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胡有瑞:文學推手 傳記大家
2012/06/28 21:27:12瀏覽764|回應0|推薦3

 

胡有瑞文學推手 傳記大家      

導語:由加拿大華文作家協會、加拿大多元文化中心及台灣各大學加西校友會聯會合辦的“華文文學論壇”,日前在溫哥華華埠多元文化中心禮堂舉行,來自大溫及北美逾百位文友與華裔名作家參加,探索華文文學的未來時空。出席這項文學饗宴的嘉賓,包括加拿大華文文學會主委及台灣聯合報前副刊主編瘂弦、加拿大漂木文學藝術協會創會會長洛夫、加拿大華文作家協會會長徐新漢、前中央日報副刊主編及前中央月刊總編輯胡有瑞、專欄作家高進興、文學家劉慧心及旅美名作家冰子、張棠及朱立立等。瘂弦先生率先表示,華文文學的自主意識已成形,不再有意識形態的局限,或文學以外的箝制和幹擾,亦無所謂的中土或邊陲、主流或支流的迷思。他期待納百川和合萬匯的未來:“在兩岸三地、兩岸多地、多岸多地華人文學一盤棋的架構下,我們應該把華人文壇建立成世界最大的文壇,因為條件已經成熟了。”與會期間,溫哥華環球華報記者蕭元愷採訪了胡有瑞女士,這位叱吒臺灣報界多年的名流,《陳立夫傳》等專著的作者,從她身上可以管窺到臺灣報業、特別是副刊的發展脈絡。 

                         與瘂弦灑淚敍舊 

        日前在溫哥華唐人街的加拿大多元文化中心禮堂,特意從美國前來溫哥華參加華文文學論壇的胡有瑞女士,還有一個與會的願望和動力,那就是與一些同行老友相聚,其中就包括瘂弦、洛夫等文學大師,還有北二女的同學、張毓中先生的女兒張棠等。

        一進禮堂,登記完的胡有瑞,一眼就看到坐在椅子上的瘂弦,快步走過來寒暄。闊別多年一見如故,談到家事往事文壇舊事,說著說著淚水就抑制不住,聲音也哽咽了。瘂弦先生也激情難抑,用手拍拍胡有瑞的背,寬慰地說:我們這一代人應該正視現實了。

        胡有瑞充滿感情頗為戀舊地說,當時在臺灣,她是《中央日報》副刊總編輯,瘂弦先生是《聯合報》副刊總編輯,是她可敬的競爭對手。瘂弦也重複地笑道:“是良性競爭,良性競爭。” 

                       訴衷腸感恩情懷 

         講演伊始,胡有瑞就談到自己的先生魯稚子,曾與瘂弦、洛夫等共同締造臺灣文學,做出自己的一份貢獻。

        胡有瑞談到自己剛跑新聞的時候,胡適先生剛過世,否則也是她的採訪物件。她謙稱自己剛開始從業時不會寫作,幸虧與從事戲劇文學的先生魯稚子談戀愛,教她行文時,剛開頭一定要明曉簡潔,不用雕鑿文字,自己都不會不懂的文字,怎麼能夠讓讀者明白呢?

        於是胡有瑞就練習用自己的話寫,並開創了臺灣報界用最短文字敍述事件的新局面,如“阿姆斯壯一小步,造就人類一大步”,傳為名句。她追憶採訪林語堂時,林語堂對她說過,寫文章既要簡短,又要豐富,這就需要從文化裏面吸收。而梁實秋則強調寫文章很簡單,就是要懂得“割愛”,要勇於刪減,什麼都當寶貝留著,文章肯定就寫不好。這類大師的教誨,使她獲益匪淺,受益終生。

        胡有瑞還追憶說,早年她採訪一位中央研究院院士、稻米改良專家,對方在黑板上講幾號稻,然後又讓胡有瑞上來再講一遍,由這位專家來做糾正。這樣方法使胡有瑞獲得很大啟發,由此強化了對深入淺出的認識。

        一路走來,胡有瑞動情地表示,成長過程都需要相互扶持,要把感謝變成感恩。抱著感恩的心情,就有一種宗教情懷。她談到尤其這20多年來,臺灣興起宗教文化與宗教文學,大師級的人物帶領人們修禪,最為欣賞的也是感恩。 

                       臺灣報業的寵兒

         祖籍江西南昌的胡有瑞,出生在重慶。跟許多人一樣,在國共內戰時遷徙臺灣,在這裏系統接受教育。

        胡有瑞自稱,在寫作的道路上,她是藝文界的寵兒。其實她又何嘗不是臺灣報業的寵兒呢?當年作為美女記者,胡有瑞在採訪中可謂“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幾乎沒有受到過拒絕,真有些得心應手呼風喚雨的味道。

        1963年,胡有瑞從臺灣政治大學新聞系畢業,遂成為《中央日報》記者。一開始就負責採訪學術文化和教育新聞,一上手就接觸到當代學術及文化界的許多大師級名人,這不能不是她的人生幸事。

        從整個履歷來看,胡有瑞先後擔任《中央日報》記者、採訪組副主任、專刊組主任、國際版總編輯,《晨鐘》副刊主編,世界新專講師,《中央月刊》總編輯,輔仁大學講師,《中央日報》研究委員,中國新聞學會理事等。

        胡有瑞可以說是“報導文學”的開創者和最早的實踐者,一改傳統新聞寫作的筆法,把新聞報導與文學樣式有機地結合起來,在媒體與文學的交接處,打開一片新的天地,豐富了臺灣的新聞表現方式。正如有臺灣學者指出,從文學界的生態環境觀察,報導文學是由副刊與人文雜誌所催生,正是在報導文學的大纛下,副刊與人文雜誌強而有力地引導文學界的創作方向。

        在報館工作期間,胡有瑞還到大學教授“採訪寫作”專業課程,將自己的經驗傳授給學子。她不但扶持了不少作家成名,是一名辛勤的園丁;自己也不遑多讓,寫過影視劇本,並主持過電視藝文節目。

                          與文化巨擘為伍

          當時胡有瑞所採訪的許多對象,現在提起來,名字都是響噹噹的,諸如王雲五、林語堂、梁實秋、錢穆、趙元任、鹿橋、吳大猷、方東美、沈剛伯、李萬桂和陳之藩等,她與他們都結為了良師益友。                       

        胡有瑞特別追憶到鹿橋,說他用純正的北京腔,講很富哲理的話。從鹿橋先生那裏得知,他在美國30多年,堅持寫日記,所以寫出的文章也文筆清簡,生活氣息濃郁,從9歲到90歲的讀者都能看懂。也是從大師那裏看到,走在大中國的土地上,瞭解到中華民族的可愛。所以胡有瑞感慨道:時代在變,在海外生活的華人,要用自己的筆寫這個時代該有的。華文作家著書立說,一定要有悲天憫人的情懷。

        胡有瑞的創作文類有論述、散文和傳記,其情感豐沛,落筆有致,形成自己的創作風格。胡有瑞所著的《華夏之光》,是以深入淺出的方式,介紹中華文化。而《現代學人散記》,則是介紹當代學術界大師如王雲五、梁實秋、林語堂等的治學方法和修身之道。

        自創作以來,胡有瑞的文學成就頗豐,曾經獲得過中國文藝協會文藝獎章新聞文學獎、中山文藝報導文學獎等。

                        為歷史人物作傳

         胡有瑞還擅長撰寫傳記,運用資料及採訪紀錄,為名人一生做傳。正是在秦孝儀先生的宣導下,胡有瑞進入“口述歷史”的範疇,先後創作了《新時代的領航者——陳果夫傳》、《歷史存見證百年一巨人——陳立夫傳》還有如蔣夢麟等。

       正是在溫哥華的華文文學論壇上,胡有瑞還碰到與會的前外交官王飛。王飛現在已經退休,在加拿大頤養天年。他有著豐富的閱歷和經歷,見證了幾十年來臺灣國際空間的變化。胡有瑞看到這些所具有的史料價值,以她的經驗和敏感,竭力建議王飛撰寫自傳,並毛遂自薦地表示,如果需要她來執筆,樂意從命,也算為當代史學再做一份貢獻。 

( 創作文學賞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wacan&aid=6582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