把美國說成「美和國」(US and A),高興時喜歡與人家High Five(擊掌致慶)。(圖/芭樂特中文網站

芭樂特(Borat)是劇中主角名字,譯得很傳神;副片名Cultural Learnings of America for Make Benefit Glorious Nation of Kazakhstan意思是「進行美國文化之旅來幫助偉大祖國哈薩克」。片頭片尾的工作人員表、出品公司,都打著哈薩克名號,配樂、色調也呈現中亞(甚至前蘇聯的)風貌,真的會以為是哈薩克電影,卻是道道地地美國福斯公司出品。

芭劇究竟是劇情片或紀錄片,很難說。英國喜劇演員柯恩(Sacha Baron Cohen)是編劇兼男主角,「飾演」哈薩克電視新聞記者芭樂特,在鄉親、好友祝福下,與片中的導演奧薩瑪(名字與賓拉丹相同,饒富深意)前往美國,從紐約到洛杉磯,途經保守的中部、南方,參加各式活動,訪問不同的人,希望把先進文化介紹給「落後的」哈薩克。

 

芭樂特極盡惡搞之能事,看似醜化哈薩克,實則修理美國。右圖的丁字褲造型,片中真的有這樣穿,而且已有廠商生產,形成新的時尚。

接受芭樂特訪問的人,是貨真價實的「一般人」,他們不曉得芭樂特並非實際人物,以為正接受哈薩克記者訪問,內容將剪接為紀錄片。他們沒有戒心,芭樂特也有技巧地帶出他們的真正反應,結果,優雅(而或虛矯)的美國人的各種偏見(對猶太人、吉普賽人、同性戀、女性主義)、偏激(愛國理念、西方價值)都拍進「電影」中

觀眾恍然大悟的結果可能是拍案叫絕,或拍桌大罵。前者顯然居多,該片在全球大賣,影評認為「粗俗而不低俗」,公推為年度最爆笑喜劇,男主角並榮登金球獎喜劇類影帝。持不同觀點者批評「下流不入流」。片中確有許多不堪入目的鏡頭,譬如在川普大樓外拉屎、在中央公園洗衣服;芭樂特甚至在下榻的飯店,與癡肥的導演全裸奔逐、打架。

《芭樂特》究竟是戲劇或新聞,也很難說。當時飯店的旅客、服務生若觀賞此片,瞧見自己張口結舌會怎麼想?名為瑪麗安的部落客說:「真的是惡搞、拼湊」當時她牽著六歲的女兒在附近,「幸好沒有入鏡。」

「不要看鏡頭!」柯波拉導演的越戰電影《現代啓示録》有一幕戲中戲,戰地記者拍攝美軍搶灘登陸,揮手嚷著「gogo,不要看鏡頭」。問題是,你正在衝鋒陷陣,CNN(或TVBS)記者突然冒出,看與不看鏡頭何者為真?

越戰電影《現代啓示録》的戲中戲,戰地記者嚷著「gogo,不要看鏡頭」。

鏡頭敘事的真假之辨,是學術問題。新聞學的「聚光燈效果」,是指當攝影機的燈光亮起,受訪對象就開始「演戲」,譬如國會議員問政,未必做假,至少是「不自然」。最早的新聞學研究,其實來自二戰時美軍的「心戰宣傳」分析,宣傳有「製造」、「造勢」成分,所以除非在真空世界,新聞鮮少是「完全自然發生」。

但「全製造」的偽新聞、芭樂新聞可不被認同。TVBS事件爆發當天,日本有兩家媒體為錯誤報導向全國道歉;2004年,美國CBS當家主播丹拉瑟也因「獨家偽新聞」下台。偽紀錄片《芭樂特》不同的是,他以謊言騙取採訪,因受訪者不疑有詐,而得到最真實的內心話、各種沙文心態。

影史上偽紀錄片並不少見,1999年的《厄夜叢林》號稱一群學生被女巫殺害,電影公司播出「他們拍的」紀錄片,卻根本是假的。日本2005年的《詛咒》如出一轍,某個專拍靈異片的導演突然被燒死,作家也行踪不明,後來「七夜怪談」製作人花了年時間訪問,但相關者大都三緘其口…。《詛咒》號稱是紀錄片,但經過查證,當事人都是演員,事件也是編出來的。

最聳人聽聞的偽紀錄片是英國去年拍攝的《總統之死》,「紀録」20071019布希被兩顆子彈射殺。英國導演蘭杰運用新聞資料片,在布希的真實影像基礎上,將他的頭嫁接到演員身上,內容則圍繞在事後的調查,虚構了秘密特工、警察和嫌疑犯及其家人的回憶,通過這些相關人士轉述,影片彷彿有了可信性。

 

英國電影《總統之死》,「紀録」2007年布希被兩顆子彈射殺。(圖/總統之死英文官方網站

嚴格說,《總統之死》應屬「虛擬紀錄片」,不同於造假的偽紀錄片;但電影的娛樂性質掩蓋人們對道德性的要求,使紀錄片、劇情片得以存在模糊疆界,「劇情紀錄片」的敘事手法愈來愈多人運用。

但「新聞紀錄片」顯然無法卸下道德性的十字架。從媒體發生新聞事件,總編輯、主播相繼黯然去職看來,芭樂電影惡搞是一回事,「芭樂新聞」想綜藝化,衝收視率,恐怕還要三思。

延伸閱讀:

芭樂特中文網站:http://th.foxmovies.com.tw/borat/

《總統之死》英文官方網站:http://www.deathofapresident.com/

《詛咒》日本官方網站 :: http://www.no-ro-i.jp/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k1858camry&aid=2764340

 回應文章

nothing special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選錯號碼 挑錯字
2009/03/25 11:18
... Cannes Film Festival 坎城影展...

nothing special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09/03/25 11:13

拍了 Fahrenheit 9/11 得了坎懲引影展金棕梠獎的 Michael Moore
繼得獎之後 再接再勵 窮打猛追 專揭小布希瘡疤的 Sicko.

這兩部非偽新聞的記錄片 無法歸進你上面的三片之中
你覺得如何分類 Michael Moore 的電影?


芭樂
真人秀
2009/03/24 10:46
芭樂特是從電視真人秀節目發展出來的電影,純搞笑,商業娛樂片,與最大黨差不多,稱不上是嚴肅的偽紀錄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