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奧本海默》的小勞勃道尼和《愛在大都會》的金智媛(雷)
2023/08/25 15:17:26瀏覽1112|回應0|推薦8
克里斯多福諾蘭的《奧本海默》(Oppenheimer)全球票房已突破5.6億美元,雖然有核子試爆的大場面,但這種嚴肅的史劇可以賣出這樣的票房,不能不說諾蘭實在是魅力無法檔。(再次警告有劇情雷,現在關上文章還來得及)

在《奧本海默》裡貫穿全場,一開始以為是奧本海默友人,後來才發現他是陷害奧本海默的始作俑者,由小勞勃道尼(Robert Downey Jr.)扮演的史特勞斯(Lewis Strauss),陷害奧本海默的理由居然是自卑感,讓我不禁想起2020年上映的韓劇《愛在大都會》裡金智媛扮演的女主角李恩梧。

都因為自卑感,把主角害得七暈八素

李恩梧這個角色一樣是因為自卑感,把池昌旭扮演的男主角朴宰元害的七暈八素。簡單說李恩梧被男友甩了之後,跑到韓國一個旅遊勝地隱姓埋名地打工過日子,後來和朴宰元偶然相遇之後相愛閃婚,不料和朴宰元甜蜜地要回首爾的時候,忽然發現他和朴宰元有共同認識的人,可能會讓自己被甩、逃到旅遊勝地,甚至連身分都是假冒的事情,在朴宰元以及自己朋友面前全部曝光,李恩梧選擇再度消失,逃避去面對這些事情。

心愛的李恩梧忽然消失,簡直是摧毀了朴宰元這個人,朴宰元原來是企業的有為青年,不但被老闆看重,也非常受到客戶、同事和屬下的信任,有著大好的前程。但失去李恩梧之後,無心工作、整天尋找李恩梧的他在公司開始頻頻出錯,個性變得偏執和同事甚至客戶屢屢出現爭執,甚至還染上酗酒的惡習。

而朴宰元被摧毀的這個過程,因為有共同認識的人,李恩梧是完全知道的,但卻完全沒有想要出面,甚至連想個辦法減輕朴宰元痛苦的努力都沒做過。

行為一樣,編導詮釋角度卻完全不同

這兩個「自卑害人」的故事,但因編導的詮釋角度,卻讓觀眾有完全不一樣的反應。《奧本海默》比較單純,諾蘭一步步揭開貌似一直幫忙奧本海默的史特勞斯,原來是主導迫害事件策劃者的真相,並告訴觀眾史特勞斯陷害奧本海默跟什麼國家安全、共產黨威脅一點關係都沒有,原因只是在物理學界地位崇高的奧本海默讓他感到自卑。

最後諾蘭拍出史特勞斯因此沒辦法通過內閣部長國會審核的結局,而投下反對票的是美國人普遍崇敬、給予正面評價的甘迺迪(JFK),應該可以很明白編導對於史特勞斯這個角色的評價了吧!事實上瀏覽一下在網路上關於《奧本海默》的討論,也少有人認同史特勞斯可以因為自己的自卑感,而去陷害另一個人這種事情。

但《愛在大都會》卻用完全不同的方式,去處理李恩梧做的事情,而觀眾的反應也當然和《奧本海默》完全不同,大部分《愛在大都會》的劇粉,可是會因為李恩梧的行為被質疑而大發雷霆的哦。

《愛在大都會》一直強調李恩梧多害怕去處理自己的自卑感,並用她「失蹤」後怎麼努力要建立自己的事業,來「洗白」希望讓觀眾感受到李恩梧不是壞人。不過因為編導要表現出朴宰元真的很愛李恩梧(他們其實是露水姻緣,不多灑點狗血很難說服觀眾那是真愛),在塑造朴宰元失去李恩梧後這段狗血灑過頭,反而讓李恩梧也愛朴宰元這點非常沒有說服力(真的有愛,最好是知道對方那麼慘還忍得住不出面啦)。

社會經濟結構改變,也改變了戲劇角色

其實《愛在大都會》是一種近年才有的劇型,過去的戲劇,即使是《天才老爹》(The Cosby Show)那種單純描述家庭的喜劇,對於劇中主角的塑造多少要有點英雄氣質,然後讓這位英雄解決種種問題,或是用即使英雄如此仍難以解決問題、藉此說明命運的無情(古典時期的希臘悲劇就常用這樣的手法)。

會出現這種狀況無可厚非,以前人類社會的經濟力難以支撐「讓一般民眾都能看劇」的生活模式,不分東西方有那個閒暇和經濟能力看劇的非富即貴,這些人起碼對自我的認知都是「我非同凡品」,由於劇作家必須讓觀眾(通常在那時候也是他們直接的金主)能夠對劇中主角產生代入感,設計的角色理所當然也不會是一般的凡夫俗子。

《奧本海默》就是這種傳統的劇型,主角奧本海默是劇中當代最先進的物理學家之一,難得的是他還有超群的組織能力,終於創立了一支團隊幫助美國打贏了和納粹德國的核武研發競賽,甚至改變了人類的歷史走向。然而如此英雄的人,一樣沒辦法抵抗小人借用國家公權力,對他進行攻擊和迫害。

而《愛在大都會》這種新型劇的主角就是一般人,和一般人一樣會軟弱,和一般人一樣會受傷,甚至會因為自己的軟弱無心甚至有心傷害別人──而這個人往往是愛他的朋友、家人甚至情人。原因很單純,人類社會的經濟力已經可以支撐「人人有戲看」的生活模式,編導製作戲劇開始考慮到「凡人」,甚至「魯蛇」,因為他們也開始看得起劇,而往往難以代入傳統劇型的英雄主角。

「療癒劇」要讓魯蛇觀眾獲得心靈上的安慰

《愛在大都會》這種劇,被稱為「療癒劇」,它溫柔地告訴觀眾「沒關係,每個人都會闖禍」「沒關係,他可以同理你的感受」「沒關係,人總有想要放縱、不想負責任的時候」「沒關係,他知道你是無心的,不會和你計較」「沒關係,他會原諒你、而且一樣愛你」。看《愛在大都會》這種劇的時候,如果你代入的是朴宰元的角色,很可能完全沒辦法融入劇情,不管是理性或是情感上,恐怕都很少有人能接受一個人這樣「執著」另一個這樣傷害自己的人。

然而如果你代入的是李恩梧這個角色,其實會很希望像她一樣被原諒、被深愛,有一堆好朋友保護自己,有一個無論自己怎麼做都對自己一樣真心的情人等著自己。

這就是為什麼喜歡《愛在大都會》這類劇的劇粉,對於劇的「愛」都非常高,沒辦法接受別人對這種「諒解」的質疑(例如「女主角把男主角害成這樣,重點是有機會拉他一把卻沒任何動作,說還愛男主角真是太過牽強」之類的評論),簡單說他們在這樣的劇裡面看到了自己的救贖,你否定劇中劇情等於是否定他們被原諒、甚至被拯救的可能性。

其實「療癒劇」在近年的小說、戲劇使用非常頻繁,這種劇的特色是「小眾」,前面也提到過,如果你沒辦法「代入」主角這個角色的話,通常會對主角有強烈的厭惡感。像是金智媛演的另外一部韓劇《我的出走日記》(又譯我的解放日記),裡面有一段劇情是女主角的同事開開心心計畫要去旅行,還邀女主角參加,女主角卻故意把旅遊相關計畫和訂的票扔在公司影印機上,搞砸了人加的旅行。一位網紅就在臉書上寫這種人如果真的是你辦公室同事,根本就是一種災難,劇裡面想要透過女主角「生活充滿挫折」正當化她討人厭的行為,根本是在「莊孝維」(其實原文用語要粗暴很多)。理所當然,這位網紅也表明這齣戲他沒辦法再追下去了。

當網路讓「分眾化」和「跨國化」達到極致

為什麼療癒劇的主角「必須」做很討人厭的事情?因為這種劇的目的,就是當你也幹了一樣討人厭的事情,劇中的主角被原諒連帶讓代入情感的你也得到安慰。甚至主角幹這些討人厭的事情,本身就會讓人覺得療癒,因為我們不是聖人,有時候就是會想幹些小奸小惡的事情。

事實上社會上有許多人都和《我的出走日記》女主角一樣,過著忌妒、憎恨別人生活的日子,他們可能一邊滑別人臉書、IG上的出遊照,一邊冷嘲熱諷,但因為種種社會規範,又必須在底下留言「好棒喔」之類的稱讚(因為害怕不做會被排擠),事實上他們一點都不喜歡這些「秀幸福」的po文和照片,更不想應酬他們。而《我的出走日記》女主角的「惡作劇」,就會給他們解憤的療癒感。

在過去戲劇是「闔家觀賞」的年代,以這樣的角色做為主角的劇本,根本不可能被拍攝,但網路讓「分眾化」和「跨國化」達到極致,一個國家這樣的人或許不夠支撐一部戲劇的製作,但全球加起來、即使比率很低,還是可以有很可觀的絕對人數,就會形成一個市場、產生足夠的利基,而讓這類型戲劇得以被製作。當然,製作費用相對低的小說,很早就出現過這類型的腳色。

當然,透過國際化讓小眾形成市場,促成這類劇種的產生,然而這些劇的觀眾面對的實際社會還是只有自己的國家、自己的城市,甚至自己的社區,而在這個「現實」當中這樣的人就是小貓兩三隻,療癒劇會不會造成一種麻醉劑,讓它的觀眾和實際社會更加疏離,甚至誤以為這個社會真的能包容、原諒那些不被認可的行為,恐怕會是「分眾時代」非常值得觀察的社會現象。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errickx&aid=179796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