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10/21 17:58:23瀏覽3838|回應0|推薦2 | |
失之交臂
你和天天失之交臂了嗎? 小溪中救起的的螳螂,也是一種相遇的緣分。
通常我們用「失之交臂」來形容當面錯過,不論錯過的是人或事;有時候,如果我們和某人已經很接近了,但卻無緣相與,或者彼此都在同一場合之中,但最後卻沒有見著面,這時候我們會用「失之交臂」這個成語來形容。 失之交臂語出莊子田子方篇:「吾終身與汝交一臂而失之」 莊子和論語一樣,很多篇名都是以開頭的人物或第一句話來命名,田子方就是這篇文章開場的人物。在田子方中有一段顏淵和孔子間的對話,其中有許多我們一直到現在還常用的成語,失之交臂便是其中之一。 莊子田子方:「吾終身與汝交一臂而失之」文中 顏淵問 老師孔子:「不 論如何用心的學習、亦步亦趨地緊跟著老師,為什麼最後還是只能瞠乎其後地看著老師絕塵而去呢?」孔子的回答是這樣:「你所看到的我,是昨天的我,想學習的 我,也是昨天的我,而現在的我已經不在那個時空了;你昨天在鬧市看見許多的馬匹,但今天你卻在人已散去的空蕩市集上,想找尋那些馬一樣。這就好像,我和你 雖然終身相與,卻不免於失之於一臂之交。」 如 果「失之交臂」只是做當面錯過講,那這二千多年的名言就平淡無味多了,到了魏晉時代的向秀、郭象注解莊子時,「失之交臂」就解釋成:「時間的變遷迅疾。」 這樣「吾終身與汝交一臂而失之」就解釋做:「雖然我們以手臂交互拉著,想要試著永不分離,但在時間的流轉之中,最後仍然不能免失去了彼此。」所以在田子方 中說:「哀莫大於心死,而身死亦次之。」為什麼哀莫大於心死?因為就算手執一臂拉著不放手,想要永遠在一起,但最終還是逃不過時間的變遷,還是不能再相與 了。這樣豈不是讓人洩氣而無助?這樣來解釋失之交臂,是不是讓人產生了一個類似電影特效的片段:只見二個人手臂緊緊握著,不想在時間變遷中分離,在周遭時 物快速流轉變化中,最後仍不得不放手。這樣的失之交臂,想來讓人難過。 每次重讀莊子田子方這一段的時候,心中都會出現手執著心愛的人不想放手,但在時間的流逝中,最終還是不得不放手的無奈心情。有時候會讓自己停格在這種心情,想想人在一生之中,有多少人流失於一臂之交,又再想想,一切都是緣分,也只有、也只能放下。 所以「失之交臂」是哪種說法才對?還是二者相容並用?還是終結於:「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做如是觀。」 2008年2月我寫呼喚這篇文章的時候,文中說的就是如此:走的人,真的是走了嗎?來的人,真的是來了嗎?因為你是走了,所以表示一定會回來;因為你是來了,所以表示你一定會走;但是如果我們走了以後再像乘風飛翔一般地再回來,我們彼此還會再在一起飛舞、相與嗎? 自己一個人常常在暗夜中唱這首高麗民謠,心中流轉著人世間不能免於悲歡離合的感傷;人生的課,真的很難,怎麼學,好像都會再回到茫然無知的初開始。(延伸閱讀:呼喚)
天天附記: 交臂字面上說,就是手臂相交,也許是二個人或好幾個人,也許是自己的二手相交。 l 莊子天地篇:「交臂歷指」是 指二手臂相交被縛,手指也被木棍夾綁。歷:櫪,夾在手指間的木棒,刑具的一種。莊子以「交臂歷指」形容人在世間,雖然看起來比關在籠中的小鳥,養在池中的 游魚,要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多了,其實我們承受的壓力,就像手臂、指頭都被綁著,心中的束縛和小鳥和池魚又有什麼二樣? l 呂氏春秋。順民。越王勾踐對臣子說:「今吳、越之國,相與俱殘,士大夫履肝肺,同日而死,孤與吳王接頸交臂而僨(ㄈㄣˋ亡也),此孤之大願也。」在這裡交臂成了搏鬥的態勢了。 l 戰國策。韓策。『臣聞鄙語曰:「寧為雞口,無為牛後,今大王西面交臂而臣事秦,何以異于牛後乎?」』這裡的交臂指自己雙臂拱手臣服之意。 l 田子方是春秋時魏文侯禮遇的高人雅士,下回另篇介紹,另有故事。
l 有些學者不贊成郭象註的莊子,認為有些偏離莊子的本意甚遠,更有人說,是莊子註釋了郭象,而不是郭象註釋了莊子。 l 郭象註莊子,其實很多是來自向秀的註釋,向秀亡,其子尚幼不能承志續註,郭象得其註釋,續秋水、至樂二篇,另改寫馬蹄,遂成郭注莊子而傳於世;世說新語中對郭象的竊為已有,有人品不佳的批判。 你和天天當面錯過了嗎?還是今日在這裡彼此交臂,然而終有一日,在時光的流逝中,不得不分開呢? 把握上天給我們的一切福緣,也許有一天緣盡,一切灰飛煙盡,而仍失之交臂未能見上一面,但也不必惋惜,因為田方子給的結論是:「雖忘乎故吾,吾有不忘者存。」 也許一切的聚散,就像呼喚所說的,因為是分開,所以必然會有相聚;只是再相聚的時候,我們還記得彼此嗎?還記得起來失之交臂前,緊握的雙臂和不捨的眼神和心情嗎?
人生有時候就像這首音樂:The Lonely whistler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