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外飛來一隻狡兔亂中秋,我卻意外踏入華山文創賞湘繡。
湘繡的起源可上溯楚繡、漢繡,當時的繡品多為龍鳳、巫神等圖騰。十九世紀才開始有湘繡這個字眼。
湘繡剛開始形成時,僅為家庭婦女作業,尚未發展獨特技術,無法分層著色。透過李儀徽(1854~1928)首創的摻針繡,使色線呈現陰陽、濃淡的變色,湘繡作品開始色彩鮮艷,生動逼真。
李儀徽常流連於叔祖父(清末士紳)家中的藏書室,望著一幅褪色的名畫細細琢磨,更試著以剌繡捕捉筆墨神髓。1898年,胡蓮仙學了摻針法,在長沙開了一間繡莊庄,從此湘繡開始邁向商業經營之路。
值得注意的,華山文創展出的湘繡作品中,大都採設計者與剌綉者合力完工。前者提供創新大膽的藝術思維,後者提供純熟高超的剌繡技法。透過手腦並用,湘繡巧妙避開傳統師徒制千篇一律的樣貌。
參觀完湘繡展,有個很深的感觸。
影印機的確能精確複製動物毛髮、植物枝葉、雲氣煙霧、金屬質感…但巧奪天工、掌握神韻的湘繡卻更勝出。在會場每每看見湖南籍年輕解說員滔滔不絕介紹湘繡作品,他們神情不再受制「粗製濫造中國貨」的陰霾,更聲稱「平庸的機器永遠無法追上心靈境界已提昇的人」! 這種「中國製」形象的大逆轉,會帶給台灣怎樣的啟示?
![](https://g.udn.com.tw/upfiles/B_DA/davincijourney/PSN_PHOTO/866/f_9822866_1.jpg)
《六駿圖》 80×100cm 單面綉掛屏 劉順湘(設計) 劉愛雲 吳晶慧 鄒旭麗 彭飄 劉瓊(剌綉)
胡馬依北風,六駿圖展現絕妙的空間虛實感與慕鄉之情,就連栓馬的韁繩也表現較強的立體感。2012年獲選中國文化部「中國當代纖維藝術展」作品,在南美各國巡迴展演。
![](https://g.udn.com.tw/upfiles/B_DA/davincijourney/PSN_PHOTO/881/f_9822881_1.jpg)
《葦雁》 198×98cm 雙面綉落地座屏 王堅義(設計) 佘利純 馬惠斌 王建蘭(剌綉)
大雁羽翼質感細膩,毛色鮮亮。六隻大雁展翅齊飛,體態優美,意境深遠。採用的主要技法為摻針、游針、毛針、亂針等。
![](https://g.udn.com.tw/upfiles/B_DA/davincijourney/PSN_PHOTO/891/f_9822891_1.jpg)
《花想容》 50×50cm 雙面綉掛屏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本作品取材攝影圖片,為了呈現物象模糊與別有風韻的效果,剌綉採用交叉針法,講究虛實對比與過度,作品遠觀富有視覺衝擊力,顯牡丹富麗優雅,更豐富剌綉語言。
![](https://g.udn.com.tw/upfiles/B_DA/davincijourney/PSN_PHOTO/900/f_9822900_1.jpg)
![](https://g.udn.com.tw/upfiles/B_DA/davincijourney/PSN_PHOTO/904/f_9822904_1.jpg)
《得天獨厚》 79×53cm 單面綉掛屏 黃笛(設計) 陶利芝 馬坤元(剌綉)
唐的邊鸞、宋朝的崔白,明代的林良、呂紀,清代的任伯,朱耷作…中國歷代拿孔雀為題材的畫家不少,湘綉藝術家也躍躍欲試。透過摻針、毛針、混針、齊針、釘針、游針、幔針等技法,鳥中之皇微微閃耀紫光,翠玉般的羽毛綺麗華美,絢麗奪目。
![](https://g.udn.com.tw/upfiles/B_DA/davincijourney/PSN_PHOTO/922/f_9822922_1.jpg)
《四羊方尊》 84×106cm 單面綉掛屏 宋定國(設計) 鄔建美(剌綉)
1938年出土的商朝四羊方尊,是中國博物館的十大鎮館之寶。為了呈現青銅器的古樸質感,本作品運用了蝦青、黑麻灰、湖綠、暗綠、石藍、麻布綠、油黃綠等色相,以及近百種色階變化的繡線。
![](https://g.udn.com.tw/upfiles/B_DA/davincijourney/PSN_PHOTO/935/f_9822935_1.jpg)
《現代觀音》 60×80cm 單面綉掛屏 李艷(設計) 鄔春艷(剌綉)
運用湘綉摻針、游針、虛實交叉等手法,以多重色系營造神祕氛圍,根據人物面部肌理、衣襟質地、光線走勢施綉。
![](https://g.udn.com.tw/upfiles/B_DA/davincijourney/PSN_PHOTO/957/f_9822957_1.jpg)
《春歸》 79×59cm 單面綉掛屏 昌妮(設計) 董金惠 李薇(剌綉)
設計者畢業於巴黎Carepole高等藝術設計及管理學院,為湘綉籃本注入新穎時尚的元素。透過大象與小鳥,呈現龐大與嬌小、雅緻與艷麗、粗糙與光鮮的視覺衝擊,讓作品更富藝術深度,讓人再三品鑒思味。
![](https://g.udn.com.tw/upfiles/B_DA/davincijourney/PSN_PHOTO/974/f_9822974_1.jpg)
![](https://g.udn.com.tw/upfiles/B_DA/davincijourney/PSN_PHOTO/980/f_9822980_1.jpg)
《相逢》 29×100cm 單面綉掛屏 昌妮(設計) 李露 羅利香(剌綉)
渾身皺褶、沾滿灰塵的皮靴,早已被主人捨棄;但麻雀懂得惜福知福,一口口銜著乾草佈置溫暖的窩。失之?得之?《相逢》再現老子宛若大海般的深邃智慧。
![](https://g.udn.com.tw/upfiles/B_DA/davincijourney/PSN_PHOTO/984/f_9822984_1.jpg)
![](https://g.udn.com.tw/upfiles/B_DA/davincijourney/PSN_PHOTO/985/f_9822985_1.jpg)
《壯志雄鷹》 55×44cm 單面綉掛屏 蘇旅
猶如攝影作品般,精準呈現雄鷹的神情堅毅、眼神犀利、蓬鬆潔白的羽毛,襯托出威風凜凜的形象。
《貓熊與老虎》 直徑44cm 雙面全異綉臺屏 邵春林(設計) 周金秀(剌綉)
正面綉上安然自得的貓熊(中國國寶),背面綉上一隻猛虎(湖南象徵),正反兩面採不同針法、構圖與顏色,精微的藏針隱線是其工藝訣竅。寓變化於和諧之中,宛若魔術般的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