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芳明(記者林修全/整理)】 看到弊病時,身為知識分子要講真話,若是看到做得好,我不會稱讚,會保持沈默。罵一個統治者、權力在握的人,永遠不會太早;稱讚一個統治者,永遠不會太遲。 扁第一任時,我到總統府演講,強調本土要開放,不要不同族群就是外來者,本省人較早來,也不是原住民,來到這塊土地的不同族群,挾帶不同歷史記憶,這是重要文化財產。 他們講主體性,是以福佬人、228事件悲情經驗的歷史記憶,但應該是台灣內部差異的歷史記憶要共存共榮,每次聽到民進黨喊族群融合,我會起雞皮疙瘩,把人家吃掉是族群融合嗎? 外省人傷痕誰來撫平 南京大屠殺是外省人的記憶,要尊重與瞭解,外省人來台是歷史悲劇人物。大屠殺時,這些人的心靈未被治療,1949年到台灣,卻又要背負1947年發生的228事件原罪,民進黨執政不談這段記憶,這些歷史傷痕誰來撫平? 他們講外省人都很懷鄉,懷鄉是人的最高情操,我在美國也會懷鄉,但美國人不會問「你為什麼一天到晚懷念台灣」?未來主政者要瞭解各族群文化,當務之急要讓各種歷史記憶重新出現,否則,每個族群都有危機感。哪有說一個開放民主的社會,福佬人、原住民、客家人、外省人和新台灣之子都有危機感? 而年輕一代比我過去環境好太多了,選擇也比較有自主性,我不認為年輕人是「草莓族」、經不起考驗,我那個世代也被批評國文能力低落,現在年輕人有比我那時代更優秀的人,思考能力豐富,文化生產力就會很強。 奉獻民主 青春無悔 年輕時,總認為有很大的地平線可以追趕,時間一下子就過去,已經60歲了;因此,要永遠保持做夢的能力,選擇想做的事去做,讀的科系或許不是你要的,但仍可開創自己想做的事。 這輩子最幸福的事,是我現在做我夢想中的事,看到政治現況雖感到鬱卒,但做我想的事,是人生的期待,年輕人要追求想做的事。我在1995年前,從未想過自己會在中文系教書,人生要轉彎時,不會事先預告。 我希望台灣進入詳和、包容的時代,有一天,我不必再批判,才是真正的開放。那種完美的社會,我這輩子看不到,但不會放棄。 盼望下世代接觸台灣社會,作到真正的民主,我把年輕歲月給民主運動,但,現在的結果,讓我覺得過去的努力不值,不希望年輕人未來有同樣感受。我於青春無悔,我希望於蒼老也無悔。 【2008/01/29 聯合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