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9/17 17:01:53瀏覽984|回應3|推薦1 | |
馬總統「囿於法律」思維 恐不符人民期待 由於「八八水災」勘災與救災的一團混亂,不但將政府防災救難的老問題完全暴露,甚至因已釀成政治風暴,讓馬政府折損了一整個內閣! 但是,從馬總統對政府與民間所提的重整政府防災體系建議,仍停留在「《災害防救法》已大體完備」與「從現行運作機制做補強」等的「科長思維」,不但毫不見大破大立的作法與主張,更對許多來自地方、民間與學界的救災經驗與建議,馬總統也因對自身定見的過度堅持,讓自己所提出的回應與說明,幾已淪為誦經唸咒式的「標準答案」與「官樣文章」,恐怕除了自己以外,就算連幕僚都說服不了! 馬總統殊不知「徒法不足以自行」?《災害防救法》就算再完備,也要因能徹底執行,才能發揮效用?「八八水災」引發讓災民怨聲載道,何嘗又不是現行運作機制已然失靈,甚至失控?至少連馬總統也要在嘉義勘災時,親自電令台北市消防局長熊光華出動救災,就代表現行機制根本已經嚴重「失序」了! 筆者萬望馬總統,不能在囿於法律,甚至死守法律,必須跳出「科長思維」與「補破網心態」,認真思考政府與民間從實務經驗所提出的建議。 畢竟,如果現行機制已如「海砂屋」般將傾,或似糾成一團的破魚網,那麼:該拆舊屋起新厝或花錢買新網,就請那麼做! 政府防災組織體系芻議 新閣近日對重整政府防災組織體系,提出許多規劃與主張,如: 副閣揆朱立倫:國軍將成立4應變隊 (聯合晚報) 江想推「災防辦公室」(中國時報) 而曾任職於「九二一重建委員會」的黃榮村教授,也一再呼籲: 選舉不能阻礙國土保安 (聯合晚報) 而筆者也曾撰文,主張將各級政府的「防災委員會」合併消防署或消防局,走向實體化(歡迎參見拙作:幾項防災救難的具體建議:法規與政府組織),即可不必再設置「防災救難署」。 基本上,筆者依然維持拙作前文的部分看法,不過,再綜合朱副院長與江部長的主張,提出對政府防災組織體系的建議: 一.整合中央相關單位與業務,成立「行政院防災救難委員會(以下簡稱「防救會」)」: 無論是「擴大消防署業務,成為防災救難署」,還是「統合各部會,成立行政院災害防救辦公室」,筆者還是主張:將《災害防救法》所規定的「行政院防災委員會」實體化,改制為「防救會」,功能才最完整,牽動修法與組織整合最小也最快,而且,也最能達到事權統一的功效,這正與朱副院長、江部長與黃榮村教授「整合疊床架屋的行政院災防會報與災防會功能」看法完全相同。 而且,與其只設立一個僅有協調統整功能的災害防救辦公室,還不如依黃榮村教授「成立直屬行政院的防災救難總署」的主張,由「防救會」整併內政部消防署,如此,「防救會」方能「有將又有兵」,可以迅速出動人員與機具進行救災。 「防救會」除了防範與搶救天然災害外,也應將《災害防救法》所規範的火災、爆炸、公用氣體與油料管線、輸電線路災害、礦災、空難、海難、陸上交通事故、森林火災、毒性化學物質災害等災害,一併納入管制。 此外,由於空難、海難事故,牽涉兩岸與國際合作與協調,因此建議:「防救會」應將目前以任務編組方式設置,並代表我國與全球各國之搜救中心作為協調窗口的「行政院國家搜救指揮中心(TAIPEI RCC)」納入,一併管制國際間所劃定屬於我國的搜救責任海域與空域(即台北飛航情報區-東經121°-124°,北緯21°-29°。海峽中線以西與大陸管轄區域重疊部分,除我國管轄區外,原則以通知方式協調大陸有關單位處理)所發生之災難。 由於以上業務,涵蓋經濟部、農委會、交通部、環保署、海巡署、陸委會、國防部與外交部等機構,而且,為因應重大災害或涉外機船等事務,防救會亦需協調各相關部會(例如:有國外救援團體前來救災,或是營救海外僑民與漁民),並支援各級政府的救災工作,《災害防救法》雖明定由行政院副院長擔任政院防救會首長,但行政院副院長幾已成為「財經小內閣」負責人,也為免政出多門,影響防災救難,建議修正《災害防救法》,讓實體化的行政院防救會,由專人擔任主委。而且,建議模仿行政院經建會主委兼任政務委員之模式,由防救會主委兼任政務委員,更能統籌全國各類防災事務。 為加強「防救會」的功能,建議將以下單位,改隸「防救會」,以提升與完備防災救難: -內政部空中勤務總隊 -交通部中央氣象局 此外,藉由修訂《行政院組織法》機會,建議將以下新整合的機關,納入「防救會」: -「地質局」: 整合農委會水土保持局、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與中央氣象局所轄的地震測報與研究部門,作為提供地震、山地滑坡(俗稱「走山」,大規模山崩)、土石流,甚至潛在火山運動等地質災變評估測報的單位 -「災害防救研究所」: 整合依《災害防救法》規定所設置的「災害防救專家諮詢委員會」與「災害防救科技中心」,以及內政部營建署建築研究所下所轄的「防火實驗室」等防災研究機關,以充實行政院防救會的幕僚與規劃功能 (以上連結若失效,請參閱筆者於本篇「回應」之電子剪報)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