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7/26 01:32:02瀏覽1237|回應0|推薦4 | |
日前郝柏村上將發表大作《解讀蔣公日記1945-1949》,對國民政府為何在抗戰勝利後,短短數年便在大陸令人難以置信的潰敗,做出了他的解讀,郝上將主要提出了以下觀點:
1、蘇俄背信棄義,支援中共大量軍械; 2、美國杜魯門政府與蔣介石不和,停止對華軍事、經濟援助; 3、日本侵華,令國軍基層軍官犧牲泰半,戰力銳減; 4、共產黨消極抗日,養精蓄銳,抗戰結束後,國共力量對比逆轉; 5、政府的腐敗,瘋狂的通貨膨脹,導致民怨沸騰; 6、黃埔一期畢業生,大都身居高位,而才幹不足,至多是師、旅長的水準,卻忝任戰區司令長官; 7、中共間諜對政府各要害部門大肆滲透,每次重大戰役不是共軍早已對國軍張網以待,就是前線某將領原系共諜; 8、蔣介石往往越過戰區司令長官,直接向兵團司令,甚至向軍、師長下達指令,其命令一則多與前線實情不相符合,二則令國防部長、參謀總長、戰區司令官成為擺設,致令軍令蕩馳,國軍則連遭重創; 9、1945-1946年兩年間,政府先後下達六次「停戰令」,令國軍士氣低迷,舉止失措; 10、國民黨內派系林立,內耗嚴重; 11、陳果夫、陳立夫所領導的党工系統貪生怕死,未能下到民間,與民眾廣泛交流,只敢跟隨在軍隊後面,亦步亦趨;與中共幹部往往置身軍隊之前,與民眾密切接觸反差太大。 郝上將尤其對蔣先生越級指揮、黃埔一期生志大才疏這兩項著墨最多,筆者以為郝上將所述諸項皆屬事實,但對於給予國民政府最致命一擊的原因,看法卻有不同。筆者以為是郝上將輕輕帶過的一項:派系,正是派系林立兄弟鬩于牆而致國民政府於死地。 而在這紛亂複雜的派系鬥爭中,影響力最大令國民政府受創最深的,無疑是總統蔣介石與副總統李宗仁間20年的爭鬥,最終導致了國民政府在大陸的崩潰。事實上即使是在1948年底的徐蚌會戰中,若李宗仁的桂系服從蔣介石的命令,派張淦第3兵團北上增援,連共產黨自己也承認徐蚌會戰的戰況將逆轉,國民政府斷不致將長江以北盡數喪失。 而在李宗仁繼任代總統後,已退居溪口的蔣介石亦不甘心就此退出歷史舞臺,而對李處處掣肘,消耗了國民政府最後一點元氣,最終數百萬人漂洋過海,大陸政權易手。 而正、副總統間是如何走到這一步的呢?筆者試將蔣李之間的恩怨脈絡、是非曲直作一解讀。若有不當之處,尚請批評指正。 附:國民革命軍自1926年北伐以來的主要派系有: 1、以蔣介石為代表的中央軍; 2、以李宗仁、白崇禧為代表的桂系; 3、以馮玉祥為代表的西北軍; 4、以閻錫山為代表的晉軍; 5、以張學良為代表的東北軍; 6、以傅作義為代表的晉綏軍; 7、以龍雲、盧漢為代表的滇軍; 8、 以薛岳、余漢謀為代表的新粵軍; 9、 以鄧錫侯、潘文華、楊森等為代表的川軍; 10、以西北四馬為代表的馬家軍。 其他如程潛、唐生智的湘軍,李濟深、張發奎的粵軍,朱培德的贛軍等,都在1945年前的歷次戰爭中被消滅了。而即使在中央軍內部何應欽、陳誠、顧祝同、胡宗南、俞濟時等亦相互排擠傾軋,黃埔軍校校訓所稱「精誠團結」僅徒有其名罷了。 以上派系除馬家軍外,個個都與蔣介石曾經刀兵相見;其中桂、晉、粵、馬四系軍隊在1949年選擇了與中華民國共存亡,其官兵大多戰死在大陸;而東北軍、西北軍、晉綏軍、川軍、滇軍、湘軍大都投降了共產黨,且對國民政府反戈一擊。 |
|
( 創作|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