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3/06/24 00:54:40瀏覽401|回應0|推薦2 | |
歸納與創造:傳統歸納論
從 傳統的哲學觀點來看,科學思考的方法大致不脫「演繹」與「歸納」兩大類。演繹法以亞里士多德的三段論法為代表,仰賴形式邏輯的規則,從「給定」的大前題與 小前題推導出結論;由於前題是「給定的」,而且由於推論歷程是「從一般到特殊」,具「聚斂」的特性,故不被認為是一種創造思考的歷程。相反地,歸納法的推 論歷程是「從特殊到一般」,其結論的範圍得以超越前題,具有「擴散」的特性,故常被認為是一種「科學發現」的思考歷程,或「科學創造」的思考歷程。然而, 真的是如此嗎?這裡面需要一個更仔細的考察。
米爾對他的「五法」深具信心,認為一般人學會了這套方法,就可以用它們來「發現」因果關係,就像有了顯微鏡就可以用它們來「發現」細菌一樣。 說明:不同的英文大寫字母代表各種「因」,小寫字母代表各種「果」,「→」符號代表「導致」。 一致法 ABC→xyz ADE→xtu 因此,A →x 差異法 ABC→xyz BC→ yz 因此,A →x 且 聯合法 ABC→xyz │ ABC→xyz ADE→xtu │ BC→ yz 因此, A → x 殘餘法 ABC→xyz 已知 B → y 已知 C → z 因此 A →x 或 共變法 ABC→xyz | ABC→xyz A增加→x增加 | A減少→x增加 A減少→x減少 | ___A增加→x減少 因此, A→x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但正如以上分析所指出的,歸納法在本質上是一個「假設-驗證」的歷程,缺乏知識基礎與創造力者,無法提出假設,因此,「科學發現」並非如米爾所想像的那麼簡單﹑那麼程序化﹑那麼機械化,連邏輯實證論(logical positivism)的代表人物卡納普(R. Carnap)都不得不下出結論說,「不可能製造出一種歸納機器……如果裝入一份觀察報告,將能夠輸出一種合適的假說……。」
(秀梅總是能抓到老師的重點, 找新聞 ->劃關鍵字 -> (一篇"文" -> 關鍵句) 製"表" -> 劃"圖"; 經過這樣的理解, 便能掌握到重點 ! 及其因果關係 ! 內化成功啊 !嗯...聽話的同學最能得到...唉 !好吧 !套成語/雖然老套...嗯 !得天下英才而教之, 一樂也 ! 不過...如果得天下才而英之...如何 !? ...啊 !~~不想聽...不要臉 !) 1.相關 : 正相關, 負相關 2.果上的歸納,在如理的探討,可不管對人們的利(正+)弊(負-),但,在交成果報告(大篇)時, 以利(正+)面表列為宜為先 ! 不過,也要附上"阻礙因素"弊(負-)面表列 ! 中晚餐,在小計時, 常常大家都會忘 x 天數 ! (住宿費也常忘x 夜數 ! ,尤其八天的兩晚台北 !) 不過,這裡的確是正確滴,因為是日月潭"一"日遊.. .實際上,不推薦...拉車會有點遠...不過, 也未必,因為現在道路越來越多越快,埔里中台,晨發朝至, 早課還來得及啊 !
|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