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6/18 18:04:02瀏覽323|回應2|推薦0 | |
教育部前兩個星期好不容易安撫了些對於十二年國教免試入學的抗議,其「免學費」的政策最近又受到許多質疑,跟著又是一連串的不盡人意的調整與妥協。到底十二年國教應該是人民的權利還是福利、如何計算家庭收入、高中高職是否分開處理等等,幾乎這每個問題層面都有教育團體與政治人物的許多不同看法,莫衷一是。
其實如果要歸本溯源,「國民教育」基本上就應該是人民的權利與義務,是政府為了國家長遠發展而施行的人才培育計劃。如果國教不具義務性質,而只提供諸如「免學費」的政策就只能算是政府的一項福利,協助有孩子在學的家庭能在教育上有進一步的投資。但事實上,全世界很少有國家像美國一樣實行完整的「十二年義務教育」,卻的確有許多經濟發達或稅收豐富的國家提供幾乎免學費的後中教育(16-18歲)。以此而言,單純的免學費政策本身就不是台灣目前中等教育最急切的事情,因為高中職的學費基本上還是台灣大多數家庭所願意並且負擔得起的,而弱勢學生的教育經費總可以從社會福利方面提供進一步的協助。
就筆者了解,其實以上這些簡單的道理也都是教育官員所深知的,但是他們一直希望把免學費與十二年國教相連的原因是,想要藉機進行教育改革。畢竟與數十年前推動九年義務教育所不同的背景是,近二十年來少子化與高等教育的盲目擴張,促使國高中職教育更往以升學為目標而扭曲,校外補習風氣遠甚於以往,不但優秀的弱勢學生難以憑努力進入國立大學,連已進入所謂明星大學的優秀學生也因為長年考試而失去真正的求學動力。所以「十二年國教」說穿了只是一個包裝過的假議題,其真正的有意義的方向是藉著免學費的教育補貼讓私校公共化,並藉此在中學教育進行若干改革,協助學生有更好的發展可能。
如果這樣的觀察正確,就讓我們放下對免學費與否的無謂爭論,讓問題聚焦在真正的「教育」內涵上。政府如果真有經費提供免學費的福利,那大家也都應該珍惜使用(羊毛出在羊身上)。但是如果因此而排擠其他可能更重要的教育投資,就應該斷然停止這樣的灑錢政策,將經費用在真正的刀口上,例如課程改進的計畫、公立學校師資的提升與強化、國中小班制的經費、技職的再造與就業能力提升、多元課程的師資預備、非明星學校的教學果效提升、後段學生的補救教學、公立學校的設備更新、偏鄉學校的基本運作經費、後段大學退場或轉型的執行、頂尖大學維持國際競爭力的研究費用等等。在我看來,後面這些每個都比免學費重要。
至於私立學校與補習教育因升學主義而不當的擴張,其實不需要藉由學費補貼而「間接」管控。我個人認為應該直接修法並強力執行對於正常教學的要求,不容家長以所謂「教育選擇權」等莫須有權利將國家社會的下一代送給以升學為主導的私人教育機構來綁架。這不只是他個人的損失,也是國家社會人才的損失。與此同時,公立學校的教育品質也應該積極提升,淘汰不適任教師,讓學生可以得到合適並豐富的教育資源,以一個比較健康的心態來面對他們的中學生活,受到更有價值的教育與薰陶,預備自己成為國家未來的棟樑。 本文發表於6月18日台灣醒報:http://www.anntw.com/awakening/news_center/show.php?itemid=42063
延伸閱讀:教育的緊箍咒 延伸閱讀:台灣青年所面臨的挑戰 延伸閱讀:提升中後段學生能力才是教改 延伸閱讀:經濟困難時教育改革更需要大開大闔 延伸閱讀:在考試的公平之外… 延伸閱讀:人才競爭 教育鬆綁 延伸閱讀:十二年國教的內在改革 延伸閱讀:十二年國教的成功關鍵 延伸閱讀:高中教育應回到學習本質
|
|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