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印度16] 過關,北印度
2018/12/12 23:10:15瀏覽1345|回應0|推薦15


搭地鐵遊世界遺產
 

2/13,已經到了在印度旅行的最後一天了。告別了室友小汪,今天將展開在德里的一日大冒險。 

我先把行李寄放在新德里車站,這裡沒有投幣櫃,只有寄放倉庫,好像是遠古時代的台灣。然後我又走過天橋來到地鐵站,接著便一路詢問路人,坐當地的捷運,前進各大景點。 

首先是著名的古蹟 - 古特卜高塔(Qutub Minar)。一到地鐵Qutub Minar當站,當然要倚靠嘟嘟車才能到達景點。與司機談好價錢,見司機卻無動靜,原來是要拚車。直到三位年輕人上車,司機才肯出發。但他又未直達目的地,而是要帶我們去喝茶,

司機先繞到一家藝品店,讓大家看看紗麗。那三位年輕人見怪不怪,也隨性欣賞。我心想這個社會各取所需,大家隨興而至,意外隨時發生,也就隨遇而安,難怪沒有時間觀念,這倒是修行的好環境,考驗一個人的定力。 

待了十五分鐘,終於可以離開往目的地去。 

古特卜高塔也是一座世界遺產,建築優美獨特。它由印度第一個伊斯蘭教帝國,德里蘇丹國的創立者—— 古特卜烏德汀艾巴克(Qutab-ud-din Aibak)所建,它不但是首座印度伊斯蘭建築,同時也是早期阿富汗建築的典範。用來紀念1192年時阿富汗伊斯蘭教徒征服印度教拉吉普特王國的勝利之塔,始建於1199年。 

古特卜高塔高達73米,從底部直徑15米的基地逐漸變細到頂部只剩2.5米。雖說高塔是印度伊斯蘭藝術的最早範例,不過修建此塔的卻是當地的印度工匠。因此此塔塔壁既裝飾有阿拉伯圖騰和可蘭經銘文,同時點綴著印度傳統的藤蔓與花彩圖案,融合波斯與印度的藝術風格。 

如今,這座跨越世紀的古建築,歷經地震與時間的衝擊已略微傾斜,現在已不開放讓遊客入內。據說數年前的一次學生參觀旅遊中,發生悲慘的踩踏事故,導致多名學生從塔頂的階梯摔下死亡的憾事,震驚印度社會。 

古特卜高塔古蹟群的遊客很多,但大部分是印度人,也有許多學校來此戶外見學,感覺像是一座歷史遺跡公園。在這裡我三度遇到來自香港的自助伙伴Augstin & Frank,約好有機會一起去旅行。



非典型幽靜蓮花寺
 

接著搭乘捷運參訪現代化的蓮花寺(Lotus Temple)。蓮花寺是我曾在書上看過的特色建築,沒想到她就在德里,竟有機會親自造訪。 

我從地鐵Kalkaji Mandir站來到蓮花寺的門口,發現群眾已從本館大排長龍到外面的圍牆來了,這未免太誇張! 是因為入內參觀完全免費的關係嗎?

在印度景點內外,環境與感受總是有如天壤之別。景點內部,寧靜優雅,每隔約十公尺就有垃圾桶,也有不少軍警在維護治安。然在景點之外,交通混亂緊張,街道上也難得看到垃圾桶。在蓮花寺內外感受更明顯。

蓮花寺原名為巴哈伊教靈曦堂,寺內由許多來自世界各國、穿著西裝的體面志工在維持動線,民眾在此被要求不可破壞環境整潔,使得此地的草木扶疏、窗明几淨,一點都不像印度。

現代的宗教建築越來越強調有特色,因為只要建築有特色,就能達到宣傳的效果。這座神聖的教堂外觀像一朵含苞的蓮花,其設計概念與著名的雪梨歌劇院非常相像。只是一個是合起來的蓮花,一個是剝開來的橘子。

隨著人流,我進入蓮花寺教堂挑高的空間裡,牧師帶著參觀來賓禱告並唱起詩歌。坐在四面有光線透入、涼爽的大理石座位上,內心彷彿得到救贖,瞬間沈澱,這是在凡事飽受刺激的印度,難得擁有寧靜的片刻。在此初識主張「上帝唯一」、「宗教同源」、「人類一體」的巴哈伊信仰,為志工的奉獻感動。

 

乞丐的省思

參觀完蓮花寺後,我誤走到印度教的廟旁,一路便看到許多乞丐伸出手來,向路人要錢,看得我心好酸。 

印度是個階級分明、不平等的社會,這些"賤民"沒有機會受教育,他們被集體思想霸凌,認為當乞丐是天職,彷彿整個社會都視為當然。當下我想幫助他們,於是把最後兩張佛卡拿出來。誰料這些街友不但拒絕,連裝腔作勢收下別人心意的動作,他們都懶得做,只知道重複Money、Money。 

最後有位小女孩跳了出來,誠懇地看著我,於是我教她念九字禪,希望她下一輩子別再當乞丐了。就算給了她10 Rs,也幚不了她一輩子,只有從自己的心念改變起,才能找到向上提升的路。從她的眼神中,我知道她知道我有多不捨她。   

在印度這樣階級僵化的社會中,種姓制度是統治者很好用的工具,透過政治與宗教的結合,社會便穩定分工了。這時,宗教是人們心靈唯一的慰藉,殊不知宗教正是讓它們求助無門的元凶。有人說," 印度的宗教就像是麻醉劑,讓人民忍耐痛苦的能力提高,但問題卻從未解決 。" 事實上, 這種情況比文藝復興前、君權神授時期的歐洲還要糟糕。難怪悉達多(佛陀)誕生於印度,他無法漠視人生而不平等,他必須告訴人們眾生皆有佛性、皆可成佛。


月光市集無月光
 

結束蓮花寺的遊歷,我又以捷運為工具回到舊德里車站,並由此步行要走遍德里的舊城區,著名的紅堡、月光市集、清真寺都在這一帶。 

一出車站,我即陷入洶湧的人海中,連老牛也不甘寂寞,混於街道上,可怕的電線電纜也橫空亂竄,穿過半空中。路邊不少搬運工為生計穿梭往來,小販賣著各式食物飲料,我看到路人沿街吃著炒麵、Lassi ...,也跟著入境隨俗。吃完又後悔莫及,深深感覺為何同樣食材,印度人的口味就是不如中華料理,所幸我的腸胃還堪受得住。 

從紅堡前方筆直延伸開來的月光市集(Chandni Chowk),曾是蒙兀兒帝國時期的王城大道,據說一度裝飾著一連串漂亮的噴泉與溝渠,每當月光升起的夜晚,溝渠映出月光的倒影,十分美麗,因此得名。如今人聲鼎沸、熙來攘往甚至交通紛亂的市集,已不復往日風情。 

儘管如此,這條由沙賈漢的女兒於1650年創建的大道,至今仍扮演德里主要市集的角色,大盤市集與零售商店,塞滿了月光市集和附近延伸而出的街道巷弄。乾果、香料、金銀飾、紙品市集......彼此緊緊相依,繁忙的景象常讓人車寸步難行,不絕於耳的喇叭聲響徹雲霄,所有德里最生活化的場景在此天天上演。 

我在這裡遇到一位印度工程師,他帶我逛進陰暗的巷弄裡,許多僅能容身一人的走道,依然人進人出。地面上鋪滿了來不及整理的包裝紙,而那工程師只為了去裡面的藥局買藥。他說這裡是批發商區,價格較便宜,那位工程師買了一大包的藥,這好比我以前都要去中華商場採購電器或汽車用品的行為模式沒有兩樣。 

天色漸暗,原本還想去紅堡及賈瑪清真寺,但時間已來不及,只好過門不入,倒是街上的飲食店讓我無法抗拒。我走進土耳其烤肉店,買了幾串烤羊肉Kabab。雖然飲食環境悶熱克難,但比在路上人擠人,已是一種解脫。

飯食訖,我雇了一輛三輪車帶我離開市集區,沒想到又塞在車陣中動彈不得,只好又提前下車。這樣的經驗幾乎每日上演,看來兩周的旅行還無法成就我的忍耐度。還是想辦法到月光市集地鐵站(Chandni Chowk)去! 



德里門不是印度門
 

因為知道德里的地鐵所向無敵,因此我把目標鎖定新德里。印象中印度也有個像凱旋門一樣的地標型建築,就把這次印度行的最後一站定在那裡。直覺地我知道那個凱旋門是叫XX門吧,於是我在地圖上看到德里門(Delhi Gate),就是這裡了! 

在地鐵站裡我逢人便說德里門,也總有人給予回應,因此順利抵達。一出地鐵站,發覺怎麼這麼荒涼,毫無人氣。我走了一兩百公尺,道路依然暗黑。我心想不妙,原來德里門不是我心中的XX門。最後我看到一道古門,如古蹟一般被矗立在路邊,想當然耳這就是德里門了。我想起來了,我原本要去的地方是印度門(India Gate)。這下誤會大了! 

話說維基百科註解 : " 德里作為印度的首都,人口已達到2500萬。這個城市實際上由兩個部分組成,舊德里市是當時17世紀和19世紀之間古印度穆斯林的首都。在舊德里城,有許多清真寺、紀念塔等有關古印度穆斯林的歷史遺跡。另一部分的新德里市,是當時來殖民的英國人作為印度的皇城兼首都。城市的面積寬敞,市容開放,並設有許多大使館和政府大樓。新城與舊城隔著一座德里門。新舊德里猶如兩個貧富懸殊的鄰居,住在同一塊土地上。" 

德里門附近有多荒涼,連計程車都招不到,遑論公車。稍晚我還要趕去機場,這下我也急了,我只好再往前走(當時怎沒想到再回地鐵站?)。終於火燒螞蟻之際攔到一台嘟嘟車。我告訴司機要到新德里火車站,這時也懶得殺價了,幸好遇到一位善良的好人。 

回到熟悉的場景-新德里車站,空氣中依然飄著尿騷味,但這氣味已不再令人難受,反而像是傳遞"你已過關了"的訊息。我想是在印度待久了,自然會學到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嗅而不覺的本領吧! 

我快步走到車站裡的寄物處,領回寄放一天的大背包,又轉身回到地鐵站,往機場的方向移動。我感覺越來越自然,與印度好像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像是婚前未謀面的印度夫妻,如今已經簽下婚約。 

Incredible India, real incredible. 已經全身而退的我,像是足以領到印度核發的勳章一枚,有些驕傲了!  這時我的思鄉指又出現了(食指莫名發癢脫皮),每出一次遠門,後幾天就開始發作,提醒我該回家了。 



文化衝擊 不可思議
  

回顧這次在印度15天的旅程始於恆河的信仰,迷於拉賈斯坦的自由,終於金三角的韌性,最後安然無恙。其實只要自己提高警覺,印度並沒有想像中危險,但也無須過份美化她。無可否認,這是一個落後、骯髒、混亂的社會,應該是全球前幾名的了。這個巨大的國家鮮少為人改變,但卻總能改變你一些什麼。

充滿衝突矛盾,卻又能和諧並存是這個國家厲害之處。也因如此,印度能孕育出諸多思想家、文學家、宗教家。就像在電影《金盞花大酒店》中對印度的註解:「印度人民每天都把生活看成是種恩典,而不是權利。所以他們感恩、惜福、知足常樂,並且擁抱生命。」這都是我們需要向他們學習的地方。印度人的不合邏輯,或許對我們而言是種跳躍思考,提醒我們該適時打破思維的框架,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

有人說:"印度是富人的天堂,窮人的地獄"。即使是生在地獄,我知道這些如螻蟻般的小人物,仍會展現他們的生命力,為這一世的生存拼命搏鬥,也希望他們現世就能越來越好。

祈請諸神,祈請佛祖,天佑印度,永遠護佑這一群悉達多的肉身同胞吧!

 


<旅遊資訊>
1. 貨幣 : 盧比
2. 匯率 : 1 NT : 2 Rb
3. 時差 : -2.5 Hr
4. 通用語言 : 印語丶英語
5. 人口 : 12億人 
6. 相關資訊洽詢 :
印度旅遊局   http://incredibleindia.org/ 
印度-台北協會 :  http://www.india.org.tw/serviceContent.aspx?id=39
印度國鐵 : http://www.indianrail.gov.in/ 
網路訂票Cleartrip 網站(http://www.cleartrip.com/trains ) 

<旅人精算機> 16天花46500元
1. 機票 :約新台幣(含稅) 25000 元--- 國泰航空
2. 簽證 : 約新台幣1800 元
3. 住宿 : 住當地旅館 約新台幣5700 元
4. 當地交通 : 約新台幣7000 元
5. 飲食及雜支 : 約新台幣7000 元
( 當地總花費 : 約新台幣19700 元)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ixonnew&aid=121333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