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4/09/18 15:28:54瀏覽168|回應0|推薦1 | |
1913-1914年馮子和在上海演出京劇的影像 馮子和,1888—1942年,男,京劇旦角。本名旭初,字春航。江蘇吳縣人。父馮三喜曾是四喜班演員。 他幼年隨父學青衣、花旦。九歲在上海進夏家班拜夏月珊為師。青衣戲宗法時小福,花旦戲曾得路三寶傳授。因他相貌近似當時上海著名青衣演員常子和,一度曾以「小子和」之稱露演。在上海、杭州、蘇州、南京、漢口等地負有盛譽。他具有民主愛國思想。演出劇目除《三娘教子》、《貴妃醉酒》、《花田錯》、《鴻鸞禧》、《兒女英雄傳》等外,多為古裝戲、清裝戲和時裝戲,如《玫瑰花》、《新茶花》、《艷情策》、《貞女血》、《黑籍冤魂》、《杜十娘》、《馮小青》、《花魁女》等。其中尤以多本的《血淚碑》、《恨海》為其代表作。他在晚年還編寫了《姊妹花》和《溫如玉》等劇。他曾舉辦“春航義務學校”,趙桐珊、週五寶、王靈珠、李少棠等五十餘人均為該校學員。有柳亞子編撰的評論馮子和演劇藝術的詩文集《春航集》出版。 @馮春航 馮春航(1888—1942),名馮子和,原名旭,字旭初,春航其號,別號晚香庵主。江蘇吳縣人,生於上海。其父馮三喜原為北京四喜班且角演員,清代同治六年(1867)與夏奎章等同赴上海。春航自幼隨父學習青衣、花旦,十二歲帶藝進入丹桂茶園「夏家科班」,師從海派名伶夏月珊,後因天資聰穎、技藝出眾而成為當時京劇界的海派名伶。中年病嗓之後離開舞臺,悉心授藝,晚年從事編劇工作。 馮春航在中國京劇史上較為著名的原因包括兩個方面:其一是與時俱進的戲劇理論主張及社會實踐活動;其二是以南社成員柳亞子等人為首的「馮、賈黨爭」及其《春航集》2冊的行世。 第一方面,「馮主張戲劇應以改良社會和啟迪民智為己任,因而除演出傳統戲⋯⋯又熱衷提倡內容進步的新編清裝或古裝戲,清光緒三十年和夏氏兄弟在丹桂茶園以《玫瑰花》一劇開風氣之先。新舞臺建立後,又排演《妻黨同惡報》、《新茶花》⋯⋯時稱『醒世新劇』。」“不僅如此,馮春航積極投身於清末民初的革命事業,創辦春航義務學校免費服務伶界等。 在第二方面,正是因為他的進步戲劇觀念與社會活動,使其與進步文學團體南社(1909—1923)關聯密切,並經柳亞子介紹加入該社。「南社人在報紙和刊物上發表對戲劇的理論見解,而『角』馮春航在舞臺上踐行著這種理論主張。」 1912年9月,北京名伶賈璧雲南下上海,由此引發其與馮春航間的「馮、賈黨爭」。「馮黨」以柳亞子等南社成員為主,「賈黨」以京津名士易順鼎、樊增祥、羅癭公等人為主;兩個陣營分別出版《璧雲集》和《春航集》互為爭持,成為一時新聞。 這種黨爭表面上看屬於「捧角」文化的流俗之舉,而在實質上卻代表了新、舊文學及其團體之間的博弈:「馮賈『黨爭』實質是『南北新舊』、『民黨與官僚』、『共和主義與專制主義』之爭;而色藝之較、藝術之別,反而是次要。」 伴隨馮春航的病嗓、賈璧雲的年長,以及劇壇新秀的不斷崛起;持續數年之久的「馮、賈黨爭」也就最終消散。但是,離開舞臺的馮春航並未就此結束京劇生涯,而是轉向授徒與其他幕後工作。 民國二十年(1931)上海大東書局出版的京劇選本《戲學指南》16冊便是馮春航之作。《戲學指南》雖將編輯者與發行者皆歸大東書局名下,但在每冊之上皆題:「馮春航校正 羅駕新編次」(惟有第6冊題作:「馮春航校正 王君亮 陳一癲編次」)。那麼,為何認為負責校正工作的馮春航是《戲學指南》編選團隊的核心人物,而非編次作者羅駕新等人呢?這要從《戲學指南》的實際選本類型情況來看。 《戲學指南.凡例》之一指出:「本編為一般學習唱戲者而作,搜覓名伶真腳本,逐場、逐節詳加說明,以示徑途。俾學者,可以一目了然,如獲南車之導引,故名日《戲學指南》。」作為京劇教學用材,這是該種選本立意根本。對於學習唱戲而言,劇本之外最為重要的部分便是音樂。《戲學指南》詳載工尺曲譜,所選劇目皆為全本,並且工尺亦是詳細標注到底;同時每一唱段更有詳細表演指導說明,從而才能達到真正「戲學指南」的編選目的。 因此可見,負責核心工作——曲譜校正與表演教學指導工作的馮春航毫無疑問當屬《戲學指南》的實際編選作者。與此同時,馮春航也是《戲學指南》惟一序言作者;其在〈序〉之中從笑、白、哭、唱等四個方面闡述了自已對於戲劇表演的見解。這種表演理論的精闢見解,非馮春航一類極具舞臺表演經驗而又深諳戲劇內核之人不能道出其中真諦。 馮春航編選《戲學指南》一事,實際上折射出民國時期,一批富有戲劇理論並且勇於不斷實踐創新的京劇名伶在被迫離開舞臺之後的人生歸屬。 以馮春航為代表的京劇演員已經迴異於老一輩伶工大多不識字的困頓局面,「馮子和年青時好學,不但學中文,還到上海商務書館學習英文」,他深切感受到「藝人一定要有文化」,因而創辦春航義務學校免費教學伶界後輩。 正是由於他的這種對於文化底蘊的迫切追求,才能使其成為文人團體一一南社的重要一員,同時也能使其在離開舞臺之後憑藉所學繼續進行京劇事業。 當然,京劇名伶實際介入京劇選本編選工作的情況並不常見,尤其是在1949年以前,戲曲演員的文化水準整體相對較低。然而正因如此,更加能夠反映出馮春航編選《戲學指南》的重要價值及其典型意義。 本文摘自~戲曲學報,第二十四期 2021年6月,國立臺灣戲曲學院。 @照片來自:英國謝菲爾德大學講師道格拉斯·克努普在1913-1914年學術會議上進行「世界之旅」 報告時,所秀出來的上海影像。 謝菲爾德大學 (The University of Sheffield),簡稱謝大,縮寫:TUOS)是一所位於英國南約克郡謝菲爾德的公立研究型大學。 其歷史可追溯至1828年成立的謝菲爾德醫學院、1879年成立的福斯學院,以及1884年成立的謝菲爾德技術學院。 |
|
( 創作|另類創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