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11/18 19:00:29瀏覽16036|回應7|推薦93 | |
“文寫葉公超,武寫孫立人。” 臺灣文壇有此一說。 不只因為他倆是“難兄難弟”,而是值得一寫。其實葉公超比孫立人要走運得多,他雖遭蔣介石罷黜,但人是自由的;而孫立人則被軟禁33年之久,固有人稱之為“第二個張學良”。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孫立人(1900—1990),字撫民,號仲能,安徽舒城人。出生于書香世家,父親孫煥庭是舉人,曾任山東登州知府;伯父孫泓澤是進士,曾任臺灣滬尾海關監督。孫氏門庭注重文化教育。孫立人六歲上私塾,後隨父移居青島,就讀於一德文學校。孫立人自幼喜打抱不平。某天,他與小朋友們在海邊玩耍,忽然沖來幾個德國小孩圍攻一個中國小男孩,孫立人立刻斥責那群德國小孩。這時,一個大一點的德國男孩突然打了孫立人一記耳光。孫立人沒有哭,但在他幼小的心靈中,卻烙下了恥辱的印記。他決心長大後習武,保衛國家,不受外國人欺負。 1914年,清華學堂在安徽招5名學生,千余人應試,孫立人名列第一。父親孫煥庭送孫立人一方硯臺,上銘孔子的話:“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孫立人畢生將此當做座右銘,警策自己。
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孫立人的同學聞一多連夜抄寫岳飛《滿江紅》,貼在飯廳門口,表示收復失地的決心。孫立人想起兒時在青島所受的恥辱悲憤填胸,與同學們在體育館門前舉行“國恥紀念會”,當場宣誓:“口血未乾,丹誠難泯,言猶在耳,忠豈忘心。中華民國八年五月九日,清華學校學生,從今以後,願犧牲生命以保護中華民國人民、土地、主張。此誓。” 這年的6月,孫立人在清華《癸亥級刊》上發表《守財奴》,短短二三百字,活畫出江南江北兩個富翁對窮人的不同態度,彰顯了他對真善美的追求,對財富鄙視的情操。 1923年,孫立人從清華畢業,並考取公費留美。他本想學軍事,後屈從父願到普渡大學學土木工程。在普渡大學獲學士學位後,孫立人總覺壯志未酬,毅然棄文習武,赴佛吉尼亞軍校(V.M.I)學習軍事(註:插班就讀)。 佛吉尼亞軍校是美國著名的軍校,與西點軍校比肩,是馬歇爾、巴頓將軍的母校。學校的生活完全是斯巴達式的,室內無自來水、暖氣,沒有洗澡間,老式廁所。伙食差得不堪想像,麵包硬得像鞋底。學生自己管理自己,輪流值日。該校還有一大“特色”,老生喜歡打“老鼠”(新生)。一名新生由一位四年級的老生當監護人,即令新生沒有觸犯校規,教官和高班生也喜濫施懲罰。 當年馬歇爾剛入校,被老生打成重傷,卻堅持不說出那個打他的老生的名字,被傳為美談。起床後,老生站滿樓道,孫立人等新生跑出去集合,要經每個老生沒頭沒臉打一拳。一次孫立人被打昏倒地,醒後爬起來再跑,跑慢了還要挨打。老生常罰他洗衣洗襪,把煙頭按在他的頰下,皮肉燒得滋滋響。他在學校食堂吃了一年的飯,從來不敢抬頭,老生放下刀叉,他也必須立即起身走人。連食堂天花板是什麼顏色都不知道。這一年的 “老鼠”生活,勞其筋骨,苦其心志,磨煉其堅忍剛毅的軍人風格。他由一個白面書生被訓練成為一名真正的軍人。 1927年6月,孫立人從佛吉尼亞軍校畢業後,到英、法、德等國考察軍事,次年回國,正式開始他的職業軍人生涯。 “愛兵如子” 孫立人幼承庭訓,秉承中華孝悌忠信的傳統,以尊人倫、崇道義、言忠信、行篤敬為生命本色。他又受西方教育的薰陶,融合中西,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帶兵方法。他的舊部交口稱讚他的嚴教與慈懷:“愛兵如子”。 1934年孫立人任稅警四團團長,駐防浙江。某天,他見操場上一隻大狗在狂追一隻小狗。小狗夾著尾巴逃命,大狗也追累了,停下不想再追。可有人仍指揮大狗去追。孫立人一眼認出那人是九連排長李廣才,將其呼了過來,責問他為什麼要如此。李排長很尷尬,說不出理由。孫立人說:“你們連長保你升中尉的公函已到團部,現在好啦,罰你三個月不准晉級!”孫立人晚上訓話時,批評李排長助大狗追小狗是以強淩弱,不道德,說應該幫小狗才是。同時對李廣才表示悔改的態度予以肯定。 淞滬抗戰時連長徐永受傷,右腿被鋸掉。數年後,孫立人在貴州都勻駐防,想起了這位老部下。他問屬下袁子琳徐連長現在何處。袁告訴他,徐連長裝了義腿,現寄住昆明一親戚家。孫立人即將徐永招來,派他到政訓室當幹事,並親自關照政訓室主任要照顧他一點。 飯後,孫立人對袁子琳說他絕對沒有軍閥習氣,只不過一時氣急,又說:“你以後凡是發覺我有任何處置不當的事,不要怕,儘管說好了,我會改的。” 孫立人治軍之嚴是有名的。驕上謙下,不損同儕。 “經濟公開,用人公開,訓練嚴格,管理嚴格”是他提出的口號。在用人上,他從不任用半個私人。在編練稅警時,軍需方面的官佐都是由鹽務局指派。上級或同僚推薦的,他要自己考察後再決定取捨。老部下晉升也不佔便宜。他公開表示“老部下,新部下,都是我的部下。”唯才是舉。後來到臺灣,他曾向“國防部”提出要“參謀大學”的前三名畢業生,上面不批。後來,“國防部”塞來一些無真才實學的“關係戶”,也不買賬。 抗戰時,部隊的家屬都留守在西南邊陲某縣城。某次,由於戰局變化,組織緊急大撤退,而他本人卻在前線。他給留守處處長下了一道死命令:“排長的眷屬沒撤完之前,連長的眷屬不准上車;連長的眷屬沒有撤完之前,營長的眷屬不許上車。以此類推。”同時另立一條:留守處長及眷屬和他自己的太太(孫夫人)必須坐最後一班車撤退。 孫立人在稅警團時,對全團所有的士兵都能直呼其名。他在全團大會上自豪地說:“全團班長下士以上的,白天在一百公尺裏,夜間只要有點點月光,三十公尺之內,人向前走,我在後面一看,都可以直接喊出他的名字來!” 他的察人之術也挺有趣,注重“點名注記”。觀其儀錶做記錄,分A+、AB+、B若干等。凡在B以下的人,其他條件再好,一般不用。此舉看似有點“唯心”,但據知情者說,曾任“行政院長”的郝柏村當年的點名注記就是A+,全軍唯一。另一位夥伴,點名注記是B-,申報受訓、提升多次被打回票。後同事們出於同情為他改為B+,受訓了,提升了。不過後來發現此人果然品行不端,做了不少出格的事。 1943年,孫立人麾下的學生大隊發生一起轟動一時的“劉裏悅自殺事件”,鬧得沸沸揚揚,軍心混亂。劉是淪陷區逃亡青年,為報國雪恥,棄筆從戎。可當他見到政府偏安後方貪污腐敗的現象後,憤而自殺。孫立人當時作為新三十八師的師長,召見了死者的一位朋友,那人天性耿直,當孫的面沖口而出:“我們認為師長騙了我們!”弄得孫立人很難堪。但孫立人沒有訓斥他,第二天親自為200多名知識青年兵上課,講述自己從軍的目的及經過,以及在軍校的磨煉……慢慢地穩定了部隊的情緒。 孫立人表面威嚴,但其實頗仁慈。他喜歡與下級開玩笑。1944年,在緬甸前線,他與史迪威、鄭洞國於一個中午到部隊視察。他頭戴鋼盔,肩扛步槍,見到九連連長王學義坐在地上吃飯,幽默地喊“報告連長!”連長一見三位將軍,頓時緊張。孫立人便說,“你是連長,我是一等兵。”一句話,把全連人都逗笑了。當時有個17歲的戰士曾文斌,十分調皮,對孫立人說:“你說你是一等兵,我是上等兵,比你還高一級!”“是,報告上等兵!”孫立人風趣地對曾文斌持槍敬了個禮。第二年在戰場上,孫立人又遇到已當上班長的曾文斌,竟一口叫出了他的名字! 1947年,孫立人發現社會上(註:應為1949以後遷來台灣的部隊)有許多15以下的少年,為使他們免遭流浪,荒廢前程,孫立人便將這些少年組織起來受訓,以年齡編隊,將其命名為“幼年兵”,多達1300人。這些孩子稱孫立人為“幼年兵之父”。那時,他自己還沒有子女,就認了6個烈士遺孤和無家可歸的流浪兒為義子。加拿大滑鐵盧大學教授揭鈞及著名天文學家李嚴即是其義子。 1953年,“幼年兵”解散,孫立人送每人一張自己的簽名照。孫案發生後,這些照片都被收繳,有的人還被株連。孫立人組建的女青年大隊隊員黃玨(後為大學教授)等因孫案被判10年刑。有個幼年兵,太不懂事,罪當死,但孫立人憐其無知,不忍行刑,在檔案上錄下“記死一次”,冀以自新。 孫立人視察部隊,往往揀蹩腳處,查伙房,看廁所,關心士兵健康。他發現有不少戰士患夜盲症,就給部隊增發魚肝油;軍中出現腳氣病,他請清華大學的老同學想法從糖廠廢料中提取酵母,製成酵母片來治療(註:台糖首任總經理沈鎮南,後被以匪諜罪槍決)。 孫立人特別念舊。面對他獲得的英國皇家勳章,他對當年《中央日報》的隨軍記者說:“這個勳章,是我弟兄們的鮮血換來的喲,我一個人賞受榮譽,我心實在難安呀!” 仁安羌戰役,為解救英軍,營長張琦壯烈犧牲。孫立人下令步兵團搶回張琦的遺骸,為張親選墓地,自繪葬圖,令工兵連夜造棺、安葬。他對搶遺骸的步兵團長(劉放吾)說:“如果不搶回張營長的遺骸,我對不起他的父母。” 1988年,他忽然想起張琦,心中不安,想方設法向“國防部”為張琦申請撫恤金,並將美國追贈張琦的銀星勳章托人帶回大陸,於1989年轉交給張的獨生女兒張錦蘭。 在孫立人被囚禁的歲月裏,每逢上元節,他都會買許多銀寶紙錢,裝入一個個袋子,寫上他手下為國作戰陣亡將士的名字,焚燒祭拜。 “血肉磨坊”• “中國萬歲” 孫立人訓練的部隊富有戰鬥力,武器也精良。1932年,國民黨軍隊在“南昌行營”舉行射擊比賽,有30多個師、120個團參加。比賽結果,孫立人的團獲團體第一,而且在個人成績的前10名中,有7人是稅警四團的神槍手。 孫立人能征慣戰,是享有國際聲譽的將軍。他除獲有國民政府頒發的十數枚各類勳章外,還榮獲美國司令豐功勳章、美國豐功勳章、美國銀星勳章、美國自由勳章以及英國豐功勳章、英帝國司令勳章等。 他的戰功主要寫在淞滬抗戰和仁安羌大捷的史冊上。 日本人稱上海“八一三”淞滬之戰是“血肉磨坊”,足見戰況之慘烈。 將有必死之心,兵無生還之念。 1937年9月下旬,孫立人奉命率稅警四團開赴上海,堅守蘇州河,在蘊藻浜、大場與日軍正面廝殺,拉鋸戰相持兩周。日軍雖擁有精良的武器,但七次強攻四團的防地,均被擊退,雙方損失慘重。有則新聞說:孫立人到某營指揮所詢問戰況,營長報告說全營傷亡殆盡,已無兵可派。孫立人問:“你仍在?”該營長即赴前線。不久,孫立人接報告:營長已陣亡…… 稅警總團六個團參戰,孫立人部戰績最佳,孫立人因此被提升為第二支隊少將,轄管三個團。 10月27日,日軍乘漲潮和晨霧,用橡皮舟搭浮橋,有40余人偷渡成功,隱藏在岸下儲煤洞裏。孫立人以土克洋。先指揮用手榴彈炸毀浮橋,切斷敵後路,後點燃浸透汽油的棉花包,塞入岸下儲煤洞燒死日軍。兩個小時解決戰鬥。 11月3日,敵人捲土重來,強行渡河。五團迎戰,傷亡過半,團長又陣亡。孫立人率部支援,組織“敢死隊”與日軍逐室逐屋進行爭奪戰,終把被日軍佔領的陣地奪了回來,打破了以“常勝軍”自譽的“久留米團”師的神話。上海淪陷後,日軍在此立一碑,碑文是“遭遇華軍最激烈的抵抗於此”。 本已受命準備換防休整的孫立人,想拔掉日軍佔領的“小紅樓”這顆釘子後,再將其移交友軍。為炸“小紅樓”,他向軍部申請了20顆地雷。淩晨四時地雷送到,孫立人走出掩蔽所去接受地雷時,被飛來的一顆榴炮彈擊中,所幸頭戴鋼盔,無大礙,但背部、臂部和肺部被擊中13處,血流不止。他一邊接受包紮,一邊下令二營長張在平當代理團長並去炸“小紅樓”。在聽到炸掉“小紅樓”的消息後,孫立人才上了宋子文派來的救護車。在醫院手術時,急需用血,一學生模樣的青年捋起袖子捐了 500毫升,連姓名也沒留下。孫立人一輩子都記著他的血管裏流著袍澤的血。 1942年春,日軍進攻緬甸,妄圖截斷我唯一對外交通線——滇緬公路。應英軍之邀,我入緬支援。孫立人時任由稅警總團改編的新三十八師師長,奉命為入緬遠征先鋒隊。 一一三團連夜馳奔。次日晨,兩個營強渡拼牆河,迂回到仁安羌北側,完成反包圍。激戰一晝夜,經反復肉搏,三失三得。三營長張琦壯烈殉國。日軍終於潰敗不支,我軍於18日攻克仁安羌,救出了被圍的英軍。全過程僅用 13個半小時,殲敵1200人,一一三團也傷亡過半。死裏逃生的英軍見到我軍戰士,激動地高呼:“中國萬歲!” 此後,孫立人又受命殿后,掩護史迪威將軍及英軍撤退。此時的英軍如驚弓之鳥,想經緬甸清德溫江逃命。為了自己安全逃脫,英軍計畫等自己的部隊全部過橋之後便炸橋。孫立人獲悉後,大為震怒,會見英軍司令,責以大義:“我們救你們於生死之中,你們現在怎能棄我們的安危於不顧?”英方自覺理虧,同意等新三十八師過境後再炸橋。 新三十八師進入印度後,駐印英軍總司令魏非爾上將要依國際慣例解除中國武裝。所幸孫立人早有準備,為了自衛,部隊一進駐印度便佔據要衝,構築工事,枕戈待旦。並嚴正警告英軍勿輕舉妄動。英軍懾於新三十八師之威,之義,態度轉變為歡迎。新三十八師旋即乘勝進軍藍姆加,在美軍協助下,成立中華民國駐印軍。歷盡千辛萬苦,終於打通了滇緬公路。 1943年元旦,英皇喬治六世為孫立人授勳。接著美國總統羅斯福也向孫立人授勳,同時頒頌詞,稱孫立人將軍“其智勇兼備超人之處,實足為盟軍楷模”。 1945年3月,艾森豪電邀孫立人赴歐考察。蔣介石迫於美國人的壓力,勉強同意。孫立人又在BadToIz拜訪了巴頓將軍。他們兩人是佛吉尼亞軍校校友,相見甚歡。巴頓將軍與孫立人共進午餐,並親自為其開車,禮遇極隆。 又接受英國參謀部邀請,接受英國授予的“英帝國司令勳章”…… “斯人也,而斯疾也” 大凡歷史上被稱為“人物”者,大都有這樣那樣的“毛病”,孫立人也不例外。他是一名職業軍人,一個站著的人。他向以岳武穆“精忠報國”標榜,並認此訓示屬下。他追求“軍隊國家化,政治民主化,教育現代化”。在他被軟禁期間,義子揭鈞問他當初為什麼要追隨蔣介石。孫立人說:“當初我覺得他還有一點國家民族的思想,我是對政治沒有興趣的人,只想替國家練出一支強大的軍隊,使外國人不敢再欺辱我們。”被囚後他常說“偽君子不如小人”,顯然指的是蔣介石。 民國要人張佛千戲說孫立人是“政治白癡”。孫氏生性剛正弘毅,不苟且,不徇私;但個性張揚,喜怒於色,有點“恃才傲物”,加之他素不按“官場術”出牌,得罪了不少同儕和達官貴人。 孫立人自美學成歸國後,便投入了蔣介石門下。1947年蔣介石派他到台訓練“新軍”,顯然是排擠他;但他對蔣介石仍忠誠不貳。 1950年3月1日,蔣介石“複任”“總統”的當天,即任命孫立人為臺灣陸軍“總司令”,足見蔣介石對他的重視。其時,蔣介石不斷叫囂“反攻大陸”。孫立人則不以為然。他主張面對現實,先將臺灣的事搞好再說。孫的觀點,恰又得到美軍顧問團團長蔡斯的支持。 當蔡斯提議讓孫立人任“中美聯合作戰中心”台方指揮官時,遭蔣拒絕。蔣對孫的戒備心理越來越重,以致胡適、蔣廷黻回台,以及葉公超間或去孫公館聊天,蔣介石獲悉後,都會申斥孫立人:“你少跟那些政客來往!”“我要孤立你呀!”等等。 國民黨的高級將領,多是出自黃埔的“天子門生”,他們視孫立人這個“麵包幫”為“圈外人”、“雜牌軍”。孫立人是以他的實力單槍匹馬進入臺灣高層的。他“傲慢清高”,看不慣國民黨內的腐敗劣行。緬甸的仁安羌之役,使他成為唯一享有國際聲譽的將軍,“木秀于林”,自然飽受同僚的嫉妒與傾軋。 “參謀總長”周至柔是他在南京中山陵的拜把兄弟,兩人私交本來不錯,因周至柔涉嫌一軍火貪污案,孫立人覺得事出有因,不肯出面幫周說話而結怨。那時蔣介石每週要開軍事彙報會,孫立人從未準時出席過,理由非常可笑:遲到了他便不需向當時的“參謀總長”周至柔行禮,只需對蔣介石補敬一個禮即可。 “為政不得罪於巨室”,這歷來是當官者的護身符。孫立人僧面、佛面都不看,竟不屑于蔣經國。在一次宴席上,蔣經國說黃笑話,眾人大笑。但說著說著忽然中止。大家請他繼續,蔣經國卻說:“有人不高興,不好意思講了呀。”原來只有孫立人一人正襟危坐,表情嚴肅,一臉的不快。爾後,孫夫人說丈夫太不給蔣經國面子,讓人下不了臺。孫立人卻說:“我們在座的都是‘國家’領導階層,應該為民表率,怎麼和市井粗人一樣,何況還有女眷在!” 蔣介石把兵權視為命根子。蔣經國任“國防部”政治部主任時,大力推廣《“國軍”政治工作綱領》,要求人人宣誓,誓死效忠“總統”,指使政工人員在部隊搞特務活動,監控軍隊。孫立人看不慣,1950年底在部隊展開“良心會”活動,讓高級長官聽取士兵的良心話。孫立人在會上致詞說:“現在社會黑暗,人心不古,不但做事騙人,說話也騙人,所以社會動盪不安,就是彼此不能開誠相見,埋沒了良心之故。” 孫立人有句口頭禪:“做人做事,總要光明磊落,不要鬼鬼祟祟,因為老天有眼!”他的辦公室裏懸掛著兩個大字:“誠拙”! 蔡斯是美總統在台的代理人,他十分欣賞孫立人,極力反對國民黨軍隊的“政工制度”。美報刊稱孫是“最西方式的軍事領袖”、“臺灣陸軍中親美派的首腦”和“美國軍事學說的說明人和美國自由主義的代言人”。 早在1949年4月,麥克亞瑟親自邀請孫立人訪問日本,並表示美國希望他代替蔣介石,被孫拒絕。孫立人回來後將訪日會見麥克亞瑟的情況,如實向陳誠彙報,並請轉告蔣介石以示“誠拙”。孰料,這卻使蔣介石如芒在背,下定了日後要剪除孫立人的決心。 孫立人在外國人面前不卑不亢,講禮遇但不失國格,不唯命是從。史迪威將軍當年是中國戰區的參謀長,兼駐印軍總司令,孫立人是他的部下,但有時兩人意見相左,他也堅持。因此史迪威常抱怨孫“不聽話”。孫立人與蔡斯為公事也常爭吵,為軍醫編制兩人甚至拍桌子打板凳。 1942年,在印度伊母法爾,有一英國少將未按陸軍禮節,直入孫的辦公室,孫立人當即斥責,逼他照禮儀重來一次方罷。 “歷史到底是史家寫的,不是皇帝寫的”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孫立人在蔣介石眼中成了一枚蓋了戳的郵票。 郭廷亮所謂“匪諜”案,說起來撲朔迷離,其實很簡單。蔣介石父子“作案”,交特務頭子毛人鳳操辦。毛對郭廷亮威逼利誘,把郭“做”成“匪諜”,染黑以後,再把這塊膏藥貼到孫立人的背上,迫使孫立人背上黑鍋。 郭廷亮在回憶了毛人鳳對他的這番訓話後,嚴正聲明: 郭廷亮本是孫立人的舊屬,自然與孫有所過從。孫立人無法扯下這個膠在背上的黑鍋。 “總統府”第一局局長黃伯度在拿到郭廷亮的“自首書”後,要孫立人引咎辭職,寫辭呈。孫迫于無奈寫了,但因不合上面的要求,被迫“修改”了6次。定稿的辭呈嚴重違背事實,孫立人拒絕簽字。黃伯度威逼說如果他不簽,將要危及他 300位部下的生命。這擊中了孫立人的要害:“不能連累他人”。孫立人只有犧牲自己了。 “作案”要圓。蔣氏父子為掩人耳目,又製造所謂“屏東機場閱兵誤時”、“利用演習進行兵諫”和“南部陰謀事件”等煙幕呼應,用謊言行騙中外,置孫立人于死地。 眾評家分析原因。有的說美國人太看重孫立人,功高蓋主,主受不了;也有的說蔣介石揮淚斬馬謖,平衡黃埔系心理;還有人說“臥榻之側豈容他人安睡”,是老蔣為小蔣掃除絆腳石,好繼“皇位”…… 孫案與張案不同的是:張案坑的是張少帥一個,而孫案害的是一群人!被判死刑、20年等不同刑期者35人,被處分、降職、監視者200餘人,累及家屬成千上萬。 孫立人一夜間從人間蒸發。新一軍戰史不准寫,與孫立人相關的書不准出,孫立人送鄭成功紀念館的對聯被摘,連臺北圓山太原五百完人紀念碑上孫立人的題字也被剜去。叱吒風雲的孫立人從此幽居沉潛,閉門卻掃。 孫立人先後有三位夫人。1919年與龔夕濤結婚。龔早逝。1930年與張晶英女士結為伉儷。晶英女士因不生育而愧疚,遂於1950年為孫立人物色了家庭護士張美英為妻。後自己皈依佛門,遠離世垢。 美英女士,臺灣高雄人,知書達理,善理家務。育二男二女,兒女成人後事業上均有建樹。 一日清華人,一世清華情。 孫立人有濃厚的清華情結。當年在緬甸仁安羌之戰奪得的日本軍刀,回國後即送給清華母校作紀念。四個兒女全部畢業于清華(臺北)。晚年生活拮据,仍將所撰《孫立人回憶錄》所得200萬新臺幣稿費悉數捐給清華(臺北和北京)作獎學金。囚禁中,他有一個小心願,想把自己培植的兩株茉莉移到母校清華大學,但未能獲准。直到他恢復自由後,才得以償願……他給兒女們起的名字也很能見他的愛國情懷:中平、安平、天平、太平。意為“中國安定,天下太平”。他還令兒女們不得入美籍,不嫁、娶洋人。 他素來律己寬人,對於個別傷害過他的部屬,他不計前嫌,始終認為“他們是不得已的”。臨終前,竟然還囑兒孫們不要因他的事,鬧得 “政府”太難堪…… 蔣經國任“總統”後,出於某種目的,曾派“總統府”秘書長馬紀壯拜訪孫立人,問他願不願意出來做事。孫以“老了”為由推辭,並表示“現在天塌下來我也不管了”。蔣經國表示要送他一幢小樓,也遭拒絕。因孫所居的房子太破舊,只接受了當局對廚房和浴室的改造。 路不平,有人踩。 為孫立人伸張正義者,大有人在。後來成立的“監察院”五人調查小組認為:“不使一人含冤,萬世興歎,務須依證據認定事實。”“深恐主其事者,認防微之有術,喜揚厲以為功,倒因為果,以人廢言。”“監委”陶百川說:“白謗止冤,孫立人案是天下第一冤案。” “監委”曹啟文上萬言書給蔣介石,蔣把他的萬言書擲在地下,還用腳踩了幾下,並下令禁止曹啟文出境。 當年孫家的水電工鄭錦玉於1982年移居美國,致力於“孫案”相關材料的收集,1985年攜《陳情書》回台,想呈蔣經國,懇請了斷“孫案”。可回台時剛入中正機場,東西即被查沒,被審訊24小時,責令不得洩露“孫案”內容一個字,還禁止其日後回台…… 蔣介石死了,蔣經國死了,宣告了國民黨一個時代的結束。 1988年3月15日,孫立人義子揭鈞教授上書當時的“行政院長”俞國華與“國防部長”鄭為元,要求恢復孫立人的自由。5天后,鄭為元攜水果拜訪孫立人,告知“今後你可以到任何想去的地方,見任何你想見的人”。 猶抱琵琶半遮面,如此而已。 1988年3月20日,“監察院”在社會各界輿論的強大壓力下,複檢舊檔,公佈當年五人小組的調查報告,強調“沒有發現違法情事”。被囚33年的孫立人始獲自由。 是年11月25日,孫立人以自由之身迎來他的九十華誕。“總統”李登輝頒贈壽屏,“行政院長”俞國華等贈壽聯、花籃致意。官樣文章之外的是舊日袍澤、老部下3000余人從海內外紛至遝來,為孫立人祝壽。當孫立人在壽堂出現時,舊屬們群呼:“司令官萬歲!” 在生命的最後歲月,孫立人常說:“我現在除了牽掛一些受害的袍澤之外,還有就是能回到故鄉,為祖上掃墓。另一件心願:能回到佛吉尼亞母校去看看!” 孫立人的心願未能實現。1990年11月19日,他合上了他的人生冊頁。 孫立人逝世當日,臺北大小報紙進行了鋪天蓋地的報導。“總統”、“院長”前來致哀,宋美齡也送了花圈……最令人感懷的當屬孫立人的舊部和“O一四”案受害人的集體跪拜,以及原女青年大隊隊員的披麻戴孝。 孫立人的遺體上覆蓋著清華大學校旗和美國佛吉尼亞軍校校旗。唯獨沒有國民黨黨旗。孫立人從沒有入過國民黨!更耐人尋味的是,佛吉尼亞軍校校旗的正反面都有字,是拉丁文,譯成中文是,“舉世唯一人”,“暴君必亡”。 老兵不死!
(本文照片由在下自各網站搜尋下載加貼,文章轉貼自大陸文章,原作者可能是張昌華,如有確認者歡迎留言告知出處) |
|
( 時事評論|國防軍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