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建築的地域風格
2018/10/20 12:48:08瀏覽1645|回應0|推薦21

*圖:王澍作品/寧波歷史博物館


建築師姚仁喜:「我一直覺得建築師一定要有一種親近地域的狀態,建築不像 iPhone,它有它的在地性、地域性。」

 

這篇訪談中姚老師還提到,建築師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設計帶有明顯的造型標籤,你一看就知道是他的作品,因為不論是住宅、辦公室還是博物館,長得幾乎都一樣,用的語彙也一樣。另一種是因地制宜,對基地環境、氣候,甚至是使用的材料做出回應。

上述談的即所謂建築的「地域風格」。我很喜歡的兩位普立茲克獎建築大師-中國的王澍、瑞士的彼得.尊托(Peter Zumthor),他們的作品在全球標準化製造的今天,仍堅持建築的地域風格。例如王澍特別愛「砌磚」,照片中這座寧波歷史博物館的牆面,便是由民間工匠以經年累月的美學自覺自由發揮,工匠們將新、舊磚自然混搭疊砌,自然的色澤及質地,會隨著時間、風雨變化,越老越迷人,不但保有建築的地域風格,也保留了老宅的時間魂。

瑞士的Peter Zumthor所有的作品都不大,但差異性很高,因為他的每一棟建築物都是針對基地和整體計畫做很周全的考量,反應出人對於建築物基本元素:地形、材料、空間、時間和光線的細微感受。

兩位建築大師的作品不屬於那種放諸四海皆準的國際建築樣式,而是符合自身意義的風土狀態,彰顯在地特色。所以,你能說他們「小品」嗎?放在全球化一面倒的趨勢中,它們非但一點都不小,反而誠懇的很強大。

*文中引述網址:https://read01.com/gzzAEO.html

  

後記:【今早最有感】

記者:有句話說,機會是給有準備的人留的。

建築師姚仁喜:

這個說法我不贊成。我記得賈伯斯在史丹福大學畢業典禮上說過一句話,他說,當一個人回頭看他過去所做的事情的時候,會發現那些不同時間節點所發生的事,到最後都是能連貫起來,道理都講得通。可是在年輕的時候你往前看,你看不出一個所以然,所以,他說:follow your heart,跟隨你的心,想做什麼,去做就好了。就好比你在沙灘上走,往前看是一片空白,回頭看,那些腳印卻一定是連貫的。

原文網址:https://read01.com/gzzAEO.html

 

阿桑從不做生涯規劃,只有短、中期的目標。因為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把眼前的事順順地做好,就可以打70分了(果然標準很低)



( 心情隨筆愛戀物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idi0896&aid=11822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