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藏茶蘊香之器 ~我收藏的十個名家紫砂罐
2021/01/23 22:58:24瀏覽1679|回應0|推薦0

藏茶蘊香之器

~我收藏的十個名家紫砂罐

2021.1.23 陳宗嶽寫於台北

1391年明代洪武24年明太祖朱元璋廢貢「龍鳳團茶」起,歷一百多年的演進,到了明代中晚期,本屬民間流行的「泡茶法」一躍為茶藝主流,可蘊香、揚香、不奪茶味的紫砂閃耀登場,除了壺價可比擬當時宋徽宗書畫價的晚明名家壺之外,可藏茶藴香的紫砂茶罐也進入愛茶人的生活之中。但是,相較於紫砂茶壺,紫砂茶罐所費的技藝與工序減少了一半以上,屬於小器之列,絕大多數的紫砂茶罐沒有署上名款,因而真正由紫砂名家製作的紫砂茶罐少之又少,能留存至今的更屬「鳳毛麟角」。因之,在玩賞紫砂器的30多年歷程中,只要看到名家、名款的紫砂茶罐都會儘量收藏,不知不覺中庋藏了這10個紫砂茶罐。

茶罐,就密封效果,可區分為幾近絕對密封與概略密封兩種;就材質而言,我個人曾經手過的就有銀質、錫質、白鐵質、陶瓷質、紫砂質等,想想,似乎也就只有這些材質。其中,清香型的茶葉,適合幾近絕對密封的錫質茶罐,以免茶香外洩或沾染其他氣味;重培火、老茶、普洱茶則適合概略密封的紫砂茶罐,因為需要適度的透氣,以醇熟茶葉。只是,茶罐除了藏茶蘊香之外,型式、裝飾也如同茶壺一般,亦有其趣味與藝術性可玩味。

我收藏的十個茶葉罐:

ㄧ、清代乾隆「邵玉林製」紫砂綠地粉彩開窗山水菊竹紋茶罐

14公分*15公分

邵氏家族為宜興望族,明清以來,祖居宜興川埠上袁村。自明代宗師時大彬奠定了紫砂壺走向藝術化的基礎以來,他的入室弟子邵文金(亨祥),邵文銀(亨裕)都是當時的製壺高手。而傳至清初,邵氏家族的名家高手更是人才輩出,燦若星辰,計有幾十人之多。其中比較著名的有邵元祥、邵元龍、邵元華、邵元麟、邵元發、邵元亨、邵元茂、邵元林、邵基祖、邵玉亭、邵德馨、邵茂林、邵茂森、邵茂祖等。這些名手主要製作表面畫有彩釉的壺具富麗豪華、明艷大氣,反映了清初王公貴族的審美情趣,其中的精品被清宮收藏。另外清初的邵氏家族高手還常常製作一些朱泥小壺,這些壺容量較小色澤紅艷,深受愛用功夫茶的閩粵人士的青睞,其中比較著名的有邵春元、邵柏原、邵福官、邵應周、邵應觀、邵仲文等。清中期至清末,邵家壺藝人中比較著名的高手有邵大亨、邵旭茂、邵玉林、邵友蘭、邵正來、邵春來、邵泰來、邵大赦、邵景南、邵二泉、邵維新、邵俊根、邵夫廷、邵友廷、邵格廷等。清末至民國,邵家壺名家還有邵雲甫、邵湘甫、邵茂章、邵全章、邵陸大、邵寶琴等。

二、「大清乾隆八年」款紫砂粉彩皮球花開光六方茶罐

13.5公分*12.5公分

罐底的印章,以中空制錢紋代表「乾 」,以龍紋代表「隆」,配上「大清八年」字樣,意為大清乾隆八年,屬民間器具。

三~四、清代嘉慶朝茄紫泥加粉彩山水圖狹口圓茶罐(缺蓋)

小罐:高9公分*7.8公分(破損後重新黏合)

大罐:高10.5公分*9.8公分

茄紫泥上加粉彩山水圖就是嘉慶朝的印記,在此之前的乾隆朝都是全器的彩釉或彩繪,在此之後道光朝也從大區域的「加彩」縮小為局部小範圍的「點彩」,色彩也趨於單一的藍彩或墨彩。

五、晚清「貢局」款紫砂堆泥山水圖甕形茶罐

13.2公分*12公分

「貢局」款有刻款與蓋款二種,蓋款中有只有「貢局」兩個楷書字的,也有圓形章中有「貢局」兩個字的,這樣「貢局」印款的壺出現在晚清到民國初年,大多是專精鐫刻銘壺被入貢皇家且被北京故宮典藏五件以上的宜興紫砂實業家趙松亭工作坊出品的。

六、1915年「宜興紫砂」款紫砂彩繪菊蝶紋敞口圓茶罐

15公分*15公分

1915年紫砂陶業公會(當時稱紫砂業公所,1934年改名)正式成立,開始使用紫砂陶業公會特定年代印款。早期所用印款為帶回紋邊框的陽文楷書「宜興紫砂」,亦有帶回紋邊框的陰文楷書「宜興紫砂」,其後期所用印款為單邊或雙邊,陽文或陰文「宜興紫砂」。1946年十月底,宜興縣陶業紫砂同業公會解散,由湯渡缸壇生產合作社替代,紫砂陶業公會特定年代印款逐漸棄之不用,歷時三十餘年(1915年~1946年)。

七、1920年代「金鼎商標」款裴石民製紫砂葫蘆茶罐

14公分高*11公分寬

「金鼎商標」底款,蓋內「石民」章。

吳德盛紫砂陶器行(1916—1939年),為宜興鼎署鎮人吳漢文於1916年所創建,店址選在宜興縣城蛟橋邊,是當時專營紫砂的唯一商號。

早期用印為「吳德盛」陽文籇書小方章,底蓋並用。稍後用印為陽文籇書大方章「吳德盛製」。中期用印為大圓章陽文籇書為「吳德盛製」、「宜興吳德盛製」。

1920年代後期,店主吳漢文創立「吳德盛」店號著名商標「金鼎商標」。「金鼎商標」印款中央以鼎為圖案,四角為陽文楷書「金鼎商標」,為「吳德盛」店號訂壺專用印款。

後期吳漢文亦以陽文楷書方章「松鶴軒」鈐於精製之壺。「吳德盛」、「金鼎商標」印款鈐壺底,蓋把一般有製壺者小方章印款。當時專門為吳德盛製作紫砂茗壺的有岩如、儲銀蘭、王熙臣、馮桂林等。專門為吳德盛銘刻的藝人有任淦庭。經常訂製坯件的有俞國良、程壽珍、朱可心、汪寶根、吳雲根、王寅春等。紫砂陶藝名家和雅士名流參與作品創作,極大地提高了吳德盛的知名度。1925年吳漢文又在上海開設「吳德盛」分號,主要銷售紫砂製品。

抗戰爆發後「吳德盛」倒閉,「吳德盛」及「金鼎商標」印款沿用至1939 年底。在二十多年的經營中,吳德盛出品的紫砂多有當時製壺名家與陶藝雅士的參與。

裴石民( 1892–1976 ),為1958年紫砂廠建廠七老之一,宜興蜀山人。技藝精湛嚴謹,為紫砂歷史上不可多得的能工巧匠之一。十五歲時拜姐夫江祖臣為師,學製紫砂壺。江祖臣,字案卿,是清末民初的製壺名手,要求嚴謹,裴石民初入師門時,受其嚴教,苦練基礎技藝。裴石民一生對紫砂藝術不斷探索、求新求變,講究形體與裝飾的協調美,作品樸實而典雅。並善製水丞、杯盤、爐鼎等器,具有青銅器敦厚穩重之特點,尤以模擬果品最佳,有「陳鳴遠第二」之美譽。

八、1900-1930年間「滬上福記茶行」款紫砂狹口圓茶罐

16公分*13.5公分

約當1900~1930年間,由上海福記製做的茶罐,罐上所刻行草書體如行雲流水般的流暢,行筆氣韻生動,非常輩所能書,令人賞心悅目。

九~十、一對1930年庚午春朔日「岩如氏」款紫砂狹口圓茶罐

13.4公分*11.2公分

13.4公分*11.5公分

收一個老茶罐已屬不易,能收到一對實屬幸運。

蔣永西(1900-1957),號岩如,石生,又號聚蓮老人,陶刻名家,宜興蜀山人。1921年進入陶工傳習所刻字班,師從名師邵雲如,在名師的指導下,他學會了各種陶刻技法,並由邵雲如為他取名號岩如。藝成後,蔣永西被宜興利用公司聘為技工,刻製了大量的瓶盆紫砂器。1930年代初,蔣永西被宜興名店毛順興聘為技師,專刻花盆。1930年代中期,蔣永西在吳德盛公司任技師,並與任淦庭合作,由任書畫,蔣陶刻,落款均為企陶1949年後,蔣永西參加了合作社,繼續陶刻生涯,直至1957年去世,享年57歲。其傳器有缽盂壺、扁腹壺、竹節提樑壺、六角花盆等,見有類似“1939年秋月岩如氏並作刻款。

臉書圖文網址:

https://www.facebook.com/100000860460230/posts/3827324520639526/?d=n

新浪博客圖文網址:

http://blog.sina.cn/dpool/blog/s/blog_b1b3e26e0102ypvv.html

( 興趣嗜好收藏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ty43115&aid=155608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