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拍手功
2010/10/01 00:09:15瀏覽2008|回應0|推薦1

掌中乾坤談拍手

劉向春

《西遊記》裏的孫悟空是個身懷七十二絕技又足智多謀的厲害角色,他最有名的一招是從身上取一根毫毛,臨空一吹,剎那間變化出無窮的分身,讓妖怪分不清究竟「本尊」是誰。《星際大戰》影片中,路克行者的冒險故事是來自機器人阿禿笛禿頭上所投射出的一束光,光中有個麗亞公主的立體縮影,全片就由這個雷射影像開展出來。這個影像,根據《全像宇宙投影》一書的作者麥可.泰波而言,就是一個宇宙全像觀念的呈現。

宇宙萬物全像觀,可透過近代科學雷射投影軟片的分割顯示,如果將一個三度空間的全像立體軟片切成兩半,再用雷射光投射,這僅半張的軟片都可以完整地的呈現物體的本來面貌,是以軟片拍攝的如果是個孫悟空,即使將此軟片一分為二,二切為四,或再分割成微片,每一微片中都仍然可見一個完整的孫悟空。

另一個宇宙全像的觀念,可以從西方醫學的無性生殖來了解。人體內有十兆個細胞,利用科技可將每一個細胞的基因作無性生殖,再複製出一個相同的個體。雖然《西遊記》在中國是個神話故事,但它似乎也透露出中國人對宇宙有一個全像投影的想法。

事實上,在中國古代的傳統醫學,將這種由細微部份能窺見整體並診治整體的全像觀念,稱之為「全息規律論」。四千年前,中國人就發現耳朵中有個小人,耳朵的形狀正好是個頭下腳上倒立的胎兒(見圖一)。耳針的運用,就是將耳朵視為全身的縮影,只要刺激某些點相對應的器官就可以得到診治,如果將雙手或雙腳併攏,一個曲腿盤坐的人體縮影就立刻呈現在眼前(見圖二)。因此,經由手、腳掌反射區的刺激,也可達到治療全身的效果。

拍手功的緣起:

宇宙間的因緣變化十分奧妙,生病往往是超越的開始。八年前, 邱水旺 先生當時並不了解以上提及的理論、觀念,但在一個偶然的情況下,悟到拍手的利益,他過去因為練功不慎,氣阻內經,導致半身如中風般麻痺。就在萬般痛苦的當下,忽然憶及過去在西藏求醫,喇嘛為其療傷時總會牽著他的手,連拍多次以刺激手掌,想必有其道理。提起那段痛苦的往事, 邱水旺 先生不勝唏噓。

原來,年輕時在台北開計程車的他過著荒唐的生活,二十九歲時得了口腔上顎軟骨惡性腫瘤,在醫院接受化療,後來癌細胞進入骨髓,遂回家另覓偏方,隨後經朋友介紹入藏就醫,經過五天的顛簸,來到一所寺廟,後來在寺廟療養、練功一年,身體情況好轉,決心返台貢獻所學。

有一天,在練功時,不慎氣血阻塞,由於右手、右腳及頭部的顏面神經麻痺,只好用左手拍打右手心。逐漸的,右手掌恢復知覺,他又加緊猛拍,整隻手都能舉起。雙手持續再拍半個小時,原本盤坐的雙腿也不再發麻,只剩面部依然麻痺。他又拍了一個多小時,聲音震耳,原本瘀青的雙手,也不再瘀青,滿身大汗,通體舒暢,後來在友人家中看見道家的<手珍圖>,如獲至寶,因而研發出這套用雙手擊掌,發出音響來刺激反射區及身體經絡的聲納氣功,簡稱為拍手功。

如以潛水艇利用聲納探測物體為例,拍手功利用掌心撞擊所發出的聲響,不僅刺激了手掌的反射區,更因為聲音震盪,刺激體內所有的經絡、穴道,當聲音反彈回來,在手掌或手背以紅、腫、裂開、瘀血等症狀反應身體的虛實,可參照手掌反射區圖(見圖三、圖四)鑑別是何種疾病。 邱 先生特別指出,掌聲的響亮與否是拍手功的關鍵,掌聲又因個人功夫的深淺呈現不同的聲響,漸次會有皮聲、肉聲、筋聲、爆破聲、爆裂聲、爆納聲、震裂聲、震納聲以及極響聲。

拍手方式:

拍手方式又分實心掌、空心掌及局部拍。

1﹒實心掌:雙手合十在胸,五指自然分開,十指相對。

   拇指距鼻尖約十公分。手掌對手掌,手指對手指,

   張開用力拍擊,發出清脆響聲。實心掌噪音較大,但打擊面最完全,

   刺激最大,治病效果最好。

2﹒空心掌:避免吵人,可用空心掌。指尖相對,拇指分開,

   手心微凹,雙手略彎合併,手心中空,雙手平行分開約二十公分。

   夜間拍時,可用空心掌,或戴薄手套,只要拍一定會有效果。

3﹒局部拍:分別以右手掌的上、下部拍左手掌的下、上半部,

   再以右手的四指拍左手的四指(大拇指除外)

雙手互拍的訣竅是,由慢而快,採用漸進法,起先輕輕拍,保持輕鬆,意念專注於兩掌之間。一天比一天力道加深,手掌慢慢練出打擊力。拍要拍到痛時才是最好時機,只要再痛幾十下,爆破聲出來後,痛就會消失。如果功夫練成,一天只要拍五分鐘就有效果,若每天能拍三十分鐘,效果較快,有的當天見效,最慢七天見效。小孩或中風病人,若不能自行拍手,可請家人握住雙手幫忙拍打。

拍手姿勢:

1. 坐著拍:在車上開車睏時,拍手可去疲醒腦。

  上廁所坐著拍不但節省時間,更可以通便清腸、

  清宿便、清火、防痔瘡。

2. 站著原地踏步拍。

3. 邊走邊拍。

效果以坐著拍及站著原地踏步拍最好,因為身上十二條經脈,六條在手,六條在腳,手六經是心經、肺經、心包經、大腸經、小腸經、三焦經,腳六經是肝經、脾經、腎經、膽經、胃經、膀胱經。手腳並用,可以打通貫穿手六經及腳六經的氣血。老人體弱,兩腳無力,練拍手功,最好邊走邊拍或原地踏步拍,否則氣血灌注兩手過多,兩腳不動,反而兩腳會更加無力。

身體排毒反應:

初練拍手功,效果很不錯,但有一段時間會有排毒反應,症狀會似乎比原來更加嚴重,這是因為已經動到內經氣所反射的現象,有人雙手出現紅腫,有人昏沈,有人酸痛,有人身體發臭,如同武林對決,個個手掌呈現五花八門的奇異現象。

1. 瘀血世界地圖

  手心出現瘀青,表示體內阻塞,參照圖表,會知道那一個器官阻塞。

  只要繼續拍,瘀青會逐漸散去。

2. 寒冰掌

  因喝冰水太多,被嗆傷,手掌面呈結霜狀。

3. 火雲掌

  因長期吃垃圾食物、油炸食品,此乃陽症須清肝解火。

4. 血手印

  手心呈碎裂狀,血色呈黑色,體內有嚴重內傷。

5. 開天眼

  手心裂開流血,表示體內嚴重阻塞,須加倍努力,將毒素排出,

  如果手實在太痛,可以休息一陣子,等到傷口復原,

  再繼續拍打,不可放棄。

6. 水龍掌

  拍打後,整個手會出水,因為長期飲用冰水,此乃陰症,

  陰症比陽症還難處理,要特別小心。

7. 乒乓球

  拍打後手背呈乒乓球狀,此乃氣血循環不良,

  肺經、心經、脾經有阻塞現象。

拍手功效:

據大力提倡拍手功並行醫著書的中醫師 侯秋東 教授的臨床經驗發現,大多數人練拍手功,只要每天用力拍十到三十分鐘,數日後,體力便會增加,精神變好,胃口大開。拍手功對一般的慢性病,如關節酸痛、手腳冰冷、糖尿病、高低血壓、肥胖、肝病、尿毒、胃痛、老人健忘、女人經痛、各種眼疾、耳鳴、重聽、腸胃疾病、失眠等都有改善。

遇到失眠或有憂鬱症、焦慮症的患者,拍手功的陽剛之氣可將心中鬱悶煩躁之氣由手掌逼出。有位患者努力拍手,每天一萬下,終於遠離安眠藥。拍手久了,五臟六腑火氣全消,內心舒坦,脾氣變得溫和起來。 侯 教授發現,掌聲鼓勵是最好的心理建設。

一般的慢性病,拍手功都可對治,尤其是感冒發燒,效果最好;拍手功可以提升免疫力,增加體內的氧氣,癌細胞是厭氧細胞,加上患癌的人通常血液酸性太多,拍手可以排除多餘的酸性物質,使血液變成健康的弱鹼性,對癌症末期胃口不開、精神崩潰的病人,拍手可以提升體內陽剛之氣,打開胃口,使人有信心、有活力。練拍手功對身體四肢的酸麻痛,也可獲得改善;高血壓或想減肥的人,配合吃素效果較好;想減肥的人,宜在飯前拍;想增胖的人,須在飯後二十分鐘後拍,可以幫助消化,增加食欲;懷孕時,要輕拍空心掌,以免影響胎兒神識;月經來臨時,不要拍,等過後再拍。

拍手功的功效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只要自己開始練,不花一分錢,效果自己可以求證,持之以恆,必可拍出漂亮的掌聲。但 侯 教授也語重心長地指出,雖然拍手功好處多,但百病之源起於心,心裡污染和煩惱是百病的根源,平日應少欲知足,修身養性才能延年益壽。他的養生之道是「鍛鍊氣功,治百病之標;修養心性,治百病之本。標本兼治,性命雙修,人生真樂,肇基於此。」最後,他以個人行醫多年的經驗,將健康指標歸納為以下十則:

1. 每天排便,氣味不臭、不黏肛門、黃色成條。

2. 小便不臭不濁、無色無油。

3. 流汗不臭,不自汗、不盜汗。

4. 口腔不臭、口氣不臭、放屁不臭。

5. 不怕冷,不容易感冒。

6. 不容易疲勞、打瞌睡。

7. 睡覺無惡夢,躺下就睡,不輾轉反側。

8. 全身骨節筋肉不痛、不麻、不酸。

9. 蚊子不叮,或叮而不癢、不腫。

10. 不容易發脾氣、憂慮、恐懼、悲傷、患得患失。

參考資料:

1. 《全像宇宙投影三部曲》麥可.泰波著;潘定凱譯;琉璃光出版;

    電話:(02)27753066此書精彩萬分,幫助我們打破界限,

    以整體性去看待宇宙萬物,對身心靈的全像觀,有更深入的剖析。

2. 《手足自我按摩》吳長新著;三省堂出版社;電話:(02)22186518

    此書對手腳按摩的歷史發展、原理、方法及各種反射區圖表都

    有詳盡的說

3. 《拍手與健康》邱水旺著;電話:(05)2586910。此書圖解甚詳,

    尤其有拍手的分解動作,並有手掌瘀青、紅腫等彩色照片可供參考。

4. 《拍手功治百病》侯秋東著;電話:(08)7374769

    此書特色是以中醫的角度來探討,其中包括作者的臨床經驗,

    以及六種簡易氣功的介紹。

5. 《拍手功治百病續集》賴柏全著;電話:(05)2786959

    此書有非常詳細的手掌穴道圖。

引用http://www.lapislazuli.org/TradCh/magazine/200105/20010505.html

參考:拍手功治百病http://book.bfnn.org/books/0499.htm

( 知識學習健康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urtisyen74&aid=446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