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3/03/24 13:34:02瀏覽1891|回應0|推薦2 | |
假幣 探究中國唯一印有帝王(光緒皇帝)半身像的銀幣 ~「四川省造光緒帝像盧比銀幣」
2023.3.22 陳宗嶽寫於台北 這是我收藏銀幣逾30年之中,收藏的唯一一枚「四川省造光緒帝像盧比銀幣」,收藏時間約在1993年,收藏地點在台比市愛國東路電信局旁的跳蚤市場(如今早已沒有了),買入價約新台幣1000元,當時藏購的原因只是它「品相完美,完全未使用」。以現在的眼光來看,新台幣1000元實在不貴,但是在當時已經是4枚袁大頭壹圓的價格。這枚幣完全未使用,且帶有出廠時的銀色原光,當時我除了認識銀幣上的「四川省造」字樣,其餘都不知,後來查了當時有限的資料,才知道銀幣上的頭像是光緒皇帝,屬於晚清的銀幣。之後就擺著,一直到最近開始整理、研究手中收藏的銀幣,在查了許多資料,陸續花了一年半的時間,才終於弄清楚了這枚「四川省造光緒像盧布銀幣」的背景歷史以及它將近人民幣3萬元以上的市價(稍好品相的約在人民幣數千到一萬元)。
「四川省造光緒帝像盧比銀幣」民間常稱之為:四川盧比、四川藏洋、四川藏元、藏幣、洋錢、川卡、川洋、藏洋、藏元、趙爾豐錢等,我收的這枚「四川省造光緒帝像盧比銀幣」屬於四川盧比之中「頂天」的藏品,因為: 一、它本來就是中國發行的流通銀幣中,唯一一個印有帝王(光緒皇帝)像的銀幣,可以說它的幣像是獨特的、絕無僅有的存在。 二、它從光緒28年(1902年)到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分四期鑄造發行,我這枚「四川省造光緒像盧布銀幣」屬於第一期中偏晚的1906~1911年間發行的。 三、我收的這枚品相屬於有車輪光且未使用過的最佳品相,我認為它的評級分數應該有63分以上(找時間送評級),即使是最晚的1911年出廠,至今也歷經112年,還能保持它當年出廠時的狀態,當屬絕對的難能可貴。
在探究「四川省造光緒帝像盧比銀幣」,也是俗稱「四川盧比」或「四川藏洋」的鑑別發法時,我發現一種最簡別的方法就是: 1、愈早期的光緒帝像愈漂亮,愈後期的面容變形愈多愈醜。 2、愈早期的含銀亮愈高,愈後期的含銀量愈低。 3、背面鑄文「四川省造」中的「四」字,在光緒廿八年(1902年)到宣統三年(1911年)的第一期鑄造期間,這「四」字中間的兩豎筆劃較長,超過這「四」字的中腰線。在民國元年(1912年)到民國五年的第二期,這「四」字中間的兩豎筆劃較短,沒有超過這「四」字的中腰線,如同兩水滴點。在第三、第四期,這「四」字中間的兩豎筆劃分別向外撇呈現「八」字形狀。 4、第三、第四期的仿品有許多,甚至網路上有人聲稱可以通過評級幣的檢測,所以品相差的還是別碰。
簡言之,「四川藏洋(盧比)」流通的時間長達57年,版本多達上百種,流通範圍超過40萬平方公里,覆蓋了160多萬漢、藏、彝等民族,是康區這段風雲詭譎歷史中的最佳見證者。以下就是我花費好一番功夫,為了我這僅有的一枚「四川省造光緒帝像盧比銀幣」,所撰寫的內容,算是對得起這枚「四川盧比」銀幣。
壹、「四川省造光緒帝像盧比銀幣」的鑄造發行經過 「四川省造光緒帝像盧比銀幣」是清朝光緒時期為西藏發行的特殊銀幣,也是清朝唯一以光緒皇帝頭像為正面的錢幣。西藏當時是清朝屬地,但與內地交通不便,反而與印度較為接近。19世紀初,英國征服印度作為殖民地,統一幣製發行制式的印度盧比(Rupee),當時一盧比大概等於英鎊二仙令。19世紀末,英國由印度出兵占領拉薩,達賴逃亡,清廷無力對抗,只好和英國簽約,西藏仍屬於中國,但給予英國最惠國的待遇,印度盧比因此大量流通於西藏。
清廷為取回貨幣主導權,乃模仿印度盧比的型式,在四川省製造四川盧比,正面仿照印度盧比上的英國女皇維多利亞肖像,以光緒皇帝頭像替代,反面有類似印度盧比的花紋,並有「四川省造」的文字,表明是中國的錢幣。從1902年開始鑄造,到1958年停止流通,是一種為了抵制英國印度盧比對藏區的入侵,而在四川省鑄造的地方性銀幣,主要發行流通於四川藏區,但是西藏、青海藏區、甘南藏區和雲南藏區亦有流通。
四川盧比最終成功地將英國印度盧比逐出了康巴地區,成為康巴區的主要貨幣,1949年以後,四川盧比仍在民間流通,但隨著人民幣的發行,逐漸淡出流通市場,至1958年,四川盧比才停止流通。
四川盧比仿英印盧比製造,面額有:一盧比、二分之一盧比、四分之一盧比等三種,正面為光緒側面像,背面為紋環繞著的「四川省造」四個漢字,中央有一個橫花或直花,花紋與英國印度盧比相仿,其重量、大小均與英國印度盧比一致,有橫花、直花、有領、無領(光緒皇帝衣服的領子)等版式。
四川盧比從「無領」變「有領」的原因,肇因四川盧比的人像衣飾最初源自英國印度盧比上的女皇衣飾,藉著幣面相似、重量成色一致,而易於與川藏地區的英國印度盧比兌換。在1906年以前,清政府未曾要求審批盧比的設計,僅批准趙爾豐及地方負責設計及鑄造(因此曾出現雲南盧比、五節辮等西洋化設計)。但是,1906年清政府要求上繳盧比設計以作審批,認為皇帝身穿類似女服之裝不妥,於是加上「衣領」以作區分,使之在模仿英國印度盧比的同時仍能維持清帝形象。表現在四川盧比的幣面上,就在第一期四川盧比上出現:「無領橫花→無領直花→有領直花」的演變,這也成了鑑別第一期鑄造前後的依據。
一、發行經過 清朝征服青藏高原後,雍正皇帝對大藏區採取分而治之的策略,將康區分拆,以打箭爐(今康定)為界,西部歸達賴喇嘛管轄,東部劃歸漢地,其中理塘、巴塘、察雅、昌都劃歸四川,中甸(今香格里拉市)劃歸雲南,這一行政區域的分劃沿用至今。國民政府時期在康區設立西康省,西康省的西部仍被西藏噶廈政府實際控制。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早期,曾設立西康省和昌都地區,後來撤銷,西康省併入四川省,昌都地區併入西藏自治區,現為地級昌都市。
康區的貨幣經濟出現較晚,直至十九世紀末交換方式都很原始。光緒以前,無論是西藏鑄幣還是內地貨幣在康區流通都十分有限,邊茶、青稞、食鹽等承擔著“准貨幣”的作用。咸豐六年至十年(1856年-1860年)清政府在第二次鴉片戰爭戰敗後,英國不斷侵略西藏,在傾銷商品的同時,英國東印度公司製造的盧比銀幣由印緬地區源源不斷輸往藏地。《西康通志·財賦志》曾載“英人睥睨康藏,實行經濟侵略,印度盧比遂大量流入”。印度盧比為機製幣,正面為英王頭像,背面以英文標明幣值和鑄造年代,並以花邊環繞,每元重三錢二分,製造精美、成色穩定,且大小適中便於攜帶,而當時的藏元則品質較差,因此英印盧比很快的佔領了藏區的貨幣市場。
青藏高原內部如同內地的南方、北方一樣,傳統上分為三個區域:衛藏、安多和康區。衛藏就是前藏「衛」與後藏「藏」二區的合稱。人們心目中的西藏大多時候都是拉薩的布達拉宮、八廓街、大昭寺等地,而這些其實都是屬前藏的「衛」;人們所說的「藏」則是指後藏,它的形成和演變,反映出西藏歷史的變遷。
清代光緒年間,英印盧比逐漸取代藏幣成為衛藏的通行貨幣,此時衛藏的駐藏大臣卻因循無所作為,遂使英印盧比更擴張的流入康區。英印商人以高出銀價數倍的比值換走藏區白銀,使白銀大量外流。光緒二十年(1894年)前後,英印盧比流通到打箭爐(今康定縣)一帶,盧比每元重三錢二分,卻作四錢購貨,嚴重侵害了商民利益。對此,川邊商民反映強烈,川省官員也大聲疾呼「印幣亡邊」,一面上奏朝廷,一面果斷採取措施,抵禦英印盧比。
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7月,四川總督鹿傳霖最早提出自鑄銀幣以抵制英印盧比,他以「銀價過低、制錢缺乏」為由,奏請建立銀元局,四川銀元局設在成都,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開鑄龍洋銀元,拉開了四川銀幣在藏區流通的歷史序幕。最初向英國定製鋼模,錢文寶字為缶寶,後又自開鋼模,錢文寶字為爾寶。但是,由於龍洋的尺寸大,幣值高,與藏區的用錢習慣不符,沒有取得很好的效果。而最早鑄造與英印盧比同樣重量銀幣的是雅州府分駐打箭爐廳同知劉廷恕,他以「印幣亡邊」為由,多次呈請四川總督自鑄銀幣,最終在得到上司默允後,於光緒廿七年(1901年)開始以「藏餉之銀」在打箭爐用土法鑄造與英印盧比大小相近、含銀三錢二分的純銀幣「爐關契」。「爐關契」銀幣正面為「爐關契」三個字,背面有藏文和花紋圍繞。由於「爐關契」為土法鑄造,發行量並不能滿足藏區商民的使用與需求。
光緒廿八年(1902年),岑春煊任四川總督,開始在成都造幣廠仿印度盧比的形狀、大小、輕重而鑄造新幣,專門在藏區發行,其正面為大清光緒皇帝側面像,背面為花紋環繞著的「四川省造」四個漢字,中央有一橫花或立花,花紋與印度盧比相仿,其重量、大小均與印度盧比一致,當年所鑄藏元數量為230,340枚。光緒卅一年(1905年),四川總督錫良向清廷奏請「試鑄三二藏元」,雖然當時清廷正想統一貨幣鑄造發行權,鑄大清金幣、大清銀幣通行天下,但為抵制印度盧比,財政處、戶部為其多方辯解,特准四川鑄行藏元,從此四川藏元由地方「私仿鑄幣」變為經朝廷正式批准鑄行、專在藏區流通的中國正式貨幣。
光緒卅一年(1905年),發生駐藏大臣鳳全及隨員50餘人被暴動藏民、喇嘛殺害的巴塘事變,趙爾豐在平定事變後,大力推進改土歸流,促進了川邊的貨幣需求。光緒卅二年(1906年),趙爾豐呈文:「去年臣與前督臣錫良商由四川造幣廠依照盧比,鑄造三二銀元。一百萬元運銷關外,以為抵制,商民樂用。」四川藏洋的鑄造得到清政府進一步認可後,開始大量發行。趙爾豐於1909年撥銀二十萬兩續鑄藏洋,使其在康藏地區漸漸流行開來,因其影響廣泛,西藏民間也有稱四川藏洋為「趙爾豐錢」。
英國人為保證英印盧比在康藏市場的優勢地位,大量傾銷英印商品,操縱市場來壓低四川藏元的幣值。為此,清廷當局一方面加大宣傳,遍貼印度盧比按照三錢二分使用的告示;一方面設立兌換所,要求發薪水、買糧食、納稅等一律強制使用本國貨幣。如此有力地抵制了印度盧比的氾濫,將盧比逐步逐出康區,此後,川邊藏區四川藏洋成為普遍通用的貨幣。即使到民國時期,幣制雖改,但康巴藏區仍然只通行藏元。
藏洋鑄造總的規律是,鑄造時間愈早者,成色愈好;愈遲,成色愈差。民國元年(1912年)後,因為所鑄藏洋成色減低,在康定,由原來31元1咀換10兩生銀增至40元才能換10兩生銀。加之生銀日昂,成都造幣廠無利可圖,故民國5年後停鑄,但是市面深感周轉不靈,康定商家不得不發行大量期票以資周轉。川康邊防軍第二旅旅長馬驌請示劉文輝後,於民國20年(1930年)在康定設造幣廠鑄造面值為1元的藏洋,至民國31年(1942年)止,該廠正常開工時間約100月,按月平均鑄造8~10萬元計算,總鑄量約800~1000萬元。此外,還有一些私鑄藏洋,如1930年開始出現於康定市面的所謂“西寧藏洋”,1938年曾流行於爐霍的“克羅洋錢”,其後發現的“鋁鎳鑷藏洋”。
藏洋在民國時期的康區經濟生活中佔有重要地位,1930年代,除瀘定、九龍、丹巴、鄉城外,今甘孜州各縣流通的主幣均是藏洋,就連石渠這樣的純牧業縣,在縣上使用的貨幣也主要是藏洋。鄰近的西藏昌都,青海玉樹、稱多、曩謙等地,藏洋也是主幣。這一情況一直延續到1950年代初期,除了商品交易外,畜稅和部分糧賦的徵收、寺廟、土司、頭人的部分放債,寺廟的散招,乃至外國人用地的租金,都用藏洋計價支付。
清末川藏多事,有識之士以川藏勢危,紛紛上書朝廷,遂有設「川滇邊務大臣」,派趙爾豐在康巴地區推行「改土歸流」之舉。趙爾豐上平康三策;底定三邊,一道同風,此第一策也:改土歸流,康地設省,擴充疆宇,以保西陲,此第二策也;設置西三省總督,藉以杜英人之凱覦,兼制達賴之外附,此第三策也。因此,趙爾豐對「邊川」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各個方面都作了統籌安排。鑄銀幣,拒英洋,以保證「改土歸流」的經費需要,正是趙爾丰采取的一個重要措施。趙上奏請鼓鑄三二藏元:「竊查西藏幣制,始於乾隆五十九年…自光緒初年,英人由印度鑄造三二銀元,名曰盧比,行銷西藏…去年臣與前督錫良由川省造幣廠仿照盧比,鑄三二銀元,定名藏元,一百萬元運銷關外,以為抵制,商民樂用,…挽回利權,不使外溢。」清廷批示:「著照所請,該部知道,欽此。」鑄藏洋的政治目的顯而易見。
清朝政府在川邊推行「改土歸流」,趙爾豐在康巴地區大肆用兵,軍事行政費用大增。史載「於是爾豐建議籌邊,錫良以聞,加爾豐侍郎銜,充川滇邊務大臣。…奏陳改設流官、練兵招墾、開礦、修路、通商、興學諸端,清廷議准撥開邊經費一百萬兩。」在這一行動中,首先遇到的是大量零星軍事行政費用的開支問題,這類開支頻繁、額小、量大,而康定以西銅錢不行,用銀不便,為保證大量軍政人員的經費供給,鑄當地藏民慣用之三二藏元也成勢在必行。
康巴,漢唐以來稱為「徼外」,西藏亦稱該地為「邊地」,均含不毛之地之意,歷史上經濟十分落後。但由於東部緊靠川西經濟富庶地區,西連關外廣大藏區,又是歷代中央政府對藏區實行“羈縻”和“經邊”政策的重要前沿陣地,所以,經濟發展後來居上,逐漸成為以康定為中心、邊茶貿易為主線的藏漢經濟並匯的樞紐地帶,農牧業、手工業都得到發展,以邊茶貿易為中心的商貿活動十分活躍。據不完全統計,宣統二年,康巴地區所屬各縣徵收糧稅數為:糧稅13368石,折合400萬斤,牛馬稅藏洋11519元,金課9500元,鹽稅13000兩。按什一稅計,估計當時全區糧食可達六、七千萬斤。按一頭牛收藏洋一咀計算,徵收牲畜不少於10萬頭(只)。由於糧稅均徵收銀錢,宣統元年按康區各縣徵收糧變價及牛馬稅造冊總數,共計收市平銀36247兩,折合藏洋113356元,可見需要數量之大。隨著以邊茶為中心的藏漢貿易的發展,對銀洋的需求更為迫切。當時康定折多山以西廣大藏區不使用銅元,“秤銀”以五十兩為單位,分割困難,散碎銀兩識別計量不便,至使印度盧比乘虛而入。然康定區經濟發展所需貨幣量較多,印度盧比數量終究有限,且幣高於值,又有損我國利權,因此,「四川藏洋」成了一種既適應康巴地區經濟發展需要,而又能為當地樂於使用的銀鑄幣。
1949年10月中共建政以後,絕大多數省份陸續禁用銀元,但鑒於藏區情況特殊,人民幣與銀幣在藏區一直混合流通,因此出現了不法商人將外地銀元在青海換取人民幣牟利的現象。1951年11月16日,玉樹專員公署發佈告禁止銀元流入和人民幣流出。通過幾次調降,1952年11月,銀幣兌換人民幣比價穩定到1塊甲類銀元兌換人民幣1元。1958年4月1日,甘孜州人民委員會發佈了全州禁止金銀流通的佈告,1958年7月1日到12月30日,人民銀行對甘孜州的四川藏洋進行收兌,僅收兌一、二期含銀量高的,甘孜的收兌總量達100萬枚。
二、幣種面額與成色、版別 根據趙爾豐的奏摺,四川藏元當時名為「藏元」,以「元」為單位。四川藏元的面值分一元、半元、四分之一元三種,3枚藏洋換大洋1元,藏洋以銅元為輔幣。後世一些資料在提及四川藏元時,也有將「藏元」視同「盧比」的。一元又稱一盧比,重三錢二分,直徑30毫米。半元又稱伍角、半盧比,重一錢六分,直徑24毫米。四分之一元,又稱1/4元、一咀幣、二角五分、1/4盧比,重八分,直徑18毫米。其時庫平一兩是37.31克,庫平七錢二分是26.86克,庫平三錢六分是13.43克,庫平一錢四分四厘是5.37克,庫平七分二厘是2.69克,庫平三分六厘為1.34克。
藏元含銀成色呈不斷降低的趨勢,起初含銀超過九成,末期不足一成。按照含銀量高低分為四類:一期含銀量90%,二期含銀量70%~75%,三期含銀量50%~60%,四期含銀量不足50%。 版式識別上,一期藏元背紋有一蝴蝶花紋,二期藏元背文“四”字裡面為兩個點,三期藏元正面光緒頭像為正方形,四期藏元因含銅過多呈紅色,因此又被稱為「爛臉藏元」或「紅藏元」。
民國二十年(1931年),青海省政府主席馬麟委託甘肅造幣廠用銅鑲銀的工藝仿造四川藏元鑄造了10萬餘枚銀幣,史稱西寧藏元,又稱“馬麟藏元”。該錢徑32毫米,重15克,含銀量不足50%,流通中稍有摩擦便露出銅色,使幣面光緒頭像顏色斑駁,因此又被稱為「爛臉藏元」。西寧藏元全部在青海玉樹藏區發行,但甘肅甘南藏區和四川康巴藏區亦有流入。由於含銀量低,西寧藏元發行半年後就被排斥到玉樹周邊地區流通,1958年被民貿公司按廢銅回收。
三、四川盧比(藏元)的發行量 四川盧比的鑄造分為四個時期: 1、光緒廿八年(1902年)到宣統三年(1911年)為第一期。 一期盧比在成都鑄造,製造精美,含銀量高。背面字體細,「四」字中間為兩豎、兩水滴點、兩長圓點,「造」的坐車旁為兩筆;「四」字右上端有1片葉或無葉。鑄造量約1000萬枚。
2、民國元年(1912年)到民國五年為第二期。 二期盧比在成都鑄造,製造比較精美,含銀量高。背面字體粗,「四」子中間為兩短點,「造」的坐車旁為三筆;「四」字右端有一片葉。鑄造量約980萬枚。
3、民國十九年到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為第三期。 三期盧比在康定鑄造,正面光緒像已變形,有衣領,背駝或方頭,背面「四」字中間為八字,花紋比較粗糙,鑄造量約430萬枚。
4、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到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為第四期。 四期盧比在康定鑄造,也就是「紅藏元」類,正面光緒像有衣領,頭像粗陋,俗稱「紅臉藏元」,背面「四」子中間為八字,花紋粗糙。紅藏元還有一種「列印藏元」,是理壙喇嘛寺(長青春科耳寺)在紅藏元上打上印記,便視同一類或二類盧比強行升值流通。
據估計,民國時期康區「四川省造光緒帝像盧布銀幣」共鑄造一元主幣2550~2750萬枚,二分之一盧比約13萬枚左右、四分之一約12萬枚。二分之一、四分之一盧比只在成都鑄造。
其中:康區藏洋的流通量與鑄造總量大致是: 四川藏元自光緒廿八年(1902年)至民國五年(1916年)由成都造幣廠代鑄,流通數量300萬元以上,累計鑄造總量約1750萬元。 民國18年(1929年),流通數量約100萬元,累計鑄造總量約1750萬元。 民國25年(1936年),流通數量200萬元以上,累計鑄造總量約2100萬元。 民國19(1930年)至民國31年(1942年)由康定造幣廠鑄造,共鑄一元主幣2550~2750萬枚,半元和一咀輔幣25萬枚左右。 民國32年(1943年),流通數量400萬元以上,累計鑄造總量約2550至2750萬元。
另外,據《雲南對外貿易概觀》記載,當時每年集散在騰沖的印度盧比不下八十萬枚,彼時四川盧比在滇西的中甸、麗江一帶已有流通,由此推測,雲南極有可能效仿四川自己鑄造雲南盧比。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冬,昆明造幣廠開廠,雲南盧比應是備選幣種之一,後因含銀量高、利潤低、圖案設計未通過審批等原因,未能鑄行。另有一種說法則認為,雲南在有能力自製銀元之前,一直通用四川盧比,滇省為抵制外國銀元,特委託川省機器局試製雲南盧比,惟目前尚未發現詳實文獻資料,其身世背景還有待進一步考證。
四、變異的「宰口藏洋」與「戳記藏洋」 「四川省造光緒帝像盧布銀幣」另外還有一種呈現變異形態的「宰口藏洋」與「戳記藏洋」在市場流通。宰口藏洋是市場為克服輔幣的缺乏,將藏洋宰割為二分之一或四分之一之後,作為零用收支流通而產生的。在大額交易中,往往對宰口藏洋有所限制,以玉樹結古市場為例,商民約定俗成的規矩是以二八成收兌,即所付的藏洋中必須有八成為整幣。但由於輔幣鑄量少,而藏民素喜金銀飾品,而藏洋輔幣精巧,因此輔幣消耗很快,到民國十年左右時,在市場已經很難見到藏洋輔幣了。清末民初,地方政府曾禁止宰割藏洋,但由於輔幣的缺乏,在市場上起輔幣作用的還是宰割藏洋。宰割的藏洋多是一、二類四川藏洋,三、四類的則因成色低而很少宰割。宰割過程中存在自中間抽掉三分之一,留兩個新月形小瓣來當半元使用的情況,意思是「這新月小瓣半元不足真正的半元的重量」。
「戳記藏洋」或稱「加印藏洋」,則是在三類藏洋或紅藏洋上加打戳記,在放債時以「二當三」或「以三當四」,強行升值使用的藏洋。收債時,並不計戳記,一律以含銀量計收。戳記藏洋主要是四川理塘長青春科爾寺的喇嘛所為,最常見戳記為“S”戳,其次是“裡用ལ”戳,“one”戳、數字戳,“ས”小字戳和“ས”大字戳都較少見。除單戳外,也有兩、三種戳記混配的二戳版和三戳版。
貳、「四川省造光緒帝像盧比銀幣」研究風潮的開啟經過 「四川省造光緒帝像盧比銀幣」由四川省製造,但使用於西藏,雖是中國銀幣卻是印度的幣制,相當特殊。而四川省使用的貨幣則是四川省造的龍銀。「四川省造光緒帝像盧比銀幣」的發行量遠少於各省龍銀,尤其是二分之一及四分之一盧比更是稀有,早年因為屬於冷門品種,價格偏低,但是自2000年以後,錢幣網絡交易在大陸開始流行,各種交易網站論壇紛紛建立,什麼淘寶網、易趣網、機製幣論壇、錢幣天堂等網站為藏家的交流提供了空間平台。人們開始通過網絡專注錢幣收藏,這個時期,錢幣的版別研究也開始興起,不論賣幣者和買幣者都關注了版別。版別研究高手很多,從各論壇的帖子質量上就能看出,大陸雖然比台灣在研究上起步晚,但是就成果數量與品質而言,已超過台灣了。
目前大陸研究機鑄銀幣的派別約可區分成四大系列: 一、大清系列: 江南龍版別、吉林龍版別、四川龍版別、北洋龍版別。 二、民國系列: 袁大頭版別、孫小頭版別。 三、地方特色系列: 四川漢字、四川盧比、新疆幣、西藏幣、雲南半圓版別、四川馬蘭幣版別。 四、晚清在華流通的外國幣:站洋版別、坐洋版別、鷹洋版別、法國版別、英國版別、德國版別、殖民地系列等等專題。
四川盧比的樣式版本眾多,從鑄造流通開始,一共有近3000萬枚的四川盧比在進行使用。但是,隨著中國的逐步解放,很多銀幣被中國人民銀行大量收回或是直接被藏民自行熔化。而今,現存在世上的四川盧比是比較稀少的,其中第一期含銀量90%,鑄造最精緻;第二期含銀量80%,存世量最少;第三期含銀量50%,存世量最多。其版別相當複雜,至少有上百種,因此自然有著研究與收藏的意義。
一位1998年南開大學畢業,有著經濟學、法學雙學士學位的張承光,江蘇雅寧人,曾在數家大型跨國企業擔任人事資源高管,因受家庭影響,自幼對老銀元興趣濃厚,2001年入四川工作,開始接觸四川錢幣,對其豐盛的版別與歷史背產生極大興趣,因而在2012年寫了第一本《四川藏洋》專書,細介紹四川藏洋的歷史、收藏價值、版別。 隨著這本《四川藏洋》專書的問世,使得「四川藏洋(盧比)」逐漸被廣大收藏愛好者所認識、熟悉、認可和追捧,其收藏價格也伴隨著2021~2022年中國機製幣價格的高揚而一路上漲。曾有收藏家感嘆自2014年起,四川藏洋在四川本地都難以見到了,之前去藏區,總能收個幾十個,最近幾年去藏區,每次都跑了近2000公里,但是卻是零收穫。這即意味著四川藏洋的流通價格已然上漲。基本上,2013年的價格加個零就是2022年的價格了。市場的追捧對藏洋歷史和版別的研究有了更高的期待。
2020年末,張承光結束了24年在商業機構的管理工作,專心投入《藏洋圖錄》的編撰,2022年7月由张承光主编新完成的《藏洋圖志》問世,書中將四川藏洋誕生的歷史背景、鑄造批次和數量,不同時期各種版本的特徵及收藏價值,配合圖片一一呈現,加上近幾十年來重要收藏家、商家和交流平臺的細細梳理,算是為「四川藏洋(盧比)」做了個階段性的總結,對所有愛好「四川藏洋(盧比)」都是最好的收藏指南。 参、四川盧比現今的流通價格 四川盧比的鑄造發行分成四個時期,相對於今天的銀元收藏市場,會因為成色、加工的精緻程度、存世量而有不同的價位區隔。
首先,在成色和加工的精美程度上,一期的成色最好,含銀量最高,差不多要90%左右。二期大約75%,三期含銀量在65%~70%之間。四期含銀量最低,逐漸降低到50%,最後降低到不足10%,甚至已經顯現出銅色。一般而言,第一期含銀量90%,第二期含銀量75%,第三、四期含銀量65%,可以看到不同時期的四川盧比在成色分布上的差異非常懸殊。而在精美程度上,也是大體呈現遞減的趨勢,一期的加工最精緻,二期和三期的加工精美程度類似,但相較於一期而言都略顯不足。
其次,在存世量上,這幾期的四川盧比差別也非常大。一期鑄造量最多,最精緻,市場上分布比較常見,其中沒有領子的直花是最少的,沒有領子的橫花是第二少,有領子的直花是最多的。而二期存世量最少,三期存世量最多,四期的鑄造量相對較少。但是截止到今天,根據網友們提供的信息,市場上流傳的二期四川盧比數量是最稀少的,很少有機會能見到一枚品相精美的二期四川盧比,這可能是因為流傳過程中二期四川盧比損失量最大。由於二期存世量少,並且成色和精美程度還可以,使得二期一直是四川盧比中的收藏熱點,也是未來升值空間較大的一個品種。
在其次,三期盧比的存世量比較多,鑄造量約430萬枚,四川盧比保存下來的比較少,好品相的更少,一般都是磨損比較嚴重或有戳的,所以能收藏到好品相的也不容易,也具有一定的收藏價值。
如今,四川盧比一、二期PCGS MS 45分的價值約在人民幣$3000元,第三期約值人民幣$1000,而PCGS MS 60分以上的都在5000美元以上。
※曾有的拍賣價格可觀趨勢: 1、光緒帝像四川省造,無幣值盧比,近未流通,估價 RMB 10000~20000,成交價格RMB 86250,拍賣公司:北京誠軒,拍賣專場:北京誠軒2020年春拍-機製幣,成交時間: 2020-08-18 20:30。
2、四川省造盧比,蝴蝶花,PCGS AU 58,北京誠軒2018年秋拍-機製幣,估價 RMB20000~25000,成交價格RMB 48300,成交時間: 2018-11-23 19:30:00。
3、四川省造盧比,無領豎花,NGC MS 64,冠軍2018年4月香港-錢幣專場,估價 USD 3000~6000,成交價格USD 10000,成交時間: 2018-04-04 18:00:00。
4、四川省造盧比,無領豎花,NGC MS 66,冠軍2018年4月香港-錢幣專場,估價USD 10000~20000,成交價格USD 22000,成交時間: 2018-04-04 18:00:00。
5、四川省造盧比,有領橫花,PCGS XF 40,估價:HKD800~1000元,成交價格HKD 2280元,拍賣公司:SPINK,拍賣專場:SPINK2018年8月香港-中國及世界錢幣,成交時間:2018-08-09。
6、四川省造盧比,有領橫花,極美,估價:RMB6000~7000元,流拍,拍賣公司:北京誠軒,拍賣專場:北京誠軒2017年秋拍-古錢 銀錠 機製幣,成交時間:2017-12-20。 7、四川省造盧比,無領豎花,PCGS MS 64,冠軍2016年12月澳門-錢幣專場,估價 USD 500~1000,成交價格USD 11500,成交時間: 2016-12-03 20:00:00。
8、四川省造盧比,有領橫花,極美,估價:RMB5000~6000元,成交價格10350元,拍賣公司:北京誠軒,拍賣專場:北京誠軒2016年秋拍-古錢 銀錠 機製幣,成交時間:2016-11-14。
9、四川省造盧比,有領橫花,PCGS AU 50,估價:USD500~700元,成交價格USD 2629元,拍賣公司:SBP,拍賣專場:SBP2016年4月香港-機製幣 現代幣,成交時間:2016-04-05。
10、四川省造盧比,有領橫花,PCGS XF Details,估價USD500~600元,成交價格USD 826元,拍賣公司:鼎峰拍賣,拍賣專場:鼎峰拍賣2015香港春拍-錢幣專場,成交時間:2015-04-01。
11、四川省造盧比,有領橫花,極美,估價RMB5000元,流拍,拍賣公司:上海崇源,拍賣專場:上海崇源2014秋拍-機製幣,成交時間:2014-12-14。
12、四川省造盧比,有領橫花2枚,PCGS AU 50,估價:RMB1000~2000元,成交價格1495元,拍賣公司:中國嘉德,拍賣專場:中國嘉德2014年春拍-金銀幣 金銀錠 金銀器,成交時間:2014-05-24。
13、四川省造盧比,有領橫花,PCGS XF 45,估價:RMB1000~2000元,成交價格1150元,拍賣公司:中國嘉德,拍賣專場:中國嘉德2014年春拍-金銀幣 金銀錠 金銀器,成交時間:2014-05-24。
14、四川省造盧比,有領橫花,PCGS VF Details,估價:RMB3000~4000元,成交價格5175元,拍賣公司:北京誠軒,拍賣專場:北京誠軒2014年春拍-古錢 金銀錠 機製幣,成交時間:2014-05-21。
※被譽為四川盧比的八珍: 第一珍:蝴蝶花 1期盧比,面四上有一朵酷似蝴蝶的花,正面脖子上有一塊疤。 第二珍:有領橫花 2期盧比 第三珍:陰陽頭 1期盧比 第四珍:2.1期混配2期面、1期背 第五珍:1.2期混配1期面、2期背 第六珍:頸辮相連版 1期盧比 第七珍:無領立花 1期盧比 第八珍:2.3期混配2期面、3期背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