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家有青少年性教育
2012/08/07 12:48:47瀏覽2281|回應0|推薦5

資料來源:101/07/24-《聯合新聞網》「國健局統計 去年青少年門診 每5人有1人懷孕-頭條」

【青少年性事】 

   今年五月底建中一名李姓學生,意外讓女友懷孕而被女方家人責罵,之後則因情緒低落選擇從自家住處的頂樓跳樓輕生。此則新聞一出,不禁震驚社會,同時也凸顯出青少年性事的重要性。而在近期的一項統計報導中更揭露出驚人的事實,由衛生署委託的「青少年生育保健親善門診」發現,去年尋求醫療諮詢的青少年約有兩千人,其中每五人就有一人是意外懷孕。其中許多的青少女意外懷孕與兩小無猜有關,而危險因子包含有單親家庭、隔代教養、中輟生、網路交友等。此一統計顯示出青少年對於「性」仍舊懵懂,缺乏自我保護的概念,同時他們所處的家庭環境也帶給這群青少年們潛在的危機。 

   因此,身為青少年的父母如何化危機為轉機,確實是得煞費苦心。一方面,家長需要瞭解子女步入青春期時他們身、心急遽的變化。另一方面,父母則是得引導他們的性啟蒙,使孩子適當掌握性能量而不至於誤用。同時,台灣的父母得學著更新傳統觀念,不再將「性」視之為洪水猛獸避而不談,而能跟子女建立性對話的氛圍與空間,導入正確的性觀念。另外,父母還需要知道性的正確觀念不僅奠立在一個人的生殖器官,更是包含了親密關係的建立、人際的互動與溝通。所以,「性」可以區分成三個面向:(1)生理面、(2)心理面、(3)社會面。一旦父母們能掌握這些要點,在家庭實施性教育將不再是讓人困擾之事。 

【青春如旗正飄揚】 

   青春期在學者眼中雖是個狂飆期,但也是旗正飄揚的關鍵時刻。這時期的青少年正是兒童過渡到成人的轉換階段,他們的情緒與行為常變動劇烈使得父母捉摸不定孩子此刻的心思究竟為何。因此,父母得先掌握青少年的身心發展變化,就能對這階段的孩子們多些瞭解,進而對他們可能的行為有所因應與包容。根據研究,青春期可歸納出三個里程碑與五個重要特色(見表1-1)。 

    從里程碑的觀點來看青春期:(1)10-13歲此階段可被稱之為「青少年前期」(early adolescence),青春期生理的變化相當明顯;(2)14-16歲屬於「青少年中期」(middle adolescence),這個階段的孩子開始發展自我,尋找一個認同的典範;(3)17-20歲可被稱之為「青少年晚期」(late adolescence),此時期的孩子逐漸完成青少年階段的發展任務,同時跨入「成人期」(adulthood)。 

    從重要特色的觀點來看青春期:(1)生物的發展(biological development):青少年身體的變化因受遺傳基因影響及荷爾蒙變化,促使身高、體重增加以及第二性徵的成熟;(2)認知的發展(cognitive development):青少年的抽象思考能力增加,同時自我的概念也逐漸發展出一個雛型;(3)情緒的發展(emotional development):青少年可能因遺傳基因及環境變化,使得有些孩子會表現出憂鬱或焦慮的情緒;(4)認同的發展(identity development):青少年試著從環境或生活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學習典範,從而建立自我形象來因應外界變化;(5)社會的發展(social development):在青春期中,青少年尋求有意義的人際關係,包含同性、異性的愛情及同儕友誼。

1-1.青少年的身心發展:三個里程碑與五個重要特色 

   而從精神分析始祖佛洛伊德(Freud)的角度來看青春期,他主張青少年於此時開始踏入「性器期」(genitalstage,亦稱為「兩性期」)階段,學習駕馭性能量,體驗性的活動,並對異性或同性感到興趣。甚至他們如同成年人般給予伴侶承諾,追求美好愛情的果實,學習為愛負責任。然而,青少年的性能量若沒有獲得適當的引導,難免青少年會因一時衝動而鑄下可能的憾事。如何引導青少年的性能量,父母扮演關鍵性的角色。 

【性的多元面向】 

   多年前,我曾看一齣電視影集,畫面中有一幕至今讓我仍然印象深刻。內容是描述一個家庭四口人剛好在吃早餐,當青春期女兒提出一個性議題時,做父親的馬上勃然大怒糾正自己女兒說:「我不管外界的性價值觀是2000年,在我們家,性的價值觀永遠停留在1980年。」這個做父親的,面對女兒所提的性話題,他沒有視之為機會教育進行性對話,反而只知運用個人做家長的權威來給女兒下馬威,使她閉嘴不談。當父母心態是高壓與保守來面對子女的性議題時,子女雖然一時閉嘴不談,不代表他們對性毫無疑惑,甚至會將求助的管道轉向非正式資源。 

   在台灣,有許多父母仍囿於傳統觀念,認為性不該是搬上檯面公開討論的議題。往往父母一避談性,這就促使子女尋求同儕意見或坊間說法來一解心中疑惑,但往往所得資訊卻是以訛傳訛,反倒形成偏誤觀點。當父母願意視性為可談論,不用傳統有色、低俗的偏見態度來看待時,在家庭實施性教育可以更加健康且具引導性地與子女進行性對話。除此之外,父母應該瞭解「性」是包含生理、心理、社會多元面向,不要只狹隘地看待性只有生理器官的內容,這樣方能敞開心胸與孩子暢談這令人難以啟齒卻又有無限魔力的課題。 

性的生理面

   在性的生理面,父母除會面臨青春期孩子身高、體重的急遽變化,另外就是子女在第二性徵上的成熟。對父母而言,可從旁關心子女的身體發育,視機會進行對話。好比男孩到了青春期,陰莖可能會因所穿的內褲過緊、過小,在不經意摩擦下形成勃起現象。又或者女孩在青春期開始乳房發育,需要添購胸罩作為內衣。 

   這些青少年身體變化,只要父母細細觀察,都可以成為父母與子女進行性對話的極佳機會。然後,再從這些身體變化進一步談青春期其他議題,諸如像是生殖系統知識(男孩與女孩各有那些第二性徵成熟)、衛生處理(男孩的夢遺與自慰、女孩的月經與衛生棉使用)、性慾的萌發(A片、A),面對大一點的孩子還可以進行性愛、懷孕、性病等課題的討論。 

   父母與孩子對話的過程中,並不需要具備豐厚的性知識,而是能保持開放且理性的態度與青少年討論。若真有不懂之處,父母可告知孩子一起來搜尋正確答案,或者翻書、或是進入有公信力的性教育資源網站,透過親子良好的互動為彼此的性對話孕育雙向溝通的管道。 

性的心理面 

   在性的心理面,父母將面對孩子的情竇初開,此時期的青少年會對心儀的人採取攻勢,有的以其傲人運動能力作為媒介吸引人、有的則是以其氣質或學業成績作為藉口來接近對方。不論孩子是用那一種方式,父母都能或多或少察覺出孩子的變化,有些青少年開始變得敏感、又或有的開始注意自己外觀、也有的整天關注臉書上心儀對象的一舉一動。 

   當父母留意到青少年的口語與非口語訊息時,可以主動創造對話情境,以迎合孩子當下的心情。好比像是看完偶像劇之後,借用劇中人物來探索子女的愛情價值觀與可能的情感困擾。甚至是父母可搜尋坊間的愛情心理測驗來與子女同樂,並且進行愛的對話。 

   在對話過程中,父母應避免用封閉式觀點來詮釋孩子的愛情困擾,像是:「現在你還太小,不適合談戀愛」、「就算有喜歡的對象,可是課業仍然很重要,得顧到成績」、「現在談戀愛,將來也不會在一起,何必浪費那個時間和精力」。父母可以將對話改成是:「你是怎麼喜歡她/他的,讓我也知道你是怎麼被對方所吸引?」運用一種開放式的角度,從中探索孩子的心情以及想法,然後再給予她/他時間去消化,不要期待馬上就得有個結論。 

性的社會面 

   在性的社會面,父母將面臨孩子可能遭遇到性的社會問題以及性的文化與歷史變遷。有些家庭的父母因其失功能之故,或對子女性侵、家暴,這都會扭曲青少年的性格,進而影響她/他所生活的世界。因此,父母應檢視自己的生命發展史,以避免其負面性格烙印在子女身上。知名日本藝人飯島愛曾因小時候經歷父親不當教養,導致她在青春期離家與男友同居,並開始她坎坷的一生。最後,她只活了36個年頭,為她的人生留下悲慘句點。 

   另外,青春期的男孩與女孩易於因一時意亂情迷而陷入性網。父母可讓青春期孩子知曉設界線的重要性,除了是保護自己免於被侵害,同時也能避開兩小無猜帶來可能的懷孕後果。電影《鴻孕當頭》正是描述女高中生與男友未有適宜的界線,導致女方必須獨力生子,承擔他人異樣的眼光,並將孩子出養給其他有經濟能力的人。這一路並不是輕鬆寫意,而是有其代價要付出。父母可借助電影、戲劇,與孩子探討內中所傳遞的議題與性文化,使得子女瞭解性的社會面。 

    當父母能掌握性的多元面向,會發現「性」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可以被視之為生活教育。大凡生活中會接觸的課題無一不與性有關,只要父母抱持開放且理性的態度,在適當時機牽引之下,開啟與青少年的性對話,必能將此時期他們的性能量導入健康的方向,不至於傷人傷己。同時,又能讓他們經驗性美好的一面。在面對家有青少年的性教育,父母應掌握的是瞭解青少年的發展變化、更新自己個人心態、學習以開放的觀點來與子女對話,最後則是透過性的多元觀點切入青少年的生活空間。

( 創作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jiat&aid=6696308
 引用者清單(1)  
2014/09/25 16:24 【udn】 我還找到這個!青春期 教養 孩子 青春比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