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08/26 17:55:15瀏覽2580|回應0|推薦0 | |
* 再回眸金門「風獅爺」 圖文:陳宗嶽 1976年,初次到金門時,除了震驚於山后村聚落保存的完整,風獅爺也是最吸引我目光的焦點,設置的目地如同部分老街道街角牆壁下的「泰山石敢當」,在民俗學上屬「厭而勝之」的厭勝物,是鎮煞、壓邪之用。 只是當時許多地方仍屬軍事管制地區,難以進入,因此所能看到的風獅爺不超過10尊,真是屈指可數。其中素面石材本色的多,大約只有三、四尊是全身彩繪、頸掛紅色披肩的。記得當時休假步行中或是行軍途中,發現風獅爺也是自行設定的附帶目的之一。 1978年,在當時管制嚴格的金門,還是藉著向沙美相館租借尼康MAT相機的方式,以幻燈片拍下一些在地的特殊影像,也在當時中國時報副刊的「人間」刊頭刊出五幅圖片,算是對當時的投入作了一個小結。 清代,金門為了鎮住東北季風而設立風獅爺,尤其東北方迎風面特別密集,特別是金沙鎮一帶有千姿百態的風獅爺。 金門解除戰地任務後,常發現過去被充當防禦工事的石獅,或是置身雷區而被遺忘的風獅爺,因此隔段時間就會冒出幾尊「隱藏版」,像是近年在官澳、蔡厝、洋山等地有新出土的風獅爺,目前總共有86尊風獅爺,分別是金沙鎮51尊、金湖鎮17尊、金寧鄉9尊、金城鎮8尊、烈嶼鄉1尊,未來應該還會有新出土、新出世的風獅爺出現,但是會愈來愈少。 ※厭勝物-摘錄 厭勝,《辭海》釋義:古代方士的一種巫術,謂能以詛咒制服人或物。「厭」字此處念yā,通「壓」,有傾覆、適合、抑制、堵塞、掩藏、壓制的意思。 「厭勝」一辭最早出於《後漢書·清河孝王慶傳》的記載:「因巫言欲作蠱道祝詛,以菟為厭勝之術。」指的是一種武術行為,後來則被引用在民間信仰上,轉化為對禁忌事物的剋制方法。 傳說「厭勝之術」始於姜太公。《太公金匱》中說:周武王伐紂,天下歸服,只有丁侯不肯朝見,姜太公就畫了一張丁侯的像,向這張像射箭,丁侯於是生起病來。當他知道是姜太公搗的鬼,便趕緊派使臣去向武王表示臣服。姜太公在甲乙日拔掉了射在畫像上的箭,丙丁日拔掉了畫像眼睛上的箭,庚辛日拔掉了畫像腳上的箭,丁侯的病就好了。 「厭勝之術」又稱魘鎮之術,意思為「以詛咒厭伏其人」,是一種流傳已久的巫術行為,無論是宮廷或是民間,都有人利用它來加害他人。如果哪一戶人家被用了「厭勝之術」,輕則家宅不寧,時有損傷或惹上官非;重則患上惡疾,遇上災劫,孩童夭折,甚至會家破人亡,是一種非常惡毒的詛咒。當然「厭勝之術」有惡也有吉,因人而異,因事而異。 泰山石敢當:這是民間最普遍,歷史最悠久的守護神。古人言:「石敢當,鎮百鬼,壓災殃,官吏福,百姓康…」,於是常將之設於對沖的路口、橋頭、村莊口…。由於功能不同,形狀大小不一,其上或再刻上符咒、獸牌、八卦、祈願文字等,以求增加法力。 「厭勝」意即「厭而勝之」,系用法術詛咒或祈禱以達到制勝所厭惡的人、物或魔怪的目的。人們平常生活中也能時常能見到一些厭勝物,像雕刻的桃版、桃人,玉八卦牌、玉獸牌、刀劍、門神、銜劍獅頭等等。常見而且多的是厭勝錢,又叫壓勝錢,是鑄成錢幣模樣的吉利品或辟邪品。這種錢正面鑄有文字如「千秋萬歲」、「天下太平」、「出入大吉」、「宜室宜家」等,背面有星斗、雙魚、龜蛇、龍鳳圖案,供佩戴賞玩,一般人稱之為「花錢」。 |
|
( 興趣嗜好|攝影寫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