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8/08/23 20:29:01瀏覽1330|回應0|推薦1 | |
晚清粵、湘巡撫兼金石書法名家吳大澂最愛的玉胡壺 2018.8.23 陳宗嶽 寫於台北 壺把款:愙齋 長15公分*寬9.5公分*11.2公分,重528公克。
底款恒軒
一、評吳大澂最愛的玉胡壺 此壺左側銘:玉胡,清卿(吳大澂的字)大澂 右側銘:壺爾葫,亦形影相彰;君子受其露,而得福。 底款“恒軒”,把款“愙齋”,蓋唇印款“吳”,全是吳大澂的名號,這也是存世十餘把(北京故宮藏有三把)有“愙齋”款的吳大澂訂製壺中,唯一一把署名吳大澂名號的壺,可以想見吳大澂有多愛這把玉胡壺。 依據“愙齋”的把款,這壺製作於1893~1901年之間,至於作者,我推斷是黃玉麟,因為有篇文章記載:1895年(光緒21年)黃玉麟53歲時受聘到吳大澂府邸為其仿古、創新,吳大澂與黃玉麟經常合作紫砂壺,集紫砂篆刻於一體,金石韻味濃厚。另外,記憶中曾閱讀到:黃玉麟在吳大澂落名款的壺上,選擇不落自己的印款。因此,現在所見的「黃玉麟作」四字古篆字印款章,亦是吳大澂在黃玉麟合作期間,投桃報李刻贈黃玉麟的。
鑑定吳大澂“愙齋”款的訂製壺,除了製壺工藝的精湛,最重要是壺上的書法、印章絕對要金石味濃厚。吳大澂是清末著名金石書畫家,又是著名書畫鑒定家吳湖帆的祖父,除了王南林、趙松亭這樣嫻熟刻壺的篆刻書法名家之外,“愙齋”款的訂製壺上的印款、字體皆出自其手筆,一氣呵成端莊有力,稱得上是篆刻藝術的“翹楚”,後人極難模仿。此把《玉胡壺》的落款與銘文:「壺爾葫,亦形影相彰;君子受其露,而得福。」即充分顯現此種特徵。 吳大澂(1835~1902)字清卿,號恒軒,晚號愙齋,吳縣(今江蘇蘇州)人,歷任廣東、湖南從二品巡撫,也是清代末期著名學者、著名金石學家、書畫家、鑒定家,吉金、古玉、書畫、碑帖、古印、封泥、文房等收藏家,也是著名書畫鑒定家吳湖帆的祖父。善畫山水、花卉,書法精於篆書,皆得力於他的金石鑒賞修養。
從清初陳鳴遠以次,幾乎沒有文人不喜愛紫砂壺的,特別是在這些文人,遠離宦海,返回自己的家鄉之後,一把心愛的紫砂壺時不離身,陪著自己過著一種清淡無為的愜意生活。吳大澂即是這樣繼陳鴻壽(號曼生,官至正五品淮安同知)的曼生壺、瞿應紹(字子冶、號月壺,官至正五品玉環廳同知)的子冶壺與姚景夔(號少復,畫家、詩人,官至正五品台州府同知)的玉成窯壺之後,又一開創文人壺的代表,尤其吳大澂擅書法,精篆刻,繪畫功力湛深,又是著名的金石學家、鑒定家、收藏家,當他酷愛紫砂壺時,就不僅僅只是收藏紫砂壺而以,雖然吳大澂在1886年任廣東巡撫時曾四處尋求曼生壺卻無法得,故而萬分感慨地說:「金銀非老夫所愛,烏紗亦非老夫所求,惟曼生壺令老夫心動而終難遂願,此乃一生之憾。」因此,吳大澂更進一步的涉入紫砂藝術,聘請當時第一流的製壺名家到府邸製壺,除了在一些壺上親刻銘文,更親自設計壺式,與受聘的製壺名家合力創作製壺,並在壺底鈐一方印「愙齋」款,只有自己親自設計的壺形,或是壺上有自己銘刻非常喜歡的詩文時,才會落上自己的名號。
|
|
( 興趣嗜好|收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