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關於米蘭昆德拉的《不朽》浮想
2019/01/27 21:08:19瀏覽1593|回應0|推薦10

米蘭昆德拉的《不朽》是一本很奇妙的「類哲學」小說,至少在我有限的閱讀經驗裡。沒有緊湊的故事情節綿延鋪展,而是藉由幾個主要人物(或真實或虛構)來表達作者對於「不朽」的哲學思辨。目前展讀至二分之一,緩如龜速,因為裡面有很多精彩的文句必須讓人回味思考再三。

 

不朽有兩種,米蘭昆德拉說:

對不朽來說,人是不平等的。必須區別小的不朽和大的不朽。小的不朽是指一個人在認識他的人的心中留下回憶;大的不朽是指一個人在不認識的人的心中留下回憶。

 

他舉了不朽的戰略家拿破崙為例。拿破崙不喜歡小說,卻偏愛戲劇,因為戲劇可以使他想起戰鬥,他是個無與倫比的導演。他知道在攝影機和新聞記者面前該說怎樣鏗鏘有力的「短句」,作何種招牌手勢,才能成為明日的不朽。以下這段話放在現今的政治人物身上,絲毫不違和:

 

政治藝術今天已經不再在於治理政治,而在於想出一些短句,根據這些短句,不論是被選上的或是未被選上的政治家將被大家看到和了解,並試圖通過全體公民投票。

 

很妙吧!有沒有覺得似曾相識?施政能力不重要,選舉口號才是王道,誰能想出一句「俗擱有力」的標語短句,誰能不斷搶攻新聞版面,在攝影機前搏命演出、製造話題,民眾才會記得你,把票投給你。但這是「小」的不朽,他們把價值定位在別人的目光之下,唯恐天下不知。

 

雖然不朽伴隨死亡才顯意義,但米蘭昆德拉想談的是「世俗」的不朽,小說中也舉了幾位女性來對照。有一種人必須透過他人的「注視」才能獲取自我認同,就以現今的社群網路FB、IG、Twitter…來說,自我的形象包裝、不斷往身上加的標籤和頭銜往往是刻意塑造出來的,意即「鏡像人格」,長久下來變成「他者的自己」或「自己的他者」,成了一種自我的虛構想像,而非主體的真實,到最後都搞不清楚自己是誰了。

 

走筆至此,剛好前幾天讀到小說家謝曉昀的一則貼文,她有一個好友海倫正在西雅圖唸書,常在臉書上分享她這些年周遊列國的圖文,結果後來被熟悉內情的朋友爆料,根本沒有到西雅圖唸書這回事,前幾天還在東區巷弄看到她。海倫這些年到國外旅遊四處打卡、吃喝玩樂血拚的照片,幾乎都是盜用網路圖,自己再用電腦合成與修圖軟體弄的。她的臉書都是假的。

 

朋友們指責海倫說謊欺騙,但謝曉昀認為,她所有的謊言是說給自己看、自己聽的,那是她想要營造的臉書形象,而且海倫並沒有傷害誰,我們不是她的家人,更沒有資格要求她必須誠實,所以這跟「對我這個朋友說謊」是兩碼子事。

 

於是忍不住問自己,是否有意無意也在強化自己在臉書的鏡像人格?每個人都會犯錯,都有懦弱的時候和善意的謊言,自己對朋友的要求是否太嚴苛?在這個「討拍按讚滑世代」,活著不該只是為了討好誰,以符合別人眼中的期待吧。

 

以上拉拉雜雜談的是「小」的不朽、鏡像化的自我,至於「大」的不朽,由於阿桑還沒讀完整本,以後有機會再跟大家分享。隨筆寫下不吐不快,就先這樣。

 

*圖片摘自網路

( 心情隨筆愛戀物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idi0896&aid=124383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