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同室操戈 大廈傾覆(7)
2011/08/01 01:03:30瀏覽525|回應0|推薦1
1927年11月17日,李宗仁將原駐武漢三鎮之投降唐軍改編為第十八軍,擢升第十九軍第二師師長陶鈞任第十八軍軍長。讓李宗仁意想不到的是,正是此項人事任命直接導致了日後新桂系的慘敗。

1、平湘受阻
11月底,李宗仁派其參謀長張華輔赴長沙,與唐軍將領李品仙、何鍵、劉興商談和平收編。然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此時謀求東山再起的蔣介石亦派員入湘,向李品仙等提供巨額軍費支持,希望李、何、劉等招兵買馬,與李宗仁相對抗,將新桂系主力拖在兩湖。故此,李品仙等態度曖昧,李宗仁的收編談判困難重重,而李品仙等得到钜資援助後,亦著手整軍備戰。

2、鎮壓共軍叛亂
1927年8月1日,中共在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等指揮下於南昌發動武裝叛亂,自行成立國民政府,並推選譚平山為國民政府主席,汪精衛立即指示時駐九江,準備東征南京的張發奎部南下平叛(在南昌叛亂的第9、11、20等軍多為原張發奎部),叛軍不敵遂棄南昌向廣東南竄,國民政府遂檄調黃紹竑第十五軍入粵助剿,連戰皆捷。10月上旬,黃紹竑在粵東潮汕地區與李濟深部合力徹底擊潰共軍,除朱德、陳毅率殘部數百人遁往湘南,其餘譚平山、葉挺、周恩來、賀龍等皆作鳥獸散。

3、張黃事變
而入粵後的張發奎則趁廣州兵力空虛,率部進駐廣州。10月19日,南京國民政府發佈「西征討唐令」後,汪精衛遂離開武漢,輾轉於10月29日抵廣州與張發奎合流,準備在廣州另行成立政府,與南京國民政府相對抗。而蔣介石亦派宋子文為代表,赴廣州表示支持汪與李宗仁所主導的南京國民政府進行對抗。在得到蔣的暗中支援後,汪精衛、張發奎等與南京政府進行對抗的膽氣陡增。
11月11日,武漢唐生智兵敗下野。16日,張發奎、黃琪翔在汪兆銘指示下,在廣州發動政變,企圖刺殺黃紹竑,黃因得到廣東省財政廳長馮祝萬的冒死密報,而僥倖逃脫。

黃紹竑逃歸廣西後,立即調動十五軍主力,準備東下;而張發奎、黃琪翔等亦命第四軍溯江西上,準備與新桂系軍隊決一死戰。

而此時,蔣介石則出面協調李宗仁與汪精衛的糾紛,而蔣對張發奎企圖刺殺黃紹竑的事件,採取了曖昧的態度,令當時正在武漢與湘軍議和的李宗仁深感震驚。

4、蔣宋大婚
1927年12月1日,蔣介石與宋美齡女士在滬結婚,一時間冠蓋雲集,名流薈萃。李宗仁卻是國民政府黨政軍所有要人中唯一一位既沒有致送賀禮,也未參加其婚禮之人。

5、蔣汪合作
1927年12月3日,國民黨二屆四中全會預備會在上海召開,會上,李宗仁堅持政府必須通過「討伐張黃令」,汪精衛則指責李宗仁倚仗武力,操控政府,汪同時提案《請蔣中正複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案》,蔣乃向李宗仁、白崇禧等施加壓力,逼其向汪精衛讓步。

僅在短短四個月前,汪精衛尚稱蔣為叛徒、反革命,必欲誅之而後快,此際卻腆顏無恥,卑躬屈膝,此等樣人居然也成為國民黨之核心人物。

6、廣州暴動
12月11日,共產黨人葉劍英(時任第四軍參謀長兼教導團團長)、梁秉樞(時任第四軍警衛團團長)在得到蘇俄二百多萬元美金資助後,遂趁第四軍主力離開廣州西上與黃紹竑火拼,廣州城防空虛之際發動叛亂。次日,在蘇俄駐廣州總領事伯克瓦利斯基、中共廣東省委書記張太雷的操控下宣佈成立「蘇維埃政府」,葉挺亦潛返廣州,擔任叛軍總司令,宣佈其軍隊為「紅軍」。

張發奎、黃琪翔則逃入李福林第五軍防區進行抵抗,並電召第四軍返回平叛,12月14日,紅軍的抵抗被第四軍、第五軍所鎮壓,偽政府主席張太雷、秘書長惲代英等被擊斃,葉挺、葉劍英等化裝潛逃國外。當日,南京國民政府宣佈與蘇俄斷交,勒令其關閉在華所有使領館,並將其駐廣州領事館五名直接從事與國軍作戰的外交官槍決。

廣州暴動系民國建國以來少有之浩劫,無辜民眾死于戰火即達兩萬餘人,市區無數精華建築皆被摧毀,大火數日不絕。

廣州事變發生後,全國輿論大嘩,國民黨執監委譴責張、黃「通共容共,罪在不赦」,而白崇禧趁勢將矛頭直指汪精衛,直稱「汪是黨賊、國賊,人人得而誅之」,李宗仁則對媒體表示“廣州暴動實為汪派與中共合演的一出雙簧”。在各方強大的倒汪浪潮下,12月15日,汪精衛、黃琪翔宣佈引退下野,流亡赴法。

7、第四軍投蔣
12月20日,南京國民政府下令討伐張發奎第四軍,張發奎、陳公博等於當日宣佈下野,流亡香港避難。第五軍軍長李福林宣佈向黃紹竑投降,後該軍被黃繳械解散。但第四軍五萬餘眾並未投降,而是在薛岳、繆培南、朱暉日率領下與黃紹竑第十五軍及李濟深部展開血戰。

雙方激戰至次年1月15日,第四軍勇將26師師長許志銳在粵北五華縣馬鞍山戰死,教導二師師長黃鎮球重傷,第四軍傷亡過半,1月24日,余部由薛岳、繆培南率領逃往江西投奔蔣介石,後被編入何應欽第一集團軍序列。
( 創作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annyqao&aid=5488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