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一張《賣煙具小販》照片的聯想 ~1997.4.6 攝於上海福佑路跳蚤市場 ~2022.7.9 陳宗嶽 寫於台北
2022/07/09 22:43:14瀏覽836|回應0|推薦0

  一張《賣煙具小販》照片的聯想

        1997.4.6 攝於上海福佑路跳蚤市場

        2022.7.9 陳宗嶽 寫於台北

        199746日,是我第一次到上海蘇杭旅遊的第九天,也是要結束旅遊返家前的最後一天。一大早,就搭計程車趕到這只有星期天才開市的福佑路「跳蚤市場」,來體驗這全上海最大、貨品最多、撿寶機會最大的市集盛況。這張照片就是在逛福佑路「跳蚤市場」時拍下的,時間大約在早上十點左右。

        拍照時,我看向這位賣煙具的先生,他以很和氣的微笑回應我的眼神詢問,如此拍下了這張~對民間所使用的傳統煙具很有說明性的照片,這還是我後來研究「玉煙嘴」的時候才發現的,因為這張照片裡的商品有:白銅的長、短旱煙桿,全白銅與木質的旱煙桿,大、小水煙袋,裝煙草的煙鍋,與一支置於正前方的老鴉片煙桿。

        1990年代之前的農村,因為自家都有種植煙葉,在經濟因素的考量下,現在習以為常的盒裝香煙並不流行,所以這些販賣中的煙具,還屬於實用的生活用品。只不過相隔不到30年,如今這些煙具已然沒人再使用,因而全都進入懷舊的民俗藝品店了。

        至於為什麼會有這些~堪比身高的超長旱煙桿?原來這是身分的象徵,煙桿越長代表這個人的輩分越高,資格越老。因為如此長的煙桿,自己一定點不到煙鍋裡的煙草,必須要有人幫忙用火柴點煙,抽煙時有人伺候,就是一種尊敬與身分。

ㄧ、煙草始自印地安人

        「煙草」一語,最早是葡萄牙語的「tabaco」。據說是哥倫布於1492年發現新大陸時,先攜回歐洲,再傳至世界各地之產物,據說「tabaco」本來印地安語指的是「煙管」,但被哥倫布會錯意,以為是煙管前面冒著煙的「煙葉」,故「tabaco」就變成「煙草」了。

二、明朝中期煙草傳入中國

  中國在明朝以前沒有見過煙草,歐洲也是從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時,才向印地安土著學會「吸食」、「咀嚼」名為「淡巴菰(tabacco )」的煙草,經由哥倫布帶回歐洲,數十年間,使「吸食」、「咀嚼」煙草成為不分男女、貧富、職業、甚而連神父都參與的流行嗜好。

        煙草之後隨著西班牙人的擴張海權傳到了菲律賓,再由漳州人帶至福建,經江蘇、浙江北傳,也兼及台灣,到明朝萬曆末年已傳遍中國北方。由於當時的中醫認為:「煙草有避疫驅寒,明目醒腦」的功效,因此,煙草到了中國,不僅迅速流傳,並且成了「柴、米、油、鹽、醬、醋、茶」等開門七件事之後的「第八件事」。

        只是,在使用煙草的方式上,「嚼食煙草」會形成像「嚼食檳榔」一般的口角變色、褐沫連連,且需吐出殘渣,與中國當時揖讓從容的儒家士大夫作風,難以相容,因此,「嚼食煙草」,自始至終,就沒在中國流行過,反倒是用「吸」與「抽」的兩種煙草使用方式,大大影響了中國。

三、中國風行「吸煙」與「抽煙」

  1、「吸」煙,就是把煙草去莖磨成細粉,經過發酵,加入香料,製成專供鼻孔嗅入的「嗅鼻煙」,這種在明朝萬曆年間由傳教士引進的吸煙方式,到清初已經非常風行,也因爲康雍乾三朝皇帝的喜好,而帶動收存煙末的「鼻煙壺」爭奇鬥艷,各種材質的「鼻煙壺」,遂風行於皇親貴胄與文人雅士之間,即使300多年過去了,至今仍然為一些藏家所雅好。

  2、「抽」煙,是把煙草切碎做成煙絲,經由燃燒煙絲,透過「旱煙袋」和「水煙袋」的兩種抽煙方式,來抽吞燃燒煙絲所產生的煙霧。

            1)、由於水煙袋要盛水,燃燒煙絲所產生的煙霧,會先經過水的過濾再進入胸腔,比較符合當前衛生與健康的觀點;但是,因為有水,不方便攜帶,所以多半在居家、官場、深閨等場合流通,所使用的水煙袋,為了防銹,大都使用不會生銹的黃、白銅製成,用白銀製成的已屬稀有品,用黃金製成的一直沒看過,可能只有宮廷內才有。

      2)、相對於「水煙袋」的侷限,由煙嘴、煙桿、煙鍋構成的「旱煙袋」,因為使用的簡便,自然成為人們抽煙絲的主要工具。同時,因為傳說「玉涼,可袪除煙中火氣」的說法,使得比較名貴的煙嘴,都用玉材雕成,並且蔚為風氣。

  從17世紀的清初開始,中國抽煙的人口極其眾多,上至王公大臣,下至販夫走卒,都以抽煙為樂,像是乾隆年間的名臣紀曉嵐,就因嗜抽煙得了個「紀大鍋」的綽號。

  1805年英國倫敦出版的「中國服飾」(Costume of China)一書中,在所附的48幅插畫中,即有一幅抽著旱煙袋的清朝男子,如果圖上所繪的男子身高是170公分,按比例他手中那桿旱煙袋就有65公分長,只是煙嘴部份沒有清楚的繪出。

      

        一張兩位抽著長長旱煙桿的老煙槍,和一位小販挑著擔子的照片,是從國史館檔案照片裡找到的台灣老照片,記錄的應該是台灣晚清的影像。

  一幅約當1820年代流傳於日本的浮世繪上,兩名到溪邊戲水的女子中,一名坐在水邊浣水,另一名站在旁邊,手中即持著一桿旱煙袋,如果這名女子的身高是160公分,這支旱煙袋的長度就有36公分,其中煙鍋、煙嘴各約4.6公分,顯然女士用的旱煙袋比男士用的精巧得多,由此亦可印證,不僅抽煙在中國中土盛行,即使是東瀛的婦女,亦是此一流行的同好,而且女性使用的煙桿以全銀質加雕花、髹漆與鎏金等裝飾為珍品。

        一張奧黛莉赫本抽煙嘴的照片,看到的是優雅!

四、此之前在上海文物商店購得一支21公分長的碧玉煙嘴

  座落在廣東路上的「上海文物商店」,是上海開業最早的古董市場,早在民國11年就已經在現址集結成一古玩商場,當時已歷70多年的演進,只是上海文物商店由私營改成公營,老店址改建成新門面後,所販售古董的年限的也局限於「中共文物保護法」規定的:清朝乾隆以後非國寶級的古董,品類包括:古今名人字畫、明清瓷器、佛像木雕、翡翠古玉、文玩銀器等傳統古董的範疇,由於所有權屬於政府公有,因而憑發票與器物上的蠟封,是可以自由攜出大陸的。尤其,憑上海文物店的老字號,在這兒所買的東西,不僅不同於其他旅遊點的文物攤上都是假貨,反而絕對是真貨,至於價格,通常還是比台灣便宜,只是若想撿到物美價廉的好貨,就要憑點本事了。

  19974月,踏入上海文物店,方才發現依品類概分成兩大部門,靠東邊一棟的是字畫部,由於涉獵不多,走馬看花,瀏覽一遍就轉往靠西邊一棟的非字畫部門。其中:民窯瓷器,嘉慶年代的喜字罐,不含蓋,標價人民幣8001000元;光緒、嘉慶年間的小罐,一百到100350之間。明、清老玉,青玉翎管3500元人民幣;青玉喜字牌1000人民幣;白玉長壽牌2000元人民幣;其餘各式雜玉價格多在12000元之間。在銀器部份,一件直徑大約40公分的刻花銀盤,標價7500元人民幣,一件銀質小酒杯400人民幣,稍大的銀湯匙,標價350元人民幣;六瓣式銀質小碟,標價500元人民幣。翠玉價格,從數千元到數萬元都有,只是,質差的看不上,質優的,仍存有疑慮。

  經往返兩次審視櫥窗裡的古玉之後,首先看上一支標價1800元的碧玉材質巨型煙嘴,遂請櫃台旁那位頭髮斑白的老先生開櫃取出,同時順口問了下:「這是碧玉的嗎?」老先生摘下眼鏡仔細看了看,回答說:「不像是碧玉,我幫你查一查,我們每一件都經過三人以上的鑑定小組核定材質與價格。」

        經查驗登錄目上的記載,確定是「和闐碧玉」,因而掌櫃的老先生說:「你說的對。」經告之我已蒐集了不少玉煙嘴,所以這支長達21公分的巨型碧玉煙嘴對我有特殊的收藏意義。事實上,在18世紀的清朝,會取那麼一大塊優質碧玉來琢磨成這樣一支煙嘴,不僅空前,恐怕也是絕後了。對這樣的看法,掌櫃的老先生只說了:「這麼多年來,我只看到這麼一支,以後就是出價10萬元,也不可能再找到了。」

  談定之後,老先生再問「還要看些什麼東西?」當他聽到我說:「其他的都很普通,價格也不便宜。」時,說了聲:「稍等一下」,就轉身打開背後的保險櫃,陸續取出三大盤古玉讓我過目。我從其中選出一塊明朝玉腰帶上正面的那塊「連珠正龍紋和闐白玉牌」和一塊清朝青玉持荷童子牌(應是子料),由於龍紋玉牌不僅在古代的地位較高,人民幣3500元的價格反而比青玉牌還便宜500元,因而選了這塊「連珠龍紋白玉牌」收藏,若以今天的眼光,兩塊都要了。

  當再問:「有沒有老翠玉?」的時候,老掌櫃口中答道:「不多」,又從櫥櫃中選出幾塊老翠讓我過目。其中一塊標價3500元人民的清代翠玉蓮花佩,雖稍有玉瑕,但是因為質地屬於冰種,同時並存著綠色和紫色,當下立即選定。總計選了三件玉,以刷卡付了帳,至此,結束了這趟將近兩個小時的上海文物店尋寶之旅。

(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ty43115&aid=175658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