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彰化】換個角度看待,改變的不只是孩子
2025/05/06 12:27:02瀏覽39|回應0|推薦0

換個角度看待,改變的不只是孩子

(/課輔老師 莊淑文)

新學期的「驚喜」與挑戰

這學期的新生馬克(化名),只要一開口,總會不經意伴隨著髒話,語速快得像停不下來一樣。剛開始,我提醒他:「馬克,注意一下用詞哦!」他會點點頭,控制自己的發言,可過不了多久,又會無意識地脫口而出。

每天一進教室,他習慣性拿出一大堆巧克力,邊吃邊說話,有時還帶著點「大哥」的氣勢。即便要求他把零食收起來,剛開始他總是會先答應,但過沒多久,又悄悄塞進嘴裡。作業的部份,雖然他都有交,但同學們私下卻說:「老師,他好像都用抄的。」

因為他的豪爽作風,班上的氛圍漸漸受到影響,原本安靜寫作業的孩子們,開始變得躁動起來,對於他的進班,無形中有一股壓力,似乎會讓大家感到緊張起來。

家庭背景與管教困境

馬克來自單親家庭,同時也是隔代教養的孩子,主要由阿公負責照顧。由於隔代教養的緣故,管教相對寬鬆。當我家訪談時,阿公也無奈地嘆氣:「他在家裡也是這樣,對阿嬤大小聲,怎麼勸都沒用啊!」

我試過各種方法,希望能幫助馬克調整行為。有時罰站,有時開導,但效果始終不佳。後來,我直接聯絡他的爸爸,請他多花點心思在小孩身上,別再買太多巧克力給孩子,但爸爸卻回答:「那是阿公帶去買的,不然就是他自己去買的,我也管不了!」

當我跟爸爸提到馬克還有容易衝動、大吼大叫的問題時,爸爸解釋道:「他只是有妥瑞氏症,不是過動症,我會開導他。」

適切支持帶來轉機

隔天,馬克特地來向我道歉說:「老師,對不起!我以後講話會盡量控制一點。」那一天,他確實比平常安靜許多。可惜,過不了半天,他又恢復了往常的活力,甚至比以前更亢奮。

這樣的循環每天都在重複,我幾乎無法專注教學,而必須先處理馬克帶來的「驚喜」,也就是他亢奮造成的問題。我開始思考:究竟該怎麼幫助這個孩子,才能讓他找到屬於自己的步調,而不只是被「管教」。

尋求家庭穩定角色的協助

最後我找上奶奶,因為她是家中最穩定的角色。我向她說明馬克在學校的情況,而她神情中卻帶著一絲憂慮。我小心翼翼地問:「阿嬤,他的妥瑞氏症有規律服藥嗎?」她搖搖頭說:「沒有!怕他吃太多藥,對頭腦不好。」

我理解她的擔憂,耐心解釋:「醫生開藥是根據孩子的狀況精準調整的,如果現在不讓他好好控制情緒和學習能力,等到他未來長大想要學習時,會發現可能跟不上其他人,這樣的影響反而更大。」

奶奶沉默了一會兒,然後說:「可是,他早餐沒吃就吃藥,對胃也不好啊!」我笑著安慰她:「那不如這樣吧!您把藥交給我,我每天確認他吃藥,確保他吃飽後再服用,這樣我們都能安心。」

對於孩子的理解與包容

從那天開始,馬克終於開始規律服藥,情緒也漸趨穩定。雖然偶爾仍有些衝動的行為,但整體狀態已經平和許多。

在這段時間裡,我也學到了很多關於妥瑞氏症兒童的行為,他們並不是故意不守規矩,而是大腦無法控制這些突如其來的動作與言語。他們需要的不是責備,而是理解與適當的支持。

當我們願意換個角度看待他們,願意提供一些幫助,那麼也許改變的不只是孩子,而是整個班級的氛圍,甚至是孩子對世界的信任感。每個孩子都值得被愛,也值得被看見最美好的自己。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xiehui&aid=182417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