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1930年邵全章製「姑蘇周秦文學詩研會社留念」的梨皮朱泥書畫汲直大壺
2021/02/02 16:34:55瀏覽1303|回應0|推薦1

        2021.2.2 陳宗嶽 寫於台北

17公分、寬9.8公分、高14公分

「邵全章製」底款,「全章」蓋款。

壺身鐫刻:種著梅花的鼎、養著蘭草的盤。

       壺身另一面以大篆、金文鐫刻的銘文,特請在台、美、大陸三地設帳教授書法,且曾受聘中國重慶交通大學人文學院客座教授及重慶[春慈文教基金會]執行長以推廣書法教育的張梅駒老師解讀。

遣興作文,

春秋古飲,

長存品茗,

得詩禪心,

一點通靈。

姑蘇周秦文學

詩研會社留念

姑蘇,就是蘇州,古稱平江,又稱姑蘇,位於江蘇省東南太湖之濱,長江三角洲中部,是中國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

  邵全章出身紫砂世家的邵大亨家族,16歲時跟三哥邵茂章學藝,他的製壺水準極高,與王寅春、顧景舟交往甚密,和顧景舟是一生的知己,也經常與王寅春、沈孝陸一起製壺。徐漢棠曾說:「我讀小學時,暑假到外婆家,小舅邵全章帶我去顧景舟家玩,我看到顧景舟泥凳上的工具規矩有樣,靈巧得像玩具,我就拿著玩。」

         邵全章因1940年後改行,因而他作的壺存世甚少,但是正如《陶瓷工業志·特種工藝陶瓷·陶藝名人選錄》所述:「邵全章,為道光名家邵大亨之後人。所製之壺,線條簡巧而沉穩,壺身挺括規正,口蓋合縫嚴密,把手端執舒適,壺嘴出水流暢,兼有藝術、工藝、實用之特點。」

        這把橋鈕汲直大壺的朱泥色質潤澤豔麗,屬顆粒鮮明的梨皮質地。壺上銘文以金文、大篆書體鐫就,書法典雅流暢,在當時與現世能刻出這種金石韻味的幾乎是絕無僅有,這是其爲「姑蘇周秦文學詩研會社」所作,如今不論這壺的質地與書法都成了「絕響」!

 

邵全章生平:

  邵全章(1909-1989年),宜興上袁村人,邵大亨後人。祖父邵甫亭生於1824年(道光4年),是邵友廷的族兄弟。父親邵步雲(又名雲甫),生於1861年(同治6年),繼承祖業,以陶為生,曾赴日本製作陶藝,是徐漢棠的外曾祖父,邵雲甫的紫砂陶藝在東南亞和日本極負盛名。

  徐漢棠之母邵賽寶出身紫砂世家,與徐門的父親徐祖純結婚後,育六子一女,漢棠排行第三。徐漢棠四個舅父邵元章、邵憲章、邵茂章、邵全章皆為紫砂高手,其中邵茂章(生卒不詳,所製紫砂壺有獨到之處,印章為「貢居」,遺留作品深受藏家珍愛)以水平壺和獨鈕壺聞名,邵全章16歲時跟三哥邵茂章學藝,邵全章的製壺水準極高,常與王寅春、顧景舟交往甚密,和顧景舟是一生的知己,也經常與王寅春、沈孝陸一起製壺。徐漢棠說:「我讀小學時,暑假到外婆家,小舅邵全章帶我去顧景舟家玩,我看到顧景舟泥凳上的工具規矩有樣,靈巧得像玩具,我就拿著玩。」

  1940年代邵全章轉行為經營陶業,將村上唯一的紫砂窯改成荷缸窯(即拿燒造紫砂的龍窯改為燒造日用陶器的龍窯),結果經營失敗,邵氏家道因而中落,爲生活所迫,邵全章再度開始製作紫砂茶壺。

  1950年代之後,邵全章再度脫離紫砂業,轉行至耐火陶瓷行業,因經營得法,而與紫砂壺界逐漸脫離,且再也無緣紫砂壺界,所以傳世作品甚少,所見作品都屬於193040年間的老壺。

        邵氏家族為宜興望族,明清以來,祖居宜興川埠上袁村。自明代宗師時大彬奠定了紫砂壺走向藝術化的基礎以來,他的入室弟子邵文金(亨祥),邵文銀(亨裕)都是當時的製壺高手。而傳至清初,邵氏家族的名家高手更是人才輩出,燦若星辰,計有幾十人之多。其中比較著名的有邵元祥、邵元龍、邵元華、邵元麟、邵元發、邵元亨、邵元茂、邵元林、邵基祖、邵玉亭、邵德馨、邵茂林、邵茂森、邵茂祖等。這些名手主要製作表面畫有彩釉的壺具富麗豪華、明艷大氣,反映了清初王公貴族的審美情趣,其中的精品被清宮收藏。另外清初的邵氏家族高手還常常製作一些朱泥小壺,這些壺容量較小色澤紅艷,深受愛用功夫茶的閩粵人士的青睞,其中比較著名的有邵春元、邵柏原、邵福官、邵應周、邵應觀、邵仲文等。清中期至清末,邵家壺藝人中比較著名的高手有邵大亨、邵旭茂、邵玉林、邵友蘭、邵正來、邵春來、邵泰來、邵大赦、邵景南、邵二泉、邵維新、邵俊根、邵夫廷、邵友廷、邵格廷等。清末至民國,邵家壺名家還有邵雲甫、邵湘甫、邵茂章、邵全章、邵陸大、邵寶琴等。

臉書圖文網址

https://www.facebook.com/100000860460230/posts/3855358951169416/?d=n

新浪博客圖文網址: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ty43115&aid=155920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