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1/04/01 19:11:43瀏覽202|回應0|推薦3 | |
此恨不關風月
——讀顧曉軍敘事詩《鄉村少女》
劉麗輝
這應該是首“自喻”詩,而詩人以“少女”自況,自然會令人聯想到“香草美人”,這自屈原以降的中國文人“離騷”式寄懷,愛情惆怅,政治失意,愛美-求美-失美-葬美,自戀-自賞-自虐-自傷,宿命周期,甩不掉脫不開,循環往複此恨綿綿。中間一兩個奇人異士如陶潛無爲,或歸隱山林,或跳出三界,畢竟鳳毛麟角羚羊挂角,萍蹤俠影捕風捉影,難爲我輩效法。顧曉軍先生的敘事組詩《鄉村少女》,某初讀之下,只覺其純其淨,其美其善,其思無邪,無怨無尤;再讀,即覺其傷其痛,其恸其殇,悲從中來,不能自已;雨過天晴之後重讀,始覺其新其爽,其明其澈,其與“美人”,似是而非。 《鄉村少女》分兩部分。第一部分《鄰家女孩》:我思念,人生自有情癡。 “放了暑假就回來,回竹林向晚的/黃昏裏來,米酒在錫壺裏/等著你”,“回來”,是少女內心裏的第一聲呼喚,情不自禁,急不可待。“放了暑假就回來”,是囑咐,是命令,是期盼,是渴望,“回竹林向晚的/黃昏裏來”,“回晚風醉人的/山坳裏來”,“回你熟悉的山村來”,回到那片竹林裏來。“米酒在錫壺裏/等著你”,“惬意在竹塌上/守候著你”,“村頭古榕樹的/剪影裏,鄉親們聊聊/就聊到你”,米酒、竹塌、古榕樹,多麽溫暖,多麽親切,多麽令人留戀;多少溫馨,多少纏綿,多少肝腸寸斷。 “放了暑假,回不回來?花喜鵲/問了一百遍,狗狗去村頭/轉了無數回”,“回不回來”,少女竟然不知道嗎?可她還在“問”,還在“轉”,還在不停地呼喚,“回來”吧!“若回來,就沿著木屋後的/小路,到你熟悉的/竹林裏來”,“七月的流火太熱,石桌上留給你的/小詩病了,尋草藥可去/後山那花溪”,不是小詩,是寫小詩的少女,病了,懶洋洋,渾身乏力,茶飯不思,這病,唯一的解藥在花溪,在後山,在那片熟悉的竹林,在“你”。 “也許,你原本就不屬于月亮壩壩上的/水田,不屬于老牛背上/那短笛”,少女已經知道,對方不會回來了。“也許,你原本就不屬于蒙蒙細雨裏的/木屋,不屬于火塘邊上/那煙筒”,“也許,你天生就屬于都市,屬于/校園,屬于那穿紅裙子或/花裙子的少女”,城市與鄉村,兩個完全不同的世界,兩種完全不同的人生,兩項完全不同的選擇,兩場完全不同的命運,少女在這邊,心上人在那邊。 “不回來就不回來吧,等到老了/可一定要回來,帶上/你的孩子”,少女知道,對方是一定要回來的,只不過,不是爲自己。“回來前捎個信,村頭那古榕樹上/我系一千條黃手帕/迎侯你”,不管跟誰,不管爲誰,只要“回來”,我就“迎候”;一萬條手帕太假,一百條手帕不夠,一千條,這就是“我”對“你”的心意,迎風飄展。“米酒還熱、石桌上小詩還在,我老了醜了/不出來見你,別讓孩子知道/這些舊事”,我老了醜了,你也不再年輕,我愛你蒼老的容顔,勝過青春,“米酒還熱”、“小詩還在”,山盟海誓,言猶在耳,見或不見,你知我知。 “別讓你那忏悔,折磨無辜的/信紙,把背影丟給/說三道四”,人言可畏,閑言碎語,敢作敢當,絕不後悔。“別再提竹林裏的故事,那是初春的/童話,不是年輕的錯誤/那是美麗”,爲此,我感激你一生,你以爲是“錯誤”,我以爲是“美麗”,你以爲是“年輕”,我以爲是“童話”。“也不用擔心你娘親,不是還有/我嗎?誰讓我做了你的/鄰家女孩”,愛情不在,親情在,婚姻不成,親鄰成,“娘親”,是你的,也是我的。娘親在,你就會回來。 《鄉村少女》的第一部分,以“回來”爲關鍵詞主旋律,表達少女對心上人的思念之情,無時無刻不在思念想念挂念牽念,念念不忘。少女和她的心上人,看來是青梅竹馬兩小無猜,兩情相悅你侬我侬,青春衝動偷食禁果,男方考上大學一去不返,女方留守原地百般回味。少女借“竹林”、“米酒”、“竹塌”、“榕樹”、“喜鵲”、“狗狗”、“木屋”、“石桌”、“老牛”、“短笛”、“火塘”、“煙筒”等等這些對方再熟悉不過的物品和場景,想要喚起對方的回憶,喚醒對方的情感,喚回對方的身體,然而對方只有“忏悔”。同時,這些熟悉的物品和場景,卻也無時無刻不在提醒置身其中的少女自己,曾經的往事,曾經的甜蜜,曾經的幸福,所以,她常常陷于時空錯位當中,不能自拔,精神恍惚,恍若她和他還在一起如同昨日,那時,他“放了暑假就回來”,“回竹林向晚的黃昏裏來”。少女的等待自然無果,少女的思念終究成空,少女的希望只剩“鄉村”,等到對方返鄉的時候,那時候,或許才能看上一眼。或曰,彼值得少女這樣的苦戀相思嗎?只因爲,一往而深,人生自有情癡。 第二部分《鄉村少女》:我決絕,此恨不關風月。 “把自己最美好的一段光陰/凝成文字,自然會/有些詩意”,那是“最美好的一段光陰”,而非“不堪回首”。“既然,過去已注定要走進詩裏/那就把它當作,一次/心靈的洗禮”,那是“一次心靈的洗禮”,而非“羞于啓齒”。“給別人多一點空間,委屈一下/自已,彼此:都會/多一點美麗”,還能“多一點美麗”,而非“難以爲情”。回顧上一部分,也有人“說三道四”,但少女留給他們的只是“背影”,情之所至,問心無愧,這是多麽勇敢、堅定、自信、美麗的姑娘! “盛載不起你的贊譽,我將心/與你的信,一起擱進/花開花落的四季”,少女贏得了對方的尊重和“贊譽”,花開花落,四季變遷,悠悠歲月,人世沈浮,“我的心”、“你的信”,將一起漂進那屬于個人的曆史長河。“花開時,我想:不過是一出/哭哭啼啼的舊戲,你牽著/我,要走進去”,一出舊戲,才子佳人,佳偶天成,冤家路窄,蜚短流長,藕斷絲連,悲悲切切,聚散離合。“花落時,我想:幸運的,是我/沒跟著你入戲,退出來/做回了自已”,假如不幸入戲,少女又該是個什麽樣子?棄婦?怨婦?潑婦?悍婦?毒婦?蕩婦?妒婦?貞婦?幸虧沒有入戲,少女“退出來/做回了自己”,那她,就還是當初那個站在村口,好看善良又溫柔多情的“鄉村少女”。 “古榕樹又添道年輪,時間的磨/沒碾碎記憶,只碾細了/這些道理”,忘不了,忘不了,忘不了醉人的晚風,忘不了你一笑動心,一幕一幕,積澱、發酵、升華,所有的細節、情節、關節,都在腦海裏播放了一遍又一遍。至于悟出的“這些道理”,“恰似我這些小詩,你也在讀/他也在讀,讀到的不是/同一種美麗”,“一出老戲,你也在看,我/也在看,看懂的不是/同一個故事”,多說無益。 “一個春天的童話,變成了夢/夢醒了,依然會有那/影影綽綽的美麗”,夢中,是兩只蝴蝶,追逐相隨,飛躍紅塵,風中有花香。“一個愛的故事,變成鬧劇/結果,只能是:去/收獲敵意”,多少愛的故事,最後都變成了鬧劇、悲劇、啞劇甚至慘劇,猜得到開頭,猜不到結尾。“這,就是你想要知道的,一個/鄉村女孩能說清的/全部迷底”,與其拖泥帶水了猶未了,不如到此爲止不了了之。 “別跟我講你的道理,你是春雨/我是秋露,中間隔一個/長長的夏季”,那漫長的夏季,最需要忍耐、堅持,有沒完沒了的悶熱煩躁陰沈壓抑,有突如其來的飛沙走石電閃雷鳴,真是煎熬,真是折磨。“夏季多雨,夏季也是生長的/旺季,請不用操心/城裏的女孩”,“一如年年奉獻大米,我只是其中/一個,讓出心愛的/鄉村少女”,莊稼經曆夏季才會成熟,人也一樣,“城裏的女孩”不懂“奉獻”的意義,因爲收獲,才能給予,因爲知足,才能付出,深秋清寒白露爲霜,天高雲淡萬裏南風,有一種甯靜,與世無爭。 《鄉村少女》的第二部分,少女的“思念”已經轉爲“懷念”,她依然認爲那是一段美好的光陰、一個春天的童話、一個愛的故事,只是,那是夢,而夢,總有醒來的時候。夢醒時分,少女理智果斷地與過去“決絕”,從新“做回了自己”。少女的心上人,移情別戀,愛上了一位城裏的姑娘,城裏的姑娘看來是給少女寫了信,解釋、開導、感謝、贊美,這封就是少女給她的回信。事實上,少女是被抛棄了,但她沒有哭鬧,沒有怨恨,沒有憤怒,也沒有爭辯,而且通過“分手”這件事,她更充分地認識到了自己和對方,不是一路人,“恰似我這些小詩,你也在讀/他也在讀,讀到的不是/同一種美麗”,推己及人,才能感同身受,“一出老戲,你也在看,我/也在看,看懂的不是/同一個故事”,因人而異,境遇千差萬別。依在下看,這是一種“貧賤不移”的美麗,一個“獨立純粹”的故事。或曰:少女真的沒有遺憾嗎?怎麽會沒有呢,假如她可以喚回,假如她可以決定,她一定希望留在夢裏,做一個童話中的公主,永遠不醒。只可惜,命運弄人,此恨不關風月。 如果說《鄉村少女》的前一部分,從形式上看,還多少沿襲了傳統“香草美人”的敘事手法,少女一直在表白自己的思念和忠貞,那麽,後一部分,從邏輯上看,就已完全擺脫了《離騷》“能無怨乎”的思維定勢,不怨天,不尤人,拿得起,放得下,少女態度堅決地從舊版老戲的套路中退了出來,退出是非恩怨,退出生死愛恨,退一步,海闊天空。
2013/9/2
作者系顧門弟子、北大博士、雲大文學院教師,曾用網名:貞雲子。
|
|
( 心情隨筆|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