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1/01/24 12:12:36瀏覽1850|回應0|推薦0 | |
2020.12.15 陳宗嶽寫於台北 長12公分、寬7公分、高8公分。 壺底:松亭 壺身以行草書體側書: 秋月照人,春風坐我。 青山當戶,白雲過庭。 這把思亭壺的壺型高挑,朱泥細膩帶桔色,是為晚清朱泥壺的特徵。 壺身側刻銘文的方式,刻意凸出壺上的書法,可以讓鐫刻的銘文筆意不致中斷,這種鐫刻方式始於道光年間的「子冶石瓢壺」。壺底鐫刻「松亭」表明這是晚清頂尖紫砂藝人趙松亭製作的,壺上銘文也是他刻的。 趙松亭(1853年 -1934年)出生於宜興上袁村清貧秀才家庭,自幼受秀才出身的父親教授繪畫、書法,16歲父喪,原規畫的畫師願望落空,為減輕家庭負擔,拜上袁村紫砂藝人邵夫遷為師,學習紫砂製壺技藝。1879年(光緒5年) 藝成,所製的《仿鼓》、《隱角竹鼓》、《漢韻》、《掇球》、《仿古》等壺端莊圓潤,渾厚古樸,圓中帶韻,韻中帶秀。之後欲拜道光紫砂著名藝人吳月亭為師(吳月亭善刻壺、玉,嘗與邵二泉與吳大澂合作,作品常鈐“竹溪”、“竹溪吳月亭製”印款),吳月亭不肯以師徒名份相稱,而與之成為忘年之交,並教他「單刀」、「雙刀」、「清刻」、「空刻」等刀法運用技巧,趙松亭憑著自幼父教的繪畫書法功底,嫻熟了鐫刻技藝。 1883年(光緒9年)趙松亭30歲時,受聘蘇州大收藏家吳大瀓至吳府仿造古壺二年,而後回宜興經營紫砂作坊,除了自己做壺,也聘壺師幫忙,在接受一批批的上海訂壺後打下基礎。1905年(光緒31年)正式成立「藝古齋」工坊,其在1883年-1905年這22年期間所製茗壺,款式渾樸雅致,簡潔明快,並於壺上自書、自畫、自刻,留下許多傳統經典名作,目前典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的五把紫砂壺就屬於這段時期的早期作品~只刻不做。 至於這把思亭壺則應當是這段時期的晚期作品,只是由趙松亭親刻「松亭」名字底款的非常罕過,想必其一定非常滿意這把朱泥思亭壺。 思亭壺是清代經典壺型,明清時期製作朱泥小品壺的名手有張君德、惠孟臣、惠逸公、陸思亭等,壺品小巧精妙,皆為傳統經典壺式,有的方中寓圓、古樸典雅,有的線條簡潔、渾然天成,因而成為後世朱泥小壺的代名詞。閩南俗諺:「一無名,二思亭,三孟臣,四逸公。」其中思亭排名優於孟臣,有可能因為思亭的壺式俊挺,亭立茶船之中,有若矯龍昂首,氣韻出眾。 思亭壺在清代初期出現,到乾隆年間成為約定成俗的款式,由藝人家傳,尤其為「萬豐」、「元茂」、「恆興」等陶器商家常年銷售的品種。早期的「思亭」壺,壺流曲度較小,流口簡練,以竹刀落款於蓋口牆延。年代稍晚些的「思亭」壺,受「孟臣」、「逸公」諸式的影響,曲線明顯,流口較尖,風格柔美,簡言之,「愈晚期的思亭壺愈高挑」。署款則有竹刀寫刻,也有鋼刀雙勾刻,罕見鈐印者。 這把朱泥思亭壺最特殊之處有二點: ㄧ、製壺並鐫刻銘文的趙松亭是晚清最頂尖的紫砂藝人,其在壺上銘刻書畫的功力在當時的紫砂藝壇應該是首屈一指的,否則曾任廣東、湖南從二品巡撫,也是晚清著名金石學家、書畫家、鑒定家的吳大澂(1835~1902)與曾任湖廣總督、江蘇巡撫、兩江總督的正二品大員,也是金石文物收藏家的端方(1861年-1911年)怎會聘其製壺並鐫刻銘文。 查考2007年8月藝術家出版社出版之「(北京)故宮收藏宜興紫砂200件」一書中,有趙松亭署名刻款「東溪」的紫砂壺共5把: 一、第66件,愙齋(吳大澂的堂號)款題字壺,東溪刻。壺蓋「國良」款。 二、第67件,愙齋款詩句端把壺,東溪刻。 三、第78件,箬笠壺,「玉麟」款,東溪生撰。 四、第80件,「芝亭」蓋款題字壺,筠氏題,東溪書。 五、第85件,段泥提樑壺,「國良」款,東溪氏作。 由此可見趙松亭在紫砂壺上鐫刻書法的功力,在清代光緒年間已經是名揚四方。 趙松亭精刻的紫砂陶藝,集「詩書畫印」的金石氣和書卷氣為一體,在造型和藝術品位上力求完美大氣,故而在審美的精神內涵中,頗受文人雅士的鍾愛。精善書畫,是他製壺工藝得以昇華的主要原因。傳世趙松亭的刻陶工藝,無論是文化品位的內涵性,還是刻製水平的精妙程度,無不透視出詩情畫意般的藝術神韻。從中可以看出,趙松亭駕馭刻陶的能力如同用毛筆在宣紙上書寫一樣游刃有餘。他製造的茗壺,極富藝術性和價值性。他和同時代著名收藏鑒賞家吳大澂先生相交深厚,過往甚密,常聚一起研討壺藝,並共同合作過不少紫砂精品。他們合製的佳壺,往往是—些藏壺家夢中追尋的藝術珍品。 由於趙松亭在製壺工藝上不抱陳守舊,且有推陳出新的開拓精神,故他的製壺工藝有承上啟下的推動作用,對後世的製陶藝人影響很大。 如今,能於古玩市場和收藏者手中見到趙松亭製作的佳壺可謂寥寥,就是遇見,也多為仿壺,其間最大的門檻就是壺上銘刻書法的良窳。 二、壺上以行草書體銘刻的「秋月照人春風坐我,青山當戶白雲過庭」對聯,應該是趙松亭首創之作。因為「秋月照人春風坐我,青山當戶白雲過庭」這幅對聯,傳說最早見於清末民初天津「四大書法家」之一的孟廣慧作品,而且這對聯還掛在有「民國李清照」之稱的揚州女詞人丁寧家裡的客廳。 孟廣慧(1867-1939)是天津近代著名書法家,字定生,也作定僧,別號很多,如:遠生、淳于室、問梅吟社、白雲山人、君子泉等。祖籍山東鄒縣,久居天津,他家學淵源,自小受父熏陶,很小就能作詩。8歲能寫擘窠大字,12歲能摹寫何紹基字,為天津臨摹南帖北碑的名手。他壯年遊歷閩、浙、蘇、鄂各省名山大川。與畫家馬家桐同隸端方幕。一次他隨手揮毫書寫一副對聯,竟被他人當作何紹基真跡售賣四兩銀元,在天津傳為佳話。民國初年,孟廣慧參加了全國書法展覽,除展出國內眾多書法大家的作品外,還邀請東亞、東南亞華裔書家參展,規模十分宏大。經專家評選,孟廣慧的作品被評為“亞洲第一”。從此,國內書壇便有了“南鄭(孝胥)北孟(廣慧)”之說,聲冠南北。1915年,孟廣慧應邀參加了在美國舊金山舉辦的“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他書寫的六條屏,逐體相參,氣度不凡,名震海外。孟廣慧作品不多,他說少者為貴,寧可受窮也不可多寫。著有《兩漢殘石編》、《定生藏泉》。 丁寧(1902年-1980年),原名瑞文 ,字懷楓,別號曇影樓主,晚號一厂。原籍鎮江,後隨父徙揚州。家本名門望族,其父曾任揚州玉林官錢局長。丁氏幼聰敏,9歲誦唐詩,過目不忘,且學為小詩。16歲許配給一個吃喝嫖賭抽鴉片的紈絝子弟,次年生一女,因對世俗幸福心灰意冷,17歲時拜師學習了3年的佛學。女兒4歲病歿,遂提出離婚。其養母命其跪在亡父靈前,當著族眾發誓永不再嫁,才同意了她離婚。23歲時從陳延韡(含光)學詞,又隨西醫兼國術家劉聲如學劍術技擊。後又師事揚州名宿戴筑堯及南社社員程善之。 25歲時開始在詞的創作上嶄露頭角。 1930年代初,經師友之介,與夏承燾、龍榆生、王叔涵等詞人往還 ,互有唱酬,詞名遂振。1935年前後,她因此被聘為揚州國學專修學校教授古典詩詞的老師。 1941年至1977年先後在政府各圖書館任要職。 參酌孟廣慧與丁寧兩位的活動時序,這幅「秋月照人春風坐我,青山當戶白雲過庭」對聯掛在丁寧家的時間最早也在1927年以後,晚於趙松亭製作這朱泥思亭壺的時間。 另外,被尊為台灣「駢文二軒」的國學大師謝鴻軒(1917年-2012年),將收藏的五千餘幅書畫楹聯編成《近代名賢墨跡》十八輯,其中就有24歲中進士、曾任民國首任教育總長、北京大學校長、中央研究院院長的蔡元培(1868年-1940年)先生所寫的這幅「秋月照人春風坐我 , 青山當户白雲過庭。」因為趙松亭年長蔡元培15歲,按時序,這幅對聯完成的時間理當早於蔡元培。 臉書圖文網址: https://www.facebook.com/100000860460230/posts/3726147517423894/?d=n 新浪博客圖文網址: |
|
( 興趣嗜好|收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