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11/13 03:37:58瀏覽2366|回應0|推薦4 | |
蝙蝠俠<黑暗騎士>三部曲與<全面啟動>的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可以說是近年來最能夠在劇情掌控與商業目標上,同時獲得影迷與片廠滿意的導演之一,甚至因為多部精采的作品累積,也使他每每開拍或上映新作,即成為死忠粉絲關注焦點。稱諾蘭為二十一世紀前期,許多影迷心目中的「神導」,應該並不為過。 這次<星際效應>(Interstellar)故事發生在不遠的未來。人類生存的環境已經惡化到逼得科學家必須要找尋一個足以讓後代子孫繼續繁衍下去的新空間。原先即為優秀航太人的馬修麥康納,因為一次再度「遇見」NASA的意外,也開始了這段被迫與家人分離,但為了人類與自身後代的未來,而不得不如此的太空旅行。但宇宙太浩大,這一去,怎知道與一切過往的熟悉,何年何月才能再相遇。 就好像最近上太空試飛的「維珍銀河」太空船一樣,就算失敗了,仍然持續努力著為下一次的測試,不願輕言放棄。我們每個人,生活的每一天,都在為著「能生存得更好而奮鬥」。我們可能不滿大環境,擔心居住的品質變糟糕,冀望著改變,雖然不知道改變會不會比較好,但總要試了才知道,而不是「以不變應萬變」讓情勢惡化下去。於是,當大地崩解,萬物都必須尋求新的求生之地時,就有了這樣的太空探索之旅。 但這趟星際的旅行,也注定醞釀著無限思念的感情。畢竟,當我們在人世間的日子裡,就算常常吵吵鬧鬧、爭執不停,但是否想過,一旦我們失去生命中最熟悉彼此的親人,而且可能是「永遠」的那天,能有多大的心理準備?而離開的那群人,在另外一個世界,又該如何面對各種未知的情境。是否能夠承受百年孤寂?或是終能化險為夷? 因此,「親情」之間的難捨難離,加上於影片的設定上,外太空一小時,卻是地球的七年,使得即便利用科技的影像傳輸,看得到彼此的親人,卻可能一切都已「面目全非」,也成了這部片當中,最為觀眾鼻酸與動容的橋段。 不可否認地,這部電影由於在對話中涵蓋著某些科學與物理名詞,例如相對論、蟲洞、五次元空間等等,對於一些觀眾來說,可能會需要一定的時間來消化。但長久以來,諾蘭之所以為不少影迷高度崇拜,即在於他將電影呈現出一定的深度、厚度,劇情有著人性與哲學性的思辨,卻又能顧及到一般市場所需要的商業與賣座元素,達到口碑與票房雙贏。 而<星際效應>除仍然兼顧著劇情的豐厚性與掠奪票房的因子外,全片更是有長達75分鐘採用IMAX 70釐米攝影機拍攝。不愛3D與大量數位特效,特愛IMAX效果的諾蘭導演,這次運用的成果,讓觀眾可以充分在偌大的IMAX戲院螢幕上,體會處於外太空般身歷其境之感。同時,諾導對於膠卷影片質感的迷戀,也讓台灣片商在電影院普遍放映數位版本的今日,再度於特定戲院放映膠卷版。 不過,據瞭解,由於好陣子台灣大多戲院已經沒有放映膠卷版本,市場上如今製作膠卷字幕的廠商也少,為了要配合與美國同步上映,片商其實也努力地去尋找可以配合字幕需求的廠商。但目前本地可配合的有限,還需委由國外製作。因此近日有網友在網路上反映35釐米膠卷版字幕品質好像不如數位版本的問題,似乎是與國外字幕製作廠商有關,除非整卷更新重製。不然,如果大家像諾導一樣,有著對於膠卷版本的迷戀,倒是可以去欣賞IMAX 70釐米版,探索這場以愛為名的太空探索之旅。 同場加映:預告片主題音樂
|
|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