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1/26 10:26:56瀏覽4970|回應12|推薦92 | ||||||
引用文章 元月22日這一天,看到馬英九總統懷著歉疚的心情向孫立人將軍致意,並為孫將軍因部屬涉及共諜案而蒙冤感到惋惜,時間雖然遲了些,但身為蔣故總統經國先生所提攜的人而言,要跨出這一大步確實需要極大的勇氣,相信眾多仰慕孫立人將軍的民眾與受難舊屬仍會肯定馬總統的用心的!
孫立人將軍較為國人熟知的就是二次大戰時期,在緬甸的「仁安羌大捷」;有人認為這場戰鬥規模不大,由於是救了七千多的英國人中有不少記者所以聞名;但其實這個說法並不公允,也忽略了背後重大的歷史意義!
回顧「仁安羌大捷」至少締造了五個第一
其一,這場勝仗是自1842 年中國清朝政府簽下「中英南京條約」割讓香港島以來,百年雪耻的第一仗。 其二,這是英、日列強與中華民國軍隊首次在外國戰場交鋒,由我國軍以少勝多、以弱打強,揚眉吐氣的一仗。
其三,此役是有史以來第一次由中華民國的師長(孫立人)指揮外(英)國的裝甲及砲兵部隊作戰。
其四,這是日本偷襲珍珠港後,英、美盟軍參戰後在東南亞地面戰場上,一路潰敗後的第一場勝仗。
其五,由於打破「皇軍不敗」神話意義重大,加上不畏艱險馳援友軍的義舉,使孫立人獲得英王喬治六世(奧斯卡金像獎電影《王者之聲》中的那位)授予「帝國司令」勳章之殊榮,為第一位獲得這座勳章的外籍將領。
孫立人蒙冤固然公道自在人心,但也非沒有彌補之方,在此建議馬總統行使統帥權「追晉」孫立人將軍為四星上將。這一點古今中外皆有前例可循。
例如宋朝之於岳飛,宋孝宗淳熙六年(1169年)追諡武穆。
宋寧宗嘉定四年(1211年)追封鄂王,故後人也稱「岳武穆」或「岳王」。
明代之於于謙,英宗朱祈鎮之子朱見深繼位是為憲宗,年號成化,下詔為于謙平反;並召回發配邊疆充軍的兒子于冕;孝宗朱祐樘復於弘治二年,追贈于謙「特進光祿大夫、柱國、太傅」,諡號「肅愍」,欽賜「在墓建祠」,題為「旌功」,設春秋兩祭。葬于謙於杭州西湖三台山麓。 到了萬曆年間,明神宗也對于謙敬仰有加,改授諡號「忠肅」以肯定他一生的功績。
甚至連清朝高宗皇帝對於明末忠臣袁崇煥也讚譽有加,乾隆四十九年(1772年)清高宗亦下詔為袁崇煥平反。
撇開那些受冤的歷史人物,近代的蔣中正總統也曾追晉陳大慶等多位將領為四星上將。
至於近代美國也有一例,那就是1942年4月18日破天荒率陸軍轟炸機自海軍航空母艦起飛,轟炸東京的杜立特(Jimmy Doolittle),他於1950年以三星(美軍中將)退役,35年後的1985年美國總統雷根有感於他在二次大戰,與戰後推動成立美國空軍的貢獻,再度將他「晉升」為四星上將。
細數孫立人將軍對中華民國的貢獻,可謂遠遠超越承平時期的四星上將,馬總統若真心感佩孫將軍的話,似應認真考量敝人建議,雖然孫將軍生前視官階如浮雲,縱使升了上將總司令,卻仍然肩掛兩顆星,因他自勉第三顆星要到反攻大陸後才佩上;然而無論如何第四顆將星這個榮銜早就是他應得的,就如同岳飛、于謙、袁崇煥等歷史上的民族英雄一樣,雖是入土後的榮耀,也仍是公理正義的延續!
大陸中央電視台籌拍多年的《中國遠征軍》大型連續劇,http://www.tudou.com/playlist/p/a65530.html由演員張豐毅飾演抗戰時期的孫立人將軍。 最後感謝馬英九總統圓了中華民國100年的期望!
|
||||||
( 時事評論|國防軍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