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奇緣-相親記 ( 1 )
2006/01/03 21:32:04瀏覽1164|回應0|推薦20

記得我在二十三、四歲前,就有幾次被逼的相親機會。(fotolia)

記得我在二十三、四歲前,就有幾次被逼的相親機會。(fotolia)

2015-12-14 02:56:41AM    

大紀元 文章發表連結 正體:
http://www.epochtimes.com/b5/15/12/11/n4593624.htm

記得我在二十三、四歲前,就有幾次被逼的相親機會,印象最深的是有一回,媽一大早把我喚醒,說是表嫂要介紹男孩子給我和表姐認識,被吵醒的我,那管那麼多,正準備夢遊去的我忽然聽到「男方們等一下會到,我上班來不及了,待會兒妳就去阿姨家,知道嗎?」

媽真的急急忙忙的趕去上班,留下被嚇醒的我。

那時是夏天,一個天氣晴朗的禮拜天,在早上七點多時,我被這席話困擾。想到阿姨就住在右手邊隔壁第三間,我逃不了了,我又不能讓媽難做人。說真的,當時有些後悔對媽說,我不想結婚這類的話,以至於人家每要介紹,她都很難說”不”。

妹有些同情我,但也在她的臉上看得出,她有些期待那場面。

早上約十點多,聽到浩浩蕩蕩的人氣聲,妹忍不住到外頭稍為看了一下,回頭對我說:「姊,妳知道嗎?表姊穿得好漂亮哦!」

我只是笑笑,一副不關的我事,過了一會兒,表姊來這裡找我過去。我眼睛一亮,我差些笑了出來,相親要相到化妝嗎?哦!全身金光閃閃(真的),ㄛ!穿絲襪、穿高跟鞋,頭髮還…。這、這、這,有需要這麼隆重嗎?

表姊走了,過了好久,阿姨也來了,講了一會兒又不放心的走,再過了好久好久,連表嫂也來了,說了幾句話又走了。

看得出妹,真的相當同情我,但隱約有看熱鬧的心情。

「姊,妳就過去一下好了,要不然,說不定,等下子換姨丈過來。別讓媽為難。」

衝著”別讓媽為難”,我嘆著氣起身,往門口的方向走了兩步,妹叫了起來。

「不會吧!姊,妳穿這樣過去,不好吧!妳看表姊她穿那樣,妳穿這樣。」

我笑著說:「這樣已經不錯啦!我本來要穿休閒服咧!」

在妹的不可思議的注目下,我穿著家居襯衫,家居短褲,及一雙十塊錢的拖鞋晃過去。

將門一打開,大家安靜無比,阿姨小聲責罵我,怎麼穿這樣過去,但在男方面前,阿姨要打圓場,我坐了大概五分鐘吧!我就告辭了。我想阿姨她們一定很氣我吧!

妹看到我,又大叫的說:「姊,妳怎麼這麼快就回來了,那個男的長什麼樣子。」

「ㄚ哉(我怎麼知道)!我把門拉開時,只覺得有好多好多黑鴉鴉的人頭,我在那裡禮貌性的傻笑後,我就說我要走了。」

妹不能置信的臉龐看著我。(至今我還記得)

我又補了一句:「我會去,是為了不讓媽不好做人。」

過了好久好久,我以為我解脫了,沒想到,他們要找我出去玩,我聽了差點昏過去,沒辦法,我只好換件像樣的衣服和鞋子,應酬去。

故事的結局是,那個要跟我配對的男人,因負氣而跟別人結婚(這是我跟我妹兩人討論的結果,因為我都不理他,而且還傷他的心),表姊她們配對成功,我也算是功臣一名。


另一則我也想提一下,故事的開端依然不變,我一早被吵,媽一早又趕去上班,同樣是夏天,一個天氣晴朗的禮拜天,在早上七點多時,我又被這席話困擾。

不一樣的是,這個阿姨和姨丈有一陣子常來,我大概挺有他們的緣,一直跟媽提”介紹”這件事,媽知道我已經很不高興,她又很為難,但她還是在我沒心理準備下,又做了同樣的事。

這次我換了個心態,我換上一件洋裝,穿著得體的鞋,但不上妝,一個人騎著機車去赴約,才下車,那個阿姨小聲的對我說,怎麼沒上妝,而後,急得打圓場。

心頭想著,這樣的打扮算不錯了,要是讓妳看我上回穿得那副德性,那妳豈不是……。

看到好幾個蘿蔔頭(都十幾歲)一排坐開,為了防我認錯人,大家後來擠成一堆 ~ 看戲,看到目標,我的心倒也覺得輕鬆。

上回是一大票,這次只有一個,他單槍匹馬不知從那裡來赴約。由於這次是抱著好玩的心態,在幾個蘿蔔頭的觀戲下,有數分鐘,我以為我和他們是一夥的,後來是因為他們的眼神,喚醒現實中的我。

故事的結局是,那天,在阿姨的遊說下,我跟他出去聊天,那晚,要找我出去,因我不想玩了,所以拼命找藉口不去。由於常找藉口,他們夫妻倆每到家裡,每次都想找我談,後來知道我大慨沒那個意思,就不來家中坐,這件事就這麼落幕了。

那時的我不想談感情,一旦讓我知道對方喜歡我,我就會跟他講白,甚至就不跟對方聯繫。我很保護自己,而且有個觀念,既然不想結婚,就別跟人家糾纏不清,免得到時弄得雙方苦兮兮的,幹嘛!

婚前,我傷害好多男人的心,我以為今生就這樣了,沒想到,在一次騙局裡,我認識了我的老公,我終於相信”現世報”,因為他的出現,搗亂了我的計劃。


伶玲   02.26.93

( 心情隨筆男女話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il&aid=141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