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考據一把「康熙御製」平蓋蓮子紫砂壺
2018/08/17 14:28:25瀏覽5102|回應1|推薦4

 

考據一把「康熙御製」平蓋蓮子紫砂壺

2018.8.17 陳宗嶽 寫於台北

 

底款「康熙御製」長19.5公分長,寬11.5公分,高10.5公分,重405公克。

  大約是2002年,在一家專門販售大陸古董與藝品的店裡看到一把外表黑漆,但是砂質細膩,底款為「康熙御製」的紫砂大壺。當時大陸收藏風潮方興未艾,台灣紫砂壺仍屬低潮時期,因此仍能看到由大陸各地匯聚的老壺。由於收藏是一種「癮」,也是一種時常會讓人「心痛」但並有「快樂」的嗜好,這嗜好中最大的遺憾就是「錯過」。因此在「訂標準、先收藏、後研究」的收藏準則之下,同時依據工法、泥料、壺形確認這是一把老壺的前題之下,就先收藏了這把自大陸輾轉流入台灣的「康熙御製」款紫砂大壺。

  之後一直庋藏著,直到近一個月,再找出這把壺來研究時,除了依據壺形與工法確認這是一把類似「荊溪邵旭茂製」的清初平蓋蓮子紫砂壺之外,還覺得有一種特別的熟悉感,心想應該是在台北故宮看過類似壺型,因此回溯找出2003年4月5日在台北故宮《也可以清心:茶器.茶事.茶畫》特展中拍的一把「大清雍正年製」六字二行楷款的清雍正霽青茶壺,比對壺型之後,果然非常形似,因此推斷是喜愛紫砂壺的雍正皇帝要求造辦處依據這把「康熙御製」紫砂壺仿燒出這把比較秀氣典雅的霽青瓷茶壺。

  之後,再找出雍正時期宜興胎畫琺瑯彩茶器與畫琺瑯瓷器上的「康熙御製」官款與這把紫砂壺的「康熙御製」底款做比對,發現:紫砂的「康熙宜興胎畫琺瑯五彩四季花卉方壺」、「康熙宜興胎畫琺瑯三季花茶碗」與畫琺瑯瓷器的「康熙琺瑯彩紅地花卉紋碗」、「康熙琺瑯彩黃地蓮花紋碗」都與這把壺的底款相同,只是故宮的是琺瑯彩畫款,這把紫砂壺是印款。

  因此,我認為:這把底款為「康熙御製」的紫砂大壺是康熙40年~康熙61年間(1701~1723年)宮廷造辦處向宜興訂製的御用紫砂壺。

 

一、黃袍加身的宮廷紫砂器

  表面不施釉彩的紫砂器在晚明開始進入宮廷時,因為紫砂的特殊氣孔結構肇致可揚茶香、發茶味的宜茶特性,而獲得皇帝們的喜愛。但是宜興紫砂粗礫的表面肌理初始時並不被皇帝們所青睞,因此皇帝命令內務府工匠給裸胎的紫砂穿上漆皮的外衣,有若「黃袍加身」,從而形成特有的宮廷紫砂裝飾風格。

  到了清朝,宮廷品茗的器具繁多,其中以茶壺和茶碗為最大宗,包含瓷胎、宜興胎、金屬胎、玉胎等多種不同的材質。因此,紫砂穿的外衣更多了,有琺瑯彩、泥金、泥彩、堆泥、鏤空等,宮廷紫砂的品項也擴充成:茶具類的茶壺、茶葉罐,文具類的硯臺、筆筒、水丞、水注、筆洗、臂擱、鎮紙、墨床等,文房清供陳設觀賞類的各式爐、杯、瓶、陶塑等,以及實用類的花盆、魚缸等。

  這些宮廷紫砂的來源有兩種途徑:

  第一,是地方官史選擇民間優秀工匠製作的精品進獻朝廷,供皇室使用。

  第二,是皇帝本人經過使用後,覺得「不合自己的審美標準」或是「可以改善得更好」,遂提出構想,由宮廷造辦處畫好圖樣,甚至做好木模,交由有關官員到宜興訂製。因此凡是送進宮廷的紫砂,必定是精選優質陶土,由最出色的工匠費盡心血製成。喜歡金碧輝煌的乾隆皇帝,除了將宜興製壺名家請進宮中造辦處,專門為皇家製作專屬的宜興茶器;乾隆七年起宮廷也開始向宜興訂製紫砂器。

  風格上宮廷紫砂茶壺的造型必然典雅莊正,有厚重的古典藝術風格,但是在裝飾上,卻開創了多種全新的手法,使宮廷紫砂茶具呈現全然的富麗堂皇、精緻高貴的氣韻,顯現出皇室帝胄特有的宮廷風尚。

 

二、康熙款式的紫砂器

  清朝到康熙皇帝天下方定,才能有閒暇顧及藝術事業,又因為康熙皇帝個人喜歡紫砂茶器與自西方引進的琺瑯彩繪器,遂下旨為宜興胎茶器施繪琺瑯彩,讓樸素的宜興胎茶器首度擁有如瓷器一般繽紛絢麗的外貌。

  據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琺瑯玻璃器宜興磁胎陳設檔案》記載,康熙朝宜興胎畫琺瑯茶器僅20件存世。除咸豐4年(1854年)賞給咸豐皇后鈕祜祿氏(1861年8月22日咸豐過世後被尊為母后皇太后、安太后、東太后)御用「包袱式壺」一件(此壺不知所終)之外,其餘19件如今都藏在台北故宮博物院。其中紫砂畫琺瑯壺僅有五件,堪稱中國陶瓷史上曠世珍寶,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另外,北京故宮博物院尚存一件署干支款乙酉年(康熙44年,1705年)的康熙紫砂胎琺瑯彩殘壺。

  康熙初期,國家仍處於動盪之中,所以康熙皇帝的早、中期禁止在皇家御用器物上書寫年款,直到康熙四十年後才開放禁令得以落款。

  清初帶有官窯年號款識的紫砂器是當時宜興地方官入貢宮廷的御用器,有的是宮廷出樣傳旨讓宜興訂燒的,有的是進呈素坯在造辦處二次加工處理的,工序包括:包漆皮、畫琺瑯、繪金彩、加泥繪、加堆泥等。這批進貢宮廷的東西,從坯泥的精煉程度、製器的工藝技法、裝飾的題材內容來看,都顯示出一種超塵脫俗的皇家氣派。

  另外,和景德鎮的官窯瓷器不同,乾隆以前的許多宮廷御用紫砂是沒有款識的,不能單純以有無款識論其價值。北京故宮有一部分舊藏品中的無款器,藏品的砂質及製作的精美程度與當時的大家陳鳴遠、項聖思、惠孟臣、楊友蘭、楊彭年等名家製器相比毫無遜色,或者更勝一籌,顯示製砂藝匠們在給宮廷的製器中一絲不茍的傾盡了畢生心力和技藝,即使沒有任何款識和標記,此類製品仍應歸併於宮廷紫砂的範疇。這些當時被選中進京的紫砂器都不能銘刻上匠師的姓名,要麼按照官窯的格式銘刻帝王朝代款,要麼不書款,這一點也是宮廷壺與文人壺的最大區分之一。

  一般來說,流傳於社會的高品味、高檔次的茗壺,大多有名家題款,這在當時除了可以「驗明正身」,也有「壺以字貴,字隨壺傳」的外溢功效。而宮廷紫砂則另有一套規範:在清初的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中,康熙、乾隆有年號款,款識大小、佈局格式與同期官窯瓷器相同;雍正朝未見官窯款識;乾隆以後的其他各朝代也少見。其原因:

  一、清代宜興窯畢竟是一個獨具地方特色的民間窯場,其社會地位仍遠不如產量巨豐、朝廷重視、吃皇糧的景德鎮官窯。

  二、當時社會上手工業匠人的地位仍屬卑微,不能登上大雅之堂,即便是得到士大夫階層青睞的名家高手,也只能局限於文人的圈子內。

  三、在與官宦、文人合作的製品中署款,近似現代的廣告宣傳,既宣傳了文人墨客的風流儒雅,也提高了製壺者的知名度。

  四、由宜興地方進貢給皇室的紫砂器是皇家的御用品,與其他的御用工藝品一樣,是不能留有個人痕跡的,只能遵旨書寫帝王年號款,或者不書款,一切根據具體需要而定。書寫銘刻帝王年號款的先決條件,必須是在朝廷有旨的情形下奉旨書寫,也不能隨便自行書寫,所以當時社會上再有名氣的匠人也不敢擅自在自己的製品上署名,否則會將自己淩駕於地方官吏之上,雖可能在皇帝面前留姓揚名,卻後患無窮。

 

三、“康熙御製”款識的鑑別

  康熙官窯瓷早期因御廠瓷器製作不理想而被禁止寫款的,至康熙四十年後才開放禁令,讓達到一定製作水準的瓷器能落“康熙年製”款。從現存康熙官窯瓷來看,“康熙年製”款是由工部在景德鎮御廠製作的官窯瓷,基本屬“部限”瓷,該類瓷使用範圍較寬,包括宮內日常、觀賞、賞賚用等。而“康熙御製”款則僅限宮內造辦處製作的畫琺瑯(包括銅胎、玻璃胎、紫砂胎)。從現有存世品來對比發現,即使宮內造辦處製作的掐絲琺瑯也使用“康熙年製”款,而不落“康熙御製”款。造辦處製作的瓷胎畫琺瑯與御廠製作的官窯瓷相比,前者難度大、成本高、相對珍貴,存在一定優越感。因此就康熙朝而言,落“康熙御製”款器物明顯在製作水準上優於“康熙年製”款,使用級別也較“康熙年製”款高。

  康熙的款識在琺瑯彩器上均用色料寫款,有紅、藍、紫、黑等色,落款僅為“康熙御製”四字楷書,加雙方框。四字款有三種形式,其區別在於“康”字和“御”字各有兩種不同用筆。

  康熙瓷胎畫琺瑯的款識均署在器物底部,大多為「康熙御製」四字雙行紅色或藍色圖章式堆料款,圍以雙方框,框線外粗內細。另外有個別的如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的紫地琺瑯彩纏枝蓮紋瓶,外底陰刻「康熙御製」四字雙行款,外圍陰刻單線方框。也有個別器物如台北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康熙畫琺瑯蓮花紋菱花式盤(永樂白瓷胎),外底雖也署「康熙御製」四字雙行紅色堆料款,但外圍的不是雙方框,而且雙線圓圈,圈線外粗內細。

  至於康熙宜興胎畫琺瑯器外底所署款識,一般為「康熙御製」四字雙行黃色堆料款,外圍雙線方框。其中個別的有台北故宮博物館收藏的宜興胎畫琺瑯四季花紋茶壺,外底所署黃色堆料款「康熙御製」四字作「上下左右」排列,外圍海棠花式雙線框。宜興胎畫琺瑯用黃色琺瑯料寫款,可能是因為黃色能與褐色地形成鮮明對比的緣故,而若

  經由以上的比對,此「康熙御製」平蓋蓮子紫砂壺的印款與康熙瓷胎、宜興胎畫琺瑯器所署的款識相同。

 

四、雍正皇帝屢屢要求御窯廠按照宜興胎樣仿燒瓷胎製品

  雍正皇帝除了喜愛宜興茶壺要求精選各類名品進貢宮廷之外,還喜歡宜興紫砂壺的造型,因而屢屢降旨要求御窯廠按照宜興胎樣仿燒瓷胎製品。

  《清宮內務府造辦處活計檔》記載:「雍正七年八月初七日據圓明園來帖內稱,閏七月三十日郎中海望持出菊花瓣式宜興壺一件,奉旨:作木樣交年希堯,照此款式作鈞窯,將霽紅、霽青釉色燒造。」北京故宮博物院舊藏的「雍正款鈞釉菊瓣壺」就是當時根據宜興菊瓣壺照製的典型作品,此外,還製作了掐絲琺瑯菊石紋小圓盒,雍正十一年燒製的十二色菊瓣盤等各種以菊花為題材的宮廷器物。

 

  將北京故宮博物院所藏〈清雍正窯變釉菊瓣紋茶壺〉與清雍正菊花瓣式宜興壺兩相比照,即知這是雍正時期御窯廠按照宜興胎樣仿燒瓷胎製品的範例。

  除此之外,在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清宮內務府造辦處檔案」中還有以下四條實錄,說明著這種按照宜興胎樣仿燒瓷胎製品的工藝交流現象經常存在:

  1、雍正四年八月二十日,海望持出宜興壺大小六把。奉旨:此款式甚好,照此款式打造銀壺幾把,琺瑯壺幾把。其柿形壺的把子做圓些,嘴子放長,欽此。」

  2、據圓明園來帖內稱,閨七月三十日郎中海望持出宜興壺一件,奉旨:此壺把子大些,嘴子亦小,著做木樣改准,交年希堯燒造。欽此。

  3、雍正十年十一月十一日,司庫常保、首領薩木哈來說太監滄州交宜興壺四件(外畫洋金花紋)。傳旨:此壺的款式略蠢些,收小些,做好樣呈覽。欽此。於十一月二十七日,做得木樣四件,並原宜興壺四件,司庫常保、首領李久明,薩木哈呈覽。奉旨:改得好,照樣准燒造磁器,宜興壺著留下。欽此。

  4、雍正十年十一月二十七日,照十月十一日,交出宜興壺樣改得木樣四件,司庫常保首領薩木哈呈覽。奉旨:改做的好,照樣准燒瓷器,欽此。

  另依據學者統計,單是年祚僅有十三年的雍正朝,其造辦處檔案中,提到宜興紫砂的記載便有十一次,可見雍正時期按照宜興胎樣仿燒瓷胎製品的工藝交流現象實屬平常。

 

台北故宮珍藏的「大清雍正年製」霽青茶壺

  通蓋高9.1公分,口徑7.8公分,足徑8.8公分。寬圓直口,壺身較低呈短圓身,曲流,弓形把,平底凹足,帶平頂圓紐蓋,氣孔設於紐頂上。器內、外底、蓋裏均施白釉,白釉微泛青;外壁、蓋面滿施霽青釉,釉色勻潤光滑,口沿及流口釉薄處均露白邊。器底白地上青花書「大清雍正年製」六字二行楷款,外加雙圈。這類大口矮圓形茶壺,器形大方實用,頗受雍正皇帝喜愛,霽青之外有茶葉末、以及琺瑯彩等式(中瓷005111N000000000)。

  如將「康熙御製」平蓋蓮子紫砂壺與「大清雍正年製」霽青茶壺作比照,可以明確感受到兩把壺形的雷同性,如果再將「時代前後」以及「雍正時期按照宜興胎樣仿燒瓷胎製品的工藝交流現象」考慮進去,我認為:這把「大清雍正年製霽青茶壺」是仿照自這把「康熙御製平蓋蓮子紫砂壺」,只是嘴收斂些,蓋改平些,壺身收矮小些,如此將比較奔放大器的「康熙御製平蓋蓮子紫砂壺」修改成比較秀氣典雅的「大清雍正年製霽青茶壺」。

  此正如南京藝術學院潘春芳教授在「明清宮廷紫砂的風彩」一文中所說的:「我還記得當年在北京讀書時到故宮陶瓷館參觀,看到一些霽藍釉、粉彩等瓷壺,其原型即是來自宜興紫砂壺。」

 

( 興趣嗜好收藏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ty43115&aid=114238265

 回應文章

段尼
等級:1
留言加入好友
2018/09/16 14:11
陳大哥,家裡長輩也收藏一把同印款,不知可以跟你研究研究嗎?