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2/26 18:07:58瀏覽402|回應0|推薦2 | |
「若聽到鼓聲」,許多人會聯想到廟會陣頭。新莊老商號「响仁和」師傅王錫坤所製的鼓遍及全台,更走向世界,這個製了一輩子鼓,興頭一來還可能即興來上一段擊鼓娛賓的老師父,將製鼓的「態度」,貫徹在溫潤的鼓聲裡,他對鼓聲的解釋為像是Baby在母親肚子裡聽媽媽的心跳聲,溫暖、又充滿生命力。 响仁和鼓店位於新莊區中正路上,捷運新莊站自2號出口出來,直走約80公尺即可到達。店內可看見堆滿了大大小小的鼓,招牌雖陳舊,卻另有番古意;隔壁為2002年成立的鼓文化館,嶄新亮麗,蒐羅各地好鼓,也有傳家好物,新舊併列在一起,強烈的違和感很吸睛。 响仁和現任老闆王錫坤39年次,他父親是製鼓名師王阿塗。王阿塗身為私塾教師之子,卻對戲曲和工藝情有獨鍾,曾經到樂團演奏嗩吶,後來跟大陸來台的製鼓前輩學習,漸成為台灣製鼓界的重要推手;他不希望子女走上辛苦的製鼓之路,沒有傳承給後代。1973年王阿塗驟然過世,幾年後30歲的王錫坤決定將父親建立的品牌延續下去,於是從頭學起。 小時後王錫坤陪著父親做嗩吶,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冬天陪父親熬夜通宵工作,清晨父子倆牽手一起去吃早餐的畫面。在過去完全沒有機會傳承技術的情況下,王錫坤認為「現在學的就是爸爸的那種精神吧!」 剛開始王錫坤連基本功磨刀、燙皮都不會,做出來的鼓坑坑疤疤,一個月只能產出兩三個;到完全上手已經是兩年後。靠著廟會活動、陣頭間互相「尬鼓」,洪亮震撼的响仁和鼓成為活廣告,訂單隨之增加。表演藝術團體如朱宗慶打擊樂團、優人神鼓、漢唐樂府,以及佛寺廟宇如中台禪寺、佛光山、法鼓山等也都紛紛指名訂製。 學到技術後,最重要的是要有「正確態度」。王錫坤表示,技術誰都學得會,不管哪行都一樣,有天分的人學兩三年,鈍一點學七八年,總有上手的一天。但態度就得自我要求,例如製鼓這樣高度專業的領域,「客戶察覺不來、但我們發現問題,怎麼辦?」在王錫坤把關下,响仁和的鼓會一直拆拆卸卸,直到繃出最完美的鼓皮時才交貨,這就是他所堅持的「態度」。 技術學到一個境界之後,就得想辦法提升到更高層次,王錫坤說,「他就愛為自己找麻煩!」客戶要給舞者背鼓,圓滾滾的傳統形狀不好背,王錫坤特別設計讓鼓「缺一角」,使鼓可以緊貼舞者背部。另外也有藝術家跑來為雕塑品找展示台,原本只想買現成的鼓,王錫坤卻主動提案配合雕塑「刺客」形象,將鼓身、鼓皮處理都帶有粗獷野味,還搭配行刺會「見血」概念,花好幾個月找到碰撞瘀血的牛皮,鼓皮上的血痕搭配陽剛雕塑品,所呈現的藝術品價值更是不凡,王錫坤覺得製鼓和藝術展示,都是一種態度、精神的呈現。 大家如果來响仁和參觀,幸運的話,王錫坤還會親自表演擊鼓,介紹鼓所擊出的風聲、雨聲、雷響。鼓聲意象萬千,王錫坤所聽過,也最喜歡的解釋是「鼓聲像Baby在母親肚子裡,聽媽媽的心跳聲」,這樣的解釋溫暖又有活力,「這聲音是活的,會敲到你心裡去!」 【延伸資訊】 原文出自欣傳媒網站 |
|
( 休閒生活|美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