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國共內戰回顧二十九:魏德邁報告(上)
2018/04/04 22:39:24瀏覽3772|回應0|推薦4

1946729日,美國政府宣佈對國民政府實施為期十八個月的武器禁運;至19477月底,屆滿一年。鑒於武器禁運並未使中國的內戰平息,反而愈發激烈,而國民政府逐漸呈現頹勢。為評估是否應繼續武器禁運,及美國是否應調整對華政策,79日,美政府決定由第二軍軍長魏德邁中將率領一個九人調查團前往中國。

722日,魏德邁調查團抵達南京;然而,在馬歇爾的心目中,魏德邁只是一枚棋子,是用來搪塞國內反共派議員的煙霧彈,用馬歇爾的話說“權宜之計罷了”。

722日,奉命考察東北軍政的陳誠電告蔣介石,請求將陳明仁由少將軍長晉任中將整編軍長,熊新民、彭鍔由上校師長晉任少將整編師長,宋邦緯由上校代師長晉升少將師長;

(注1:國軍軍銜分正式軍銜、職務軍銜兩種,如廖耀湘在遼沈戰役之前的職務軍銜為中將兵團司令官,但其正式軍銜為步兵上校,19489月才晉任陸軍少將;陳誠的報告,除宋邦緯外均指的是正式軍銜,而宋邦緯使用的是晉升而不是晉任,是職務軍銜晉升為少將師長,而正式軍銜仍是步兵上校。

2: 正式軍銜與職務軍銜的區別:如廖耀湘他可以享受中將的薪俸待遇,平時也可以著中將軍服;但由於他在國防部的人事檔案是步兵上校,因此在閱兵典禮和參加全國性軍事會議時,只能著其正式軍銜軍服出席。)

723日,蔣介石的侍從武官兼總參謀長辦公室副主任蔡文治告知調查團:國民政府若不能獲得大量美援,將很快崩潰,共產黨將控制全中國;

同日,前北大校長蔣夢麟告知調查團:中國最大的腐敗集團是國軍將領,尤其是東北的國軍指揮官,他們都指望在逃離東北前大撈一筆;但無論如何,中國必將在二十世紀末崛起為世界強國;中國的崛起,對這個世界是好是壞,現下無人能夠預測;

同日,美國駐華使館一等秘書魯登致魏德邁備忘錄:蔣介石一味以武力消滅共產黨,並不重視政治、經濟、社會改革,愈不改革,愈發刺激共產黨勢力的高漲;

724日,魏德邁與國防部長白崇禧會晤;

726-29日,在南京、上海會晤中國各民主黨派領導人;

727日,中國駐聯合國常駐代表蔣廷黻使用否決權,反對蘇聯提出的外蒙古加入聯合國之提案;並向聯合國安理會控訴蘇聯對中國新疆的入侵;

729日,外交部次長葉公超告知調查團:國軍90%的高級軍官都在貪污,蔣介石若無法建立一個誠實、高效的政府,必將被共產黨擊潰;

730日,陳誠請求向陳明仁頒發青天白日勳章;

82日,魏德邁至北平,拜會北平行轅主任李宗仁;在北平,魏德邁還與北大校長胡適、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燕京大學校長陸志韋及一些經濟界人士進行深入交流;

85-7日,考察東北;期間,魏德邁明確告知剛剛抵達瀋陽的陳誠:熊式輝與杜聿明必須立即撤職,他們的腐敗與無能,使國民政府在東北喪盡民心、軍心;駐東北的國民黨軍隊犯有劫掠罪行;

815日,陳誠考察四平,遼北省主席劉翰東狀告陳明仁大肆貪污;

822日,蔣介石邀請魏德邁至國民政府主席官邸發表演說;魏德邁此時有兩層考慮:

1、對蔣介石及國民黨要給予振聾發聵的鞭策;

2、回國後必須敦請美國政府給予國民政府長期的軍事、經濟援助,並將滿洲由聯合國託管,以封鎖蘇聯對中共的援助。

其中第二條,魏德邁限於自身職責所在,不能告知國民政府;

魏德邁當晚的演說,對國民黨的猛烈批判,引起包括蔣介石在內的國民黨大員們的強烈不滿,認為魏氏之說詞較之中共更加嚴厲;但也讓戴季陶感泣落淚;

戴季陶表示:魏德邁所言全系實情,我獻身國民黨26年,從未感到如此羞愧。

824日,魏德邁離開中國,臨行前在南京發表魏德邁聲明《中國復興有待于富於感召力的領袖》,主要內容有:

1、中國之復興有待于睿智之領導與道德及精神之再生;

2、中國政府必須立即實施大刀闊斧、範圍廣大的政治、經濟改革;單純依靠軍事,是無法在中國消滅共產主義的。

魏德邁聲明無疑激勵了中共及其他非國民黨人士更加反對國民黨政府,也讓中國經濟更加動盪;

1947919日,魏德邁在華盛頓向國務卿馬歇爾呈交了《魏德邁報告》,要求:

1、立即給予國民政府大量的、長期的軍事、經濟援助,否則共產黨將很快統治中國;

2、美國應大規模向中國東北派軍,以終止目前在東北發生的戰爭;當然,前提是中國政府向聯合國申請滿洲由聯合國託管;

3、美國給予國民政府公開的軍事支持,很可能導致蘇聯介入乃至軍事干預,這可能觸發第三次世界大戰。

魏德邁在正式呈交報告前,將主要內容與艾森豪、蔣介石有交換意見;

魏德邁認為向滿洲派遣軍隊是該報告最為重要的內容,但恰恰是這一點引起馬歇爾的強烈反對,他要求魏德邁刪除該項,被魏氏拒絕,馬歇爾遂決定扣押該報告,不予發表,並列為國家最高機密;

( 時事評論兩岸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annyqao&aid=111413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