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旅行業經營管理 期末作業(1) : (一)從新聞中找1.iv-dv.2.ksf.(二)觀光年曆之運用設計
2013/06/24 00:54:40瀏覽401|回應0|推薦2

科學發現與知識成長:我們能從科學哲學當中學到什麼?http://www.google.com.tw/url?sa=t&rct=j&q=&esrc=s&frm=1&source=web&cd=3&cad=rja&ved=0CD8QFjAC&url=http%3A%2F%2Fnccuir.lib.nccu.edu.tw%2Fbitstream%2F140.119%2F37978%2F1%2F%25E7%25A7%2591%25E5%25AD%25B8%25E7%2599%25BC%25E7%258F%25BE%25E8%2588%2587%25E7%259F%25A5%25E8%25AD%2598%25E6%2588%2590%25E9%2595%25B7.doc&ei=NiLHUd67EcifkgXYl4CQBg&usg=AFQjCNH4qO9WmhXrWaq-JPIqLt4FcoUgww&sig2=f6LgyGMzGpL6r8nrWbpucg

 

 

 

歸納與創造:傳統歸納論

 

 從 傳統的哲學觀點來看,科學思考的方法大致不脫「演繹」與「歸納」兩大類。演繹法以亞里士多德的三段論法為代表,仰賴形式邏輯的規則,從「給定」的大前題與 小前題推導出結論;由於前題是「給定的」,而且由於推論歷程是「從一般到特殊」,具「聚斂」的特性,故不被認為是一種創造思考的歷程。相反地,歸納法的推 論歷程是「從特殊到一般」,其結論的範圍得以超越前題,具有「擴散」的特性,故常被認為是一種「科學發現」的思考歷程,或「科學創造」的思考歷程。然而, 真的是如此嗎?這裡面需要一個更仔細的考察。 ...(嚇 ! 宇宙的兩種力 :擴散 /聚斂 ,推吸; 科學思考也是同款; 是的!  「演繹」如同擴散(大爆炸),「歸納」如同聚斂(黑洞)...錯! 相反, 「演繹」與「歸納」之力的方向, 像擴散 /聚斂, 但是其內容性質相反, 「演繹」像射後不理, 給定的, 所以具聚斂性, 而「歸納」需人工處理的分門別類/加工,所以具擴散性;  此二嚇也 ! 再來, 林北/林阿伯/林老師自吾束脩以來,及追隨宇宙革命, 猛推1.iv-dv.2.ksf!  原來, 1.iv-dv/「演繹」也/聚斂性, 2.ksf/「歸納」也/擴散性; 凡人無知(於此),此三嚇也 ! 至此, 略知,高三畢旅與國文導師, 從台中回北一路不停地聊, 聊各種統一, 哈, 良有以也 ! 果然果然...善哉善哉...,,又說「科學發現」並非如米爾所想像的那麼簡單﹑那麼程序化﹑那麼機械化, 缺乏知識基礎與創造力者,無法提出假設(給定),雖是如此, 身為業師就負有啟發探索的責任, 讓靜者可動 ! 動者恆動 ! 以報答本源也 !本源是頭也是尾 ! )

 

 

      米爾對他的「五法」深具信心,認為一般人學會了這套方法,就可以用它們來「發現」因果關係,就像有了顯微鏡就可以用它們來「發現」細菌一樣。

說明:不同的英文大寫字母代表各種「因」,小寫字母代表各種「果」,「→」符號代表「導致」。

 

一致法            ABCxyz

                  ADExtu

            因此,x

 

差異法            ABCxyz

                   BC  yz

            因此,x

 

                            

聯合法            ABCxyz    ABCxyz

                  ADExtu     BC yz

            因此,        A x

 

殘餘法                  ABCxyz

                已知     B  y

                已知     C      

               因此      A  x

 

                                     

共變法                 ABCxyz       |     ABCxyz

                     A增加→x增加     |     A減少→x增加

                     A減少→x減少     |  ___A增加→x減少

       因此,                     Ax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但正如以上分析所指出的,歸納法在本質上是一個「假設-驗證」的歷程,缺乏知識基礎與創造力者,無法提出假設,因此,「科學發現」並非如米爾所想像的那麼簡單﹑那麼程序化﹑那麼機械化,連邏輯實證論(logical positivism)的代表人物卡納普(R. Carnap)都不得不下出結論說,「不可能製造出一種歸納機器……如果裝入一份觀察報告,將能夠輸出一種合適的假說……

 

(秀梅總是能抓到老師的重點, 找新聞 ->劃關鍵字 -> (一篇"文" -> 關鍵句) 製"表" -> 劃"圖"; 經過這樣的理解, 便能掌握到重點 ! 及其因果關係 ! 內化成功啊 !嗯...聽話的同學最能得到...唉 !好吧 !套成語/雖然老套...嗯 !得天下英才而教之, 一樂也 ! 不過...如果得天下才而英之...如何 !? ...啊 !~~不想聽...不要臉 !) 

1.相關 : 正相關, 負相關

2.果上的歸納,在如理的探討,可不管對人們的利(正+)弊(負-),但,在交成果報告(大篇)時, 以利(正+)面表列為宜為先 ! 不過,也要附上"阻礙因素"弊(負-)面表列 !

中晚餐,在小計時, 常常大家都會忘 x 天數 !

(住宿費也常忘x 夜數 ! ,尤其八天的兩晚台北 !)

不過,這裡的確是正確滴,因為是日月潭"一"日遊..

.實際上,不推薦...拉車會有點遠...不過,

也未必,因為現在道路越來越多越快,埔里中台,晨發朝至, 早課還來得及啊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arrenlin123&aid=7807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