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猶豫?豫猶?
2016/11/01 14:35:50瀏覽784|回應0|推薦2

古文好好玩之老子第十五章

為什麼是: 「豫兮若冬涉川, 猶兮若畏四鄰」?

而不是先用猶再用豫呢?

老子第十五章:

「古 之 善 為 道 者 , 微 妙 玄 通 , 深 不 可 識 。

夫 唯 不 可 識 , 故 強 為 之 容 :
豫 兮 若 冬 涉 川 ﹔猶 兮 若 畏 四 鄰 ﹔」

 

全文可在網上可隨意找到, 我在這裡只講講豫和猶用的微妙.

《 大意 》

古時候善於為道者, 微妙玄通, 深不可識, 因為不可識, 所以勉強的這樣來形容好了 : 他做事情猶豫再三像冬天涉冰的過河, 小心謹慎像是害怕四週的人指責、訕笑.

 

《 多解 》

講佛法的人, 就以佛為出發點, 把這善為道者就稱之為佛, 既已為佛, 那無所不知, 但看起來仍是小心、謹慎, 就如金剛經說的: 「 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護持諸菩薩.」

信耶穌的人,就以天父為善為道者來解釋;如果以政治學來說的人,就引出法家、墨家和儒家來論述.總而言之,一本老子各說各話,萬般不離其宗,大家說的都對,也都不全對,讀者莫要一衷一是,也不要莫衷一是,大家不妨就依著書名「老子」來發揮,讀老子的基本精神就是:「老子該信誰的就信誰的,誰的都不想信,就自我發明.」

 

《 豫和猶,猶和豫 》 

只是那樣的解釋這一段話,其實少了一些讀書時畫面想像的樂趣,而且為什麼是「豫涉冬川,而猶畏四鄰」?不能「猶涉冬川,而豫畏四鄰」嗎?字面上的解釋並無差別呀?

我們來看看豫和猶二個生動的形容:

「豫 兮 若 冬 涉 川」

有些書本寫,猶豫像過冬天的河水,其實這不能完全表達冬川二字,又有人用臨深履薄來形容猶豫過河的心情,而「臨深履薄」是出自易經坤卦第一爻初六的「履霜堅冰至」意思是腳踩到霜時,就要想到堅冰的季節很快就要到了.意思是:人在一路順利時,當面臨到第一個小挫折時,就要小心應對,因為可能大麻煩緊接在後,即將接踵而至了.我也不談易經,只是引出如履薄冰,來說明涉冬川的心情.

 

豫字用做猶豫不決的意思的時候,其中一個說法是,豫就是長毛象,說文解字:,篆文(予,進入,通過)(象),表示大象通過。

大象在行走時,因為體形龐大,最怕高低不平的落差地面,很容易造成腳扭傷或者絆倒,大象腳扭傷或絆倒,等於是宣判死刑了.因此走到高低落差很大的路上,大象都會很小心,或者迴避對這些危險的路段;所以馬戲團中大象表演走梯階或站在球上,其實在訓練過程中,對大象來說是滿辛苦地.所以這個「豫」字的猶豫是這樣的心情.

再來我們看猶:

「 猶 兮 若 畏 四 鄰 」

猶字有一說是指一種像麂的猴子,猶通常都在樹上生活,下到地上活動或者捕食之時,牠們都會非常小心,群體之中也會派出斥侯,擔任警戒和瞭望.如有風吹草動就立刻爬上樹去,有人稱猴子一會兒下樹、一會兒又上樹的情形為猶豫心情.

所以「猶若畏四鄰」,就是要做一件事之前,生怕被吃掉,小命隨時會玩完的心情,咕嚕嚕睜著猴眼四處張望.

 

《 「豫 兮 若 冬 涉 川 ,猶 兮 若 畏 四 鄰」的圖像 》

一種猶豫不決的心情,好像大象冬天要過河川;又像猴子東張西望打量著四週,生怕小命沒了似地樣子.是這看到這二句話心中立時出現的影像(vision). 如果反過來用, 成了猴子要過河和大象東張西望,這景象和猶豫怕是相差甚多.

文言文微妙之處在此,如果用白話文來寫,斷斷寫不出這樣的境界,可惜自五四後,文言文已式微,再也沒有人寫的出如此美麗的文章.

難怪外國人要說,中華文化的精華在春秋、戰國時代,又有人說:宋後無中國.

不過呢!今天大家在此豫豫猶猶悠游一回,倒也像是在古文中開心走一趟了.日後好生讀讀文言文,切莫豫猶,嗯!莫再猶豫亦可!

 

延伸閱讀:猶豫..

( 心情隨筆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ingjp&aid=80128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