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茶海」的起源與功用
2024/08/04 14:07:13瀏覽228|回應0|推薦2

「茶海」的起源與功用

~2024.8.4 陳宗嶽 寫於台北

2024.8.3週六下午例行茶聚時,因為常用具有中空保溫、隔熱層的玻璃茶海碰壞了流口,而另找出一個民國初年~約1930年「金鼎商標」款的民國綠泥梅樁柄茶海來使用,比之前常一起使用的~1980年代「中國宜興」款的紅紫砂竹柄茶海小了一半容量,負責執壺、司茶的老友余讓堯說:這有點像喝咖啡或下午茶用的奶缸。我為了證明這茶海與奶缸有著不同的造型,而再去找出一個~1890-1900年間宜興採用無字花款且內舖綠釉的紅紫砂奶缸,其高高的提把,完全歧異於現代的茶海造型。另外特地將2020年陶藝大師陳景亮花了五年研發出可甜水的白陶茶海(茶盅、公道杯)並列一起做比較,發現似乎可將茶海的沿革拉出一條時序。

1、1890-1900年間,宜興無字花款、柄有晚清銷日喜歡用的「(邵)景南」托印款,紅紫砂內舖綠釉提柄奶缸。

2、1930年,「金鼎商標」款、外綠(民國綠)內紫梅樁柄茶海。

3、1980年代,「中國宜興」款、紅紫砂內舖白釉竹柄茶海。

4、2020年,陶藝大師陳景亮花了五年研發出可甜水的白陶茶海。

我稱之為「茶海」的有許多名稱,但是我喜歡它有大海的胸襟與氣魄,符合茶藝「分享」的精神,而稱為「茶海」。而大陸習稱「公道杯」,再依據維基百科的解說,「茶海」有下列五種稱法:

壹、茶海名稱

1、「勻杯」~由臺灣紫藤廬於1980年代命名。

2、「茶盅」~由臺灣陸羽茶藝中心於1980年代命名。

3、「茶海」~此名出現晚於「勻杯」、「茶盅」。

4、「公道杯」~本指一種以虹吸為原理的分酒器,而現時的茶海主要作用是分茶,與這種器具作用相近,又因能使茶湯濃度均勻,因此成為茶海的俗稱。

5、「分茶器」~是根據其分茶的功能命名,如同紅酒的醒酒、分酒器,清酒的溫酒壺。

茶海,在中華茶文化中的出現,應該出自臺灣茶人的開始使用,因為1980年代的臺灣茶藝發展出「茶海」的運用,藉以將壺中茶湯倒入茶海,再分到各個小杯之中,讓各杯濃淡一致。

貳、茶海的源起

溯其源,則有以下三種說法:

一、係承臺灣日治時期日本煎茶道的「湯冷」(日語:湯冷まし)所影響。日本茶具中的湯冷早期為無柄碗形,有尖嘴出水處,後來受到茶藝的茶海影響,出現有柄的形制,因此「湯冷」是有著相似外觀或用途的茶器,另外,日本清酒器具中可溫酒的分酒壺,亦稱片口壺的,也有被用作分茶之用。

二、係1980年代仿照西洋喝咖啡或下午茶的奶盅、奶缸所創,按照宜興1890-1900年外銷歐洲的紫砂奶缸觀之,兩者有著幾乎相同的造型,只是下午茶用的奶缸提把較高,亦是可茲參佐的佐證。

三、我以為一種始自唐代的煮水器~銚(ㄉㄧㄠˋ,diao)是始祖,這是一種小型炊具,有柄及出水口,用來燒開水或熬煮東西。《說文解字.金部》:「銚,溫器也。」清.段玉裁.注:「今煮物瓦器,謂之銚子。」明.張自烈《正字通.金部》:「銚,今釜之小而有柄有流者亦曰銚。」如:「瓦銚」、「茶銚」、「酒銚」、「藥銚」。也稱為「銚子」,是一種帶柄有嘴的小鍋,口小肚深,舊時多用於燒水、煎藥,因而稱:水銚子、藥銚,而且銚在唐宋時期廣泛被用在煮茶時的煮水茶器,自然有著「分茶」的作用。明代則多了蓋子,在山西洪洞廣勝寺明應王殿北壁元代壁畫中,就有與風爐配套的煎茶銚子,是三叉提樑把狀。另外,明代畫家陳洪綬(1598年—1652年)的《隱居十六觀•譜泉》冊頁中,也有側把有蓋的銚形煮水器。晚清玉成窯的石銚壺與石瓢壺,以及日本的側把壺都與「銚」有關,只是我如今再加了「茶海」這一項。

另外,朝鮮半島有相似瀹(瀹,音:月;意為煮、泡)茶的茶器,稱作熟盂(韓語:숙우),是朝鮮半島的瀹茶茶具,即用以冷卻開水和泡好的茶湯,並將茶湯倒入並分至茶盞中,多爲帶尖嘴出水口的碗狀形制,也有帶流子的形制(形如無蓋茶壺),雖然與唐代茶人陸羽作品《茶經》中所載的熟盂同名,但是形制不同,因為《茶經》中的熟盂只是一種碗形茶器,用於煮茶法中。也有一說稱:有出水口的熟盂稱為流盂。其實依我所見,朝鮮半島的「熟盂」就是「茶銚」,屬於銚的一種,因為奉中國為宗主國的朝鮮王朝(1392-1897年),亦應是受到明代「㵸茶法」的興起而有了此種茶器。

參、現代陶藝茶海

現代茶具中茶海形制可分為有柄和無柄兩種,有柄者的柄又可分為把狀和耳狀兩種。出水處有以尖嘴口出水者,也有以流子作為出水口,形如無蓋之茶壺。

當代陶藝大師陳景亮花了五年研發出可甜水的白陶茶海,則再加入現代陶藝塑形與流水力學的因子,以外張的杯口為落手處,省掉了柄的部分;再在出水尖口處收窄如壺口,但是又留有一線天,可讓茶海如茶壺般直接投茶沖泡,又藉著出水口的緊縮來攔阻茶葉的流出,巧富心思。

肆、茶海的功用:

一、均勻茶湯濃度與分茶

以茶壺或蓋碗等泡茶後,將茶湯注入茶海,再倒在各個茶杯中,可以使茶湯均勻,並避免茶湯外灑,保持桌面乾爽,不僅可以免去了潮州工夫茶中「關公巡城」與「韓信點兵」的程式,亦可避免茶葉在茶壺或蓋碗中泡浸過久,使茶湯變得苦澀。另外,而在比較不同泡、不同茶樣的茶湯,把不同的茶湯分裝在不同的茶海,可以方便評比。日本的煎茶道則採用兩個茶壺,一作泡茶用,一作分茶用。

二、降溫

先期降溫:一些茶類如綠茶、白茶、青普、白毫烏龍等不宜使用過於滾燙的開水沖泡,可將沸水先倒在茶海中降溫,之後再注入茶壺沖泡茶葉。

後期降溫:依我的實際經驗,現時泡茶多需要用滾燙熱水來沖泡茶葉,使用茶海可降低茶湯的溫度,使之達到攝氏40度左右適合入口的溫度,再分杯飲用。以之配合茶席的展演,亦有美化表演的功效。

亦同於日本玉露茶的沖泡法,在沖泡後會被倒入「湯冷」中,並等待降溫至攝氏40度,以達到最佳口感。

三、泡茶

可將茶葉置入茶海之中,直接作茶壺之用。如陶藝大師陳景亮所做的現代白陶茶海,因出水尖嘴口採近90%的包覆,可攔阻茶葉,只放流出茶湯,因此可直接將茶葉置入其中,作茶壺之用。

臉書: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sEsk7ceXWSjceZNf/?mibextid=WC7FNe

YouTube :

https://youtu.be/fItIdPywDsY?si=CgxNjewKYoaJwWaQ

抖音:

https://vt.tiktok.com/ZSYEvmT3q/

近代的宜興紫砂壺杯套組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ty43115&aid=180874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