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9/02 22:57:48瀏覽1869|回應0|推薦0 | |
副組騎「晚上會偷偷開門,還會替其他馬開門」的阿三哥(林增雄提供) 如果你問我誰是台灣的國父,孫逸仙、李登輝、陳水扁?基於政治問題的複雜性與自保原則,應留待一心想原地轉為終身職、第三審法官(法律審)的大法官們解釋。但是若問我誰是台灣馬術發展之父,我必可毫不遲疑地,如反射神經般的立刻回答。乍聽這個稱呼似乎有點好笑,因為你不知道,所以會有此反應很正常。上方圖示者可是鼎鼎大名的「第一代」咆哮型教練,早年被他盯上的學生莫不心慌腿軟,甚至於摔馬、罰扛障礙杆跑步(姑且稱之為練體力吧!)今天台灣的馬術能走到國際體壇的水準,絕對不能不提此君。以前我叫他「林叔叔」(那時我是「小文」,現在則是「老文」了),前幾年改稱「秘書長」,其他人多叫他「副組」(或私底下連名帶姓的叫,因為太熟悉了),因為他擔任魔鬼教練時是后里馬場的副組長。 1971年台灣退出聯合國,在陷入空前絕後的外交困境後,1976年台灣派了兩位具實力的青年選手遠赴西班牙訓練四個 m,41,為進軍奧林匹克運動會的馬術競賽做準備。其中一位姓孫,很早即離開馬界;另外一位姓林,蓽路藍縷地替台灣馬術運動披荊斬棘,為此荒原紮下重要基礎,繁榮壯大──他是林增雄。算看看三十年的青春歲月,經歷的路程有多少坎坷已無法一一敘述,「妳知道我的事啊」──短短7個字的回答令我傻笑,我當然是聽說了很多很多,但是某些淡卻的記憶應該更值得去書寫,像是身處異鄉的寂寞、無緣參賽的委屈、看著小毛頭們茁壯的喜悅、感慨,我希望能寫出這一路的點點滴滴,讓更多人瞭解台灣馬術發展的過程。 940(Baby)是副組一手調教的名駒,他們倆勇奪第一屆中正盃冠軍(林增雄提供) 無法參加1976年第21屆蒙特婁奧運令人扼腕,要彌補這個遺憾只有透過「前瞻未來」釋懷,20多年前在后里馬場集訓的眾小蘿蔔頭們就是馬術界的新希望,如今他(她)們都成為馬術界的棟樑。良好的基礎是這些人日後擠身總教練地位,與他人競爭的最大武器,也是進軍國際的信心來源。有人形容青少年時期對副組的感覺:「怕死了,聽到他吼的聲音會皮皮挫」,今昔對照,令人莞爾。看看我貼出來的老照片,新生代必定難以體會沒落的后里馬場曾經是重量級的馬術中心。鼎盛時期的后里吸引了各方好手進入,在培養相當鞍數後,闖出宛如少林寺18銅人巷的馬訓中心,散落各地繼續對馬術的實踐。副組的style是如此鮮明,以致於讓他教出來的子弟兵們一再複製,直到近幾年才逐漸出現好言好語型的教練。 20多年前台灣的目標是亞運,依當時的國際立場,連在門外徘徊的機會都沒有,可是副組沒有灰心喪志,他扛下教育新人的責任,一步一腳印的開始傳遞他在西班牙習得的所有。藏私是華人世界的陋習,因此令許多技術失傳;我見過的教練不少,形形色色,有的不僅會偷工減料地教,還會教你錯誤的方式,陷你於走火入魔的邪門歪道。優秀的教練會制止不當的騎乘,阻卻那條誘惑你的叉路,引領你回歸正道,並且正視自己的弱點,踏實地去補強。不可否認,經副組指導過的rider,均有目共睹地煥然一新,在馬背上的樣子就是不同以往,完美呈現抓到障礙超越的感覺,且日後在賽場上奪牌的次數也愈來愈頻繁。好的教練不會忌諱晚輩強過他,反而會力促rider再上一層樓,克服更困難的挑戰。副組是個好老師,用心極深,當之無愧。 早期的集體訓練均為步班型態(林增雄提供) 當年的亞運儲備訓練,參與該計畫之學員均受到馬背上及馬背下的良好教學,嚴格的馬上騎乘,加上令人打瞌睡的室內課程(要做筆記,要畫圖),因此養成極為紮實的功夫。騎馬不是光靠一股蠻勁盲目地跳、跳、跳,僅四肢發達的人進步有限,若日後遇到瓶頸,需花費更多時間突破窘境。笨蛋型的莽夫rider已不再吃香,因為這樣子騎會被譏笑,而且馬匹很快就被搞到爛;所以,你還會胡亂信仰『一直跳』的訓練方式嗎?用腦袋騎馬!把所學放在心中醞釀、發酵,才能成為真正的高手。 再者,某些人的迷思需打破,新手應該瞭解『好的rider未必是好的教練』這是體育界的共識。若是跟錯教練,後果舉例如下:楊過初到全真教時,被趙志敬惡整,不指點拳法劍法,僅教以『室內教學』的心法背訟,導致楊過在『期末考』時慘遭同門痛毆,被逼破門離教,改投古墓派。以上可證,室內教學是輔助之用,光是紙上談兵,看一堆馬術理論專書卻不上馬操練,是本末倒置的學習。但是,室內教學當然有其重要性,欲精進技術的人依然會翻看理論書籍以清思緒,所以好教練會帶學生從書本中獲取知識,非讓你只會跳障礙而已。 我先「性惡論」地預設有人會酸葡萄地說當年的教學方式是如何如何的『遜』(我的確是聽過),希望抱此想法的人客觀、公正地評斷,身處2、30年前的貧瘠環境,你有自信比副組做的好?和他一樣分享所學?事後諸葛亮往往欠缺實質的建設性,不厚道,擅於詆毀別人的心血結晶,再趁機自我膨脹。批評他人無法使自己變得更強,只會曝露自身的修養不足。「要怎麼收穫,先怎麼栽」,眼高手低的大頭症態度經常是造成『水土不服』疾病的原因,老老實實的努力,把勝過我們N倍的外國技術轉化為適合本土化有限資源的教學,才能結成累累果實。 2002亞運選拔賽裁判長 前幾年和朋友聊馬術界的事,對方突然冒出一句:「副組老了」,那時副組才剛經過一場手術,身心耗損極大。馬場的生活不輕鬆,滄桑早現。本以為他不會再回馬場辛苦,可是愛馬的人總是放不下對馬的感情;在身體恢復沒多久後,又可在馬場見到他的身影,真的是離不開。因為對馬的喜愛,很多人無法適應外界的社會,所以來來去去;畢竟,有馬相伴總是比較溫暖,讓愛馬的人覺得安全、自在。 綜觀這10多年,幾乎每場障礙賽都是副組擔任主裁判,搖鈴、請選手進場、出場、淘汰。還是會罵人喔,教訓選手不要在場中亂鞭打表現不符期待的馬匹,讓在場拍照的我邊聽邊笑,只是火氣消了許多,不復當年的火爆霹靂。你們今天接觸到的魔鬼型教練,都曾受過他的親炙或「隔代」教導,印象深刻再加上血統精純,因此不知不覺的延續下來同樣的教學方式。每個身為教練的人不都希望如他一般桃李天下?帶出好選手,揚名國際。遙想當年西班牙的艱辛訓練、1976年無法參與奧運會的震撼、那匹出師未捷身先死的名駒、醫馬病、調教馬、帶學生、當裁判......二千多字的文章怎能寫盡這三十多年他為台灣馬術發展的貢獻?尊稱他為台灣馬術之父,名副其實。 2007/01/25 第二十一屆蒙特婁奧運會中華代表團名單
後記:離開馬術界之前我選擇待在后里做為緩衝期,讓自己漸漸適應沒有馬的日子(這時我已不再上馬了)。940的晚年看了令人心酸,沒有人特別照顧這匹為台灣馬術界貢獻良多的馬,沒有人會正眼看待他,940在我眼中一直是當年美麗的樣子,他應該得到更好的晚年生活。不可思議地,那時甚至於聽說馬場方面要賣940.......能賺多少錢?為什麼不讓牠安樂死,免得再受折磨???這就是名馬的下場!!! 類似的例子不分國界,多到不可數,所以我寫下帶138回自家馬場養老的蔣漢儒的故事,期望這顆小石頭能引起漣漪,讓「愛馬的人」正視馬匹的權利(愛馬不要只是口頭說,結果卻只會充分利用每匹馬的剩餘價值)。特別是在他們為飼主、選手付出所有之後,能獲得安養或安樂死的人道對待。 2007年全球華文部落格參賽文章 |
|
( 興趣嗜好|運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