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獨特的韓正現象 (2011/08/05)
雖然2010上海世博會已過,多數美侖美奐的建築物也遭拆除,但「世博開幕式出糗」的這段插曲值得我們再三回味與借鏡。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不妨重返歷史現場,了解輔佐三代君王的晏子所留傳的故事,透析亙古不變的人性法則。
齊景公下令造宮殿,死傷無數,晏子先委婉奉勸國君勿勞民傷財,再急忙跑到工地,以皮鞭抽打百姓,民眾莫不咬牙切齒,高呼助紂為虐。然而,晏子才剛走,齊景公派的人馬上到場,宣佈停止修築宮殿。經過晏子的情境塑造,原本人民怨恨的那位君王,頓時變成受人民歡呼的君王。
原來,聲名歸之君,災禍加諸身,政治需要高明的表演藝術。在高度人治色彩濃度的國度裏,伴君如伴虎;但為人臣者不全然是傀儡,依然有外圓內方,學會深黯虎性者。
相較於西方人士「榮耀歸於上帝」,想要穩坐位子的中國官員,則需「榮耀歸於中南海」。尤其是做為改革開放指標的上海,動輒享有從上億人口調播的一流精英,使得韓正團隊大膽放眼2020年,以「超越華爾街金融中心」、「超越阿姆斯特丹轉運中心」的雄心壯志打造新上海。儘管世博會的內涵遠比體能競技的奧運會更豐富,工程背景出身的韓正仍深黯晏嬰的啟示,於世博會開幕式安排「震撼性的失望」—既巧妙阻止上海搶盡北京的光采,也無形化解中南海高層對上海「是否懷有貳心滑離掌控」的疑慮。若韓正自己不先神來一筆的跌倒,終究也會被人絆倒。
當我們著眼歐美日的「理想政治學」,仍無法忽略「不理想人性學」。觀察中國不能沉醉於光鮮亮麗的硬體建設,也不能套用西方價值的軟體思維,陷入全盤否定的泥沼。近觀上海市長,反思人治國度中君臣間的微妙互動;那麼,身處透明政治體制極其稀少的地球村裏,看待國際局勢必能有番全新的領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