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國共內戰回顧三十四:李宗仁拒掌東北的骨牌效應
2018/04/05 17:18:06瀏覽1806|回應1|推薦0

對於國共內戰的轉捩點,中共黨史認為是孟良崮戰役;也有人說是劉鄧挺進大別山。

我想,所謂轉捩點,是指交戰雙方其中一方無力繼續進攻,被迫由戰略攻勢轉為戰略防禦,稱之為轉捩點。

無論是孟良崮戰役,還是劉鄧南下,都未能扭轉國軍對共軍繼續發動戰略攻勢;國共內戰中,國軍最後一次向共軍發起戰略攻勢,是範漢傑第一兵團對膠東半島的進攻;此後,直至大陸淪陷,亦再未向共軍發起主動的戰略進攻。

很顯然,能稱得上國共內戰轉捩點的只有範漢傑兵團在膠東半島的最終勝負。

李宗仁未能在19478月出任東北行轅主任,在政治、軍事兩方面對國民政府的傷害都是極其巨大的。

在政治層面,表面上是因為蔣介石不能接受李宗仁棄守中長路,退保錦州、葫蘆島的戰略,以及權力的分配;實際上這最多只占50%,另一半是因為李宗仁在美國人的鼓舞下,已下定決心在次年參選中華民國副總統,待機入主中央,刷新政治。

正如大家知道的那樣,因為李宗仁執意參選副總統,且最終勝出,導致蔣系、桂系自兩廣事變以來,維持了十二年的合作關係宣告破裂,這也導致桂系在徐蚌會戰拒絕增援徐州剿總,導致徐州剿總在華野、中野共軍的聯合夾擊下覆沒。

相較於政治的隱晦,在軍事層面的影響更是顯而易見的:

在東北,19482月,蔣介石命令衛立煌放棄東北,全軍撤往錦州。這距離李宗仁要求撤退僅僅相隔半年;然而,衛立煌是共產黨間諜,他拒絕撤退,直到東北國軍全軍覆沒;

在華東,共軍能夠南下發動淮海戰役,是因為山東王耀武集團的覆沒;

王耀武集團為何會覆沒?是因為蔣介石不允許王耀武放棄膠濟線,全軍撤往兗州的要求;這導致王耀武集團兵力分散,被山東共軍各個擊破;

王耀武為何會要求棄守膠濟線?因為在194712月底,範漢傑第一兵團解散了;山東國軍沒有了消滅許世友的資本。彼我消長,攻守易勢,因此王耀武要求撤退;

範漢傑兵團為何會解散?他們打了敗仗嗎?

答案是,第一兵團在解散時已經幾乎攻佔了整個膠東半島,將山東共軍壓迫到魯南的狹窄區域;

陳誠在19478月底出任東北行轅主任後,立即將其嫡系王鐵漢49軍由三旅六團擴編為三師九團,由蘇中調往錦州;至12月,該軍遭到重創,而林彪冬季攻勢甚是猛烈;

在蘇北,充當駐軍主力的49軍調離後,蘇北共軍管文蔚十一縱(蘇中)、陳慶先十二縱(蘇北)趁國軍蘇北兵力空虛,頻頻發動反攻;至12月,雙方在鹽城發生激戰、大戰。

最終,蔣介石決定將闕漢騫54軍調往東北,以彌補49軍的兵力損失;將黃國梁64軍調往蘇北,以彌補49軍離開蘇北後國軍兵力之不足;

5464軍調離後,第一兵團只剩第896兩個軍(此前第225軍已分別調往豫西和大別山),於是,蔣介石乾脆解散了第一兵團。

而解散第一兵團的最後多米諾骨牌效應,就是許世友山東共軍死灰復燃,繼而席捲山東,全殲王耀武集團,最後南下發動淮海戰役,全殲徐州剿總。

而這一切,追本溯源,便是李宗仁未能在19478月,如蔣介石所願出任東北行轅主任;而出任此職的陳誠,則按照蔣介石的意願,擴軍經武,拼死一搏,一面從關內增調部隊,一面在東北擴軍,結果從華東戰場連續抽調第4954兩軍登陸東北的結果,便是直接造成膠東第一兵團的解散,山東的攻守易勢。

蔣介石派陳誠三赴北平,是值得商榷的。

蔣介石在19478月確實很忙,既要部署追擊劉鄧共軍,又要圍剿魯西南華東共軍,又要面對魏德邁調查團,又要關注範漢傑在膠東的進展;但這一切,恐怕都沒有他親赴北平,或邀請李宗仁來京面談來得重要。

蔣、李二人的溝通,大都通過第三者轉達;兩大巨頭,難以直接溝通。這是國民黨的不幸,也是中國歷史的不幸。蔣、李二人總有一人心胸狹窄,器量不足,才會釀成如此尷尬而悲痛的局面。

19484月,蔣介石計畫取消東北剿總,改組為冀熱遼邊區司令部,由范漢杰負責將東北國軍全部撤往遼西地區。

現在回頭看,李宗仁在478月其實不需要兼任東北行轅主任,而是乾脆解散東北行轅,直接改組為隸屬北平行轅的冀熱遼邊區司令部,或秦葫錦警備總司令部;又或者設立北平行轅錦州指揮所,山海關以內由行轅負責,山海關至錦州由錦指負責。也不需要勞動陳誠和匪諜衛立煌的大駕了。

如果拋開政治鬥爭的因素,單純以軍事,唯一的考量點,就是國民政府在東北的戰略方針倒底是繼續進攻與敵決戰,還是退守求保的取捨了。

1:九一八事變,張學良下令不抵抗,時任團長的王鐵漢是唯一違命抵抗的東北軍軍官;

219347月,蔣介石欽點王鐵漢赴陸軍大學深造;1935年初,陳誠任陸軍整理處處長,此後直到西安事變前,他和東北軍許多將領相處融洽;這當中便包括了抗戰後出任遼北省主席的劉翰東;劉在張學良發動叛亂前,緊急向陳誠通報了此事;

王鐵漢在南京陸大期間,協助陳誠整理東北軍,深得陳誠信任;抗戰爆發後,王鐵漢受任為陳誠任總司令的第十五集團軍司令部高級參謀,在陳誠支持下,王鐵漢先後擔任105師師長、第49軍軍長,並將49軍由東北軍改造為半中央軍。

( 時事評論兩岸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annyqao&aid=111419430

 回應文章

貓靈子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8/08/19 23:53

  德公當然不會去東北指揮戰事,那是一個坑。國府軍隊中最能打的十支部隊(前五支是所謂的五大主力)中,有三支精兵(第七軍,三十二軍,四十八軍)是桂系的根本,在國府諸系中,桂系的實力也僅次於黃埔系。但中國軍隊都講系統(共軍是唯一的例外,他們只服從軍委會),脫離了自己嫡系的支撐,即使德公用兵如神,指揮得法,也很難打勝仗。台兒莊與徐州會戰,德公之成,都是以嫡系先做表率,再團結諸系軍人共同合作而打贏的。

  缺了可供指揮且起帶頭作用的嫡系,即使事一流名將也會如同脫水之魚,難以施力。況且桂軍雖彪悍能戰,但八桂子弟原本就不耐風雪,叫他們出關作戰,恐怕凍死都有可能,德公是萬人敵檔次的名將,也是深謀遠慮的政客(當然在政治研判的功力上遠不如毛蔣),他不可能連這種簡單的坑都會跳下去,否則他如何能長期與講周旋?能留名青史的,沒一個是簡單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